学术投稿

匹多莫德辅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卢丽燕;吕永芳;徐青;张东玲

关键词:匹多莫德,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阿奇霉素
摘要: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辅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2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另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匹多莫德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未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病程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方法 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常规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纳洛酮治疗. 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2组PaO2、PaCO2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 组PaO2 均升高, PaCO2 均降低,且试验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 试验组发生恶心、呕吐4例(6.7%),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8.3%). 且2组患者均无心律失常、抽搐等不良反应发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学军;刘峻驰;房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早期及早监测孕酮并进行补充对自然流产史患者继续妊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早期对孕酮水平的监测以及对孕酮水平较低者及早进行补充孕激素对自然流产史患者继续妊娠的重要性. 方法 将有自然流产病史的212例患者(孕酮30.5~80.5nmol/L)按首次就诊日期上午、下午分为2组,每组各106例. 第1组初诊即进行孕酮监测,按孕酮水平进行不同方法的黄体酮补充治疗直至12周后渐减量,至14周左右停用,期间一直监测孕酮水平及B超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另选同期就诊的106例正常孕妇为第3组;第2组及第3组不用进行黄体酮补充. 对比3组保胎效果. 结果 第2组流产率为18.9%高于第1组的7.5%和第3组的6.6%(P<0.05). 第1、3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第1、2组中孕酮值30.5~40.5nmol/L者流产率分别为同组的15.4%、53.8%,孕酮值为40.5 ~80.5nmol/L者流产率分别为同组的5.0%、7.5%. 结论 孕酮值越低,发生胚胎停育的几率明显升高,及早补充孕激素对保胎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黄涛;罗业琳;曾祥娥;姚毓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综合干预结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母婴结局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早期综合干预结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妊娠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母婴结局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24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 2组患者均给予体征检测、体质量、饮食和运动等早期综合干预,试验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甲状腺素片治疗. 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母婴结局及预后. 结果 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妊娠终止、剖宫产及其他等不良妊娠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母婴预后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阴道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结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妊娠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和预后.

    作者:孙亚玲;辛春;郭明;袁志英;刘志红;陈翠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无创呼吸机辅助新活素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新活素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2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 对照组给予新活素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新活素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 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6、TNF-α及Cys-C水平. 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IL-6、TNF-α及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及Cys-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辅助新活素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较新活素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能更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及Cys-C水平.

    作者:陈金水;张曼;薛萍;曹伟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我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以利于更好地参与药物治疗实践、促进合理用药、服务于患者. 方法 总结医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并对部分典型的药学服务实例进行分析. 结果 临床药师可以通过参与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处方审核点评、用药咨询、用药教育、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多种形式服务于临床,对合理用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 临床药师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

    作者:刘苏利;姚苗苗;冯柯臻;孔发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清中苯妥英钠的实验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测定血清中苯妥英钠含量的检测法. 方法 以600μl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取0.2ml血清,2min萃取,4min高速离心后,于75℃水浴中加热;残留物用1.0ml流动相溶解后进样分析. 分析条件:30℃柱温,流动相(甲醇:水=60:40),254nm波长,有效的分离药物. 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待测组分在1.52~120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检出限(S/N=3)为0.4~1.5mg/L,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3%~11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结论 该方法确定了佳样品预处理条件,优化了色谱分离及检测条件,灵敏、准确,能够满足血清中苯妥英钠浓度的监测要求.

    作者:肖晨曦;肖润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bFGF)凝胶外用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方法将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清创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49例与对照组(清创后无菌凡士林纱布外敷)51例. 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所需时间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愈合时间、浅Ⅱ度愈合时间和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伤后1、2、3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第1、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rb-bFGF创面局部外用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作者:徐风瑞;何明武;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联合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妊娠糖尿病在动态血糖监测下采用胰岛素泵联合饮食运动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22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2例. 对照组在血糖动态监测下应用常规胰岛素及饮食运动干预. 研究组在血糖动态监测下应用胰岛素泵及饮食运动疗法治疗. 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血清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对比2组治疗2周后的血糖达标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FPG、2hP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FPG、2hPG水平均逐渐下降,且研究组治疗1、2周血清FPG、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时,研究组FPG达标率、2hPG达标率及血糖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基于血糖动态监测,采用胰岛素泵联合饮食运动疗法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温如臻;孙晓燕;李向阳;刘景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 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抗感染、平喘、对症治疗等)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平喘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咳嗽、气促、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咳嗽、气促、喘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汤正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58例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治疗及高频震荡通气治疗. 对照组予常频机械通气. 比较2组疗效、肺动脉收缩压( PASP)、吸氧浓度动脉氧分压( Pa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及总的机械通气时间.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58.6%(P<0.05). 治疗前2组PASP水平、吸氧浓度、PaO2、PaCO2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PASP水平、吸氧浓度和PaCO2 均降低,PaO2 水平升高,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儿PASP,改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先锋;田启运;张玲;梁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深部热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深部热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78例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 观察组采用深部热疗联合DP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DP方案化疗,连续治疗2周期后评估患者免疫指标及卡式评分( KPS).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 CD3 +, CD4 +,CD3+CD8+,CD3 +CD56+)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2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深部热疗能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小璞;卢宜民;陈剑虹;王军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联合卡孕栓舌下含服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联合卡孕栓舌下含服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具有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试验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联合卡孕栓舌下含服,对照组仅给予卡孕栓舌下含服治疗. 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价值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联合卡孕栓舌下含服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王风梅;张雪平;柴丽梅;蔡海花;范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 方法 将4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20例和非血液灌流组20例. 非血液灌流组给予常规治疗. 血液灌流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血液灌流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和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期间生化指标水平. 结果 血液灌流组临床疗效优于非血液灌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优于非血液灌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行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有较好疗效,提高了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红梅;吴金玉;杨鹊英;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安全输血探讨

    2003年WHO血液临床使用备忘录:输血具有急性或迟发性并发症和输血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只应用于可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状况而又不能通过其他方法有效预防或治疗的疾病.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对临床血液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基层医院的临床用血状况仍不容乐观. 目前,许多基层医疗机构虽然设立了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但未履行其相应的职能制定完善的覆盖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各科室的规章制度及临床用血管理体系,未对临床用血进行分析评价、公示及人员培训及对本单位临床输血的合理性、规范性及科学性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机制.

    作者:白明华;田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 研究组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 比较并评价这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及总有效率. 结果 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吸吮能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苗耐英;温慧敏;刘新建;梁红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院前无创机械通气辅助重组人 B型钠尿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院前无创机械通气辅助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20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 2组给予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 试验组患者均给予院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功能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左心室功能LVEF、LVEDV和LVESV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LVEF显著升高,而LVEDV和LVESV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院前无创机械通气辅助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杜永波;成霄汉;薛巧云;沈建福;林岗;秦俊峰;席秋娈;赵银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麻醉诱导期同步深呼吸预吸氧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在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期同步深呼吸预吸氧防止低氧血症的效果. 方法 将无痛人流手术120例随机分成3组,A组(36例),丙泊酚注射同时让患者做4次深呼吸;B组(37例),注射丙泊酚的同时要求患者做8次深呼吸;对照组( 37例) ,保持平静呼吸. 期间由一名助手保持患者头颈正中后仰位(抬下颌,闭合口唇)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术中丙泊酚用药量及循环改变情况、发生呼吸暂停、低氧血症例数,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等. 结果 3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组静脉麻醉后血压下降较明显,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是25.00%,48.65%,37.84%,B组高于A组(P<0.05). 术中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30.56%,72.97%,29.73%,B组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 B组低氧血症病例主要是由于呼吸暂停所引起,而且低氧血症持续时间长于A组( P<0.05). A组与对照组比较,低氧血症及呼吸暂停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期同步深呼吸达不到真正意义的麻醉前预吸氧效果,甚至会增加呼吸抑制的发生,临床应注意.

    作者:雷月;费建平;王欢锋;晋维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艾塞那肽治疗初诊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 方法 将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 治疗组给予艾塞那肽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卡波糖治疗.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 TC)、空腹C肽( FPC-P)、餐后2小时C肽(2hPPC-P)水平,对比2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前2组FPG、2hPG、HBA1C、BMI、TG、TC、FPC-P和2hPP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水平均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BMI、TG、TC水平均降低, FPC-P、2hPPC-P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未出现低血糖症. 治疗组恶心,纳差3例. 对照组发生腹部不适,排气增多3 例. 2 组胃肠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塞那肽能够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BMI、TG、TC等指标,保护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作者:刘青员;于露;李冬玲;曹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重症儿童手足口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组患者均给予甘露醇和甲泼尼龙进行基础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 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消退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发热、皮疹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叶小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 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硫酸镁治疗. 比较2组分娩方式、产后大出血情况和新生儿结局. 结果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早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包玉娟;郭杰;刘春燕;梁海霞;贾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