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塞那肽治疗初诊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青员;于露;李冬玲;曹创

关键词:艾塞那肽, 2型糖尿病, 阿卡波糖
摘要: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 方法 将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 治疗组给予艾塞那肽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卡波糖治疗.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 TC)、空腹C肽( FPC-P)、餐后2小时C肽(2hPPC-P)水平,对比2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前2组FPG、2hPG、HBA1C、BMI、TG、TC、FPC-P和2hPP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水平均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BMI、TG、TC水平均降低, FPC-P、2hPPC-P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未出现低血糖症. 治疗组恶心,纳差3例. 对照组发生腹部不适,排气增多3 例. 2 组胃肠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塞那肽能够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BMI、TG、TC等指标,保护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患者多潘立酮片,研究组给予盐酸伊托必利片. 治疗4周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有效的增强胃肠动力,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本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胎膜早破时间与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关系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比较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时间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对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10月发生胎膜早破患者132例,依据胎膜早破时间分为长程组(胎膜早破时间≥12h)68例和短时组(胎膜早破时间<12h)64例,入院后给予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比较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采用Pearsman相关系数分析胎膜早破时间( h)与血清CRP水平之间相关性. 入组患者产后均行胎膜病理检查,确定并比较2 组患者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 结果 长程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14.82 ±3.27)mg/L高于短时组的(6.39 ±1.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胎膜早破时间(t)与血清CRP水平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674,P<0.05). 长程组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41.18%(28/68)高于短时组26.56%(1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胎膜早破时间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胎膜早破时间越长,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越增加.

    作者:王月英;申丽红;韩专叶;张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 所有患者统一给予常规药物及介入治疗,术后研究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 对比观察2组左房大容积( LAVmax)、左房容积( LAVp)、左房小容积(LAVmin)、被动排空分数(LAPEF)及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房总体排空分数(LAEF)等.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LAVmax、LAVp、LAVmin及LAAEF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LAPEF和LA totalE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左心房功能.

    作者:韩会来;尹红;吕国芬;秘向平;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艾塞那肽治疗初诊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 方法 将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 治疗组给予艾塞那肽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卡波糖治疗.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 TC)、空腹C肽( FPC-P)、餐后2小时C肽(2hPPC-P)水平,对比2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前2组FPG、2hPG、HBA1C、BMI、TG、TC、FPC-P和2hPP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水平均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BMI、TG、TC水平均降低, FPC-P、2hPPC-P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未出现低血糖症. 治疗组恶心,纳差3例. 对照组发生腹部不适,排气增多3 例. 2 组胃肠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塞那肽能够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BMI、TG、TC等指标,保护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作者:刘青员;于露;李冬玲;曹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bFGF)凝胶外用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方法将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清创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49例与对照组(清创后无菌凡士林纱布外敷)51例. 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所需时间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愈合时间、浅Ⅱ度愈合时间和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伤后1、2、3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第1、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rb-bFGF创面局部外用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作者:徐风瑞;何明武;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联合卡孕栓舌下含服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联合卡孕栓舌下含服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具有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试验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联合卡孕栓舌下含服,对照组仅给予卡孕栓舌下含服治疗. 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价值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联合卡孕栓舌下含服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王风梅;张雪平;柴丽梅;蔡海花;范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方法 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常规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纳洛酮治疗. 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2组PaO2、PaCO2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 组PaO2 均升高, PaCO2 均降低,且试验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 试验组发生恶心、呕吐4例(6.7%),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8.3%). 且2组患者均无心律失常、抽搐等不良反应发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学军;刘峻驰;房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人身安全. 卫生部就药事管理专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规定:药品一经发出,除了质量问题外不得退换[1].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人为因素等原因导致患者退药现象经常发生,而拒绝退药难免会造成患者不满情绪,激化医患矛盾,导致医患纠纷. 医院为做好对患者的优质服务工作,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及其对医院的负面影响,又不得不退药[2-3]. 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减少退药,本研究对2014年1-12月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退药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裴贵珍;刘晓霞;蒋艳琼;漆新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辨证论治与针灸联合 EXO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对患者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辨证论治与针灸联合EXO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对患者的血清学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9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 对照组只给予EXO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辨证论治与针灸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干拢素-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2组IFN-γ、TNF-α、IL-4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患者的IFN-γ、TNF-α水平均升高,IL-4及IL-10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辨证论治与针灸联合EXO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显著改善患者IFN-γ、TNF-α、IL-4及IL-10等炎性因子水平,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绍武;唐阔海;孙景强;陈占国;高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消化道重建术联合替吉奥口服化疗治疗胃癌对患者血清 G17、CCL11 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改良消化道重建术联合替吉奥口服化疗治疗胃癌的效果. 方法 将19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8例. 研究组采用改良Roux-en-Y食管(胃)空肠吻合术联合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Roux-en-Y食管(胃)空肠吻合术联合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进行治疗,并分别于2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血清胃泌素17(G17)、人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CCL11)水平. 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G17、CCL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G17、CCL11水平均显著性的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改良Roux-en-Y食管(胃)空肠吻合术联合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用于胃癌较Roux-en-Y食管(胃)空肠吻合术能更有效的降低G17、CCL11水平.

    作者:聂会生;韩晓峰;冯红卫;董丰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清中苯妥英钠的实验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测定血清中苯妥英钠含量的检测法. 方法 以600μl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取0.2ml血清,2min萃取,4min高速离心后,于75℃水浴中加热;残留物用1.0ml流动相溶解后进样分析. 分析条件:30℃柱温,流动相(甲醇:水=60:40),254nm波长,有效的分离药物. 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待测组分在1.52~120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检出限(S/N=3)为0.4~1.5mg/L,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3%~11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结论 该方法确定了佳样品预处理条件,优化了色谱分离及检测条件,灵敏、准确,能够满足血清中苯妥英钠浓度的监测要求.

    作者:肖晨曦;肖润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部Castleman病临床研究进展

    Castleman病( 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1956年由Castleman首次报道并命名. 临床上按肿大淋巴结的分布分为局灶型( LCD)和多中心型( MCD). 病理学上按组织学特征分为透明血管型( HV)、浆细胞型( PC)和兼有二者特征的混合型.

    作者:郭润兮;周业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DCA 循环管理联合个性化护理用于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胃癌化疗时联合PDCA循环管理及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20例接受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个性化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联合PDCA循环管理及个性化护理的研究组各110例. 分析2组3个疗程化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 在接受化疗治疗前,2组间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及生活质量评分(FACT-G-V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接受3个临床化疗后,2组HAMA、HAMD和FACT-G-V4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及FACT-G-V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联合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接受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的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卫芝;张丽;胡轶婷;毕旭平;董媛媛;郑清圈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院前无创机械通气辅助重组人 B型钠尿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院前无创机械通气辅助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20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 2组给予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 试验组患者均给予院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功能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左心室功能LVEF、LVEDV和LVESV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LVEF显著升高,而LVEDV和LVESV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院前无创机械通气辅助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杜永波;成霄汉;薛巧云;沈建福;林岗;秦俊峰;席秋娈;赵银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频单药组方与灌肠结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对患者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高频单药组方、灌肠及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对患者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单药组方、灌肠治疗. 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C-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后4周,2组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2组各维度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周,2组各维度SF-36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高频单药组方、灌肠及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不仅可有效的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脂情况,同时也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继华;赵胜元;孙富芝;李斌;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麻醉诱导期同步深呼吸预吸氧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在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期同步深呼吸预吸氧防止低氧血症的效果. 方法 将无痛人流手术120例随机分成3组,A组(36例),丙泊酚注射同时让患者做4次深呼吸;B组(37例),注射丙泊酚的同时要求患者做8次深呼吸;对照组( 37例) ,保持平静呼吸. 期间由一名助手保持患者头颈正中后仰位(抬下颌,闭合口唇)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术中丙泊酚用药量及循环改变情况、发生呼吸暂停、低氧血症例数,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等. 结果 3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组静脉麻醉后血压下降较明显,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是25.00%,48.65%,37.84%,B组高于A组(P<0.05). 术中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30.56%,72.97%,29.73%,B组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 B组低氧血症病例主要是由于呼吸暂停所引起,而且低氧血症持续时间长于A组( P<0.05). A组与对照组比较,低氧血症及呼吸暂停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期同步深呼吸达不到真正意义的麻醉前预吸氧效果,甚至会增加呼吸抑制的发生,临床应注意.

    作者:雷月;费建平;王欢锋;晋维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 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抗感染、平喘、对症治疗等)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平喘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咳嗽、气促、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咳嗽、气促、喘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汤正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辅助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辅助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效果. 方法 将19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9例. 试验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前列地尔,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总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 UMA)、尿6-酮-前列素Flα(6-keto-PGFlα)和血栓素B2 水平.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治疗前总蛋白、UMA、6-keto-PGFlα、血栓素B2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2组总蛋白、UMA、血栓素B2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6-keto-PGFlα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辅助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乌新春;翟玉普;张生;郭全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和对照组(米氮平) ,治疗观察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躯体化因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末SCL-90中的躯体化因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8周2组SCL-90中的躯体化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前2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HAMA评分较治疗前逐渐下降,且研究组第2、4、8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好,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陈洪来;朱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 Hcy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240例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 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 CRP)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广仁;韩靖;臧汉青;高爱英;韩桂玉;殷涛;邢美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