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平
目的:对比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 MCA)与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MCA组和左卡尼汀组各21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MCA和左卡尼汀,治疗1个疗程(10d)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同一心功能分级间LVEF及血浆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MCA组Ⅱ、Ⅲ、Ⅳ级患者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左卡尼汀组Ⅲ级患者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CA组BNP升高幅度大于左卡尼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明显增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MCA和左卡尼汀均可进一步降低血浆BNP水平,而MCA比左卡尼汀疗效更佳。
作者:姚郑;陈青莲;陆明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退变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3例,对其进行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治疗。通过椎管矢状径、VAS评分、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增大,VAS评分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3.9%。术后拍摄动力位片未发现不稳及滑脱。结论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术式,可以充分减低椎管压力和维持脊柱稳定性。
作者:张纪威;李永民;原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半永久置管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该院2015年1月开始对应用半永久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将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应用系统健康宣教前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患者占78.3%,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宣教可明显提高半永久置管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
作者:韩丽丽;孙静;陈雅慧;王艳强;李玉伶;岳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单纯T2 DM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及血糖、血脂水平,分析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常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发现,试验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大,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吸烟史患者较多,同时,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病等基础性疾病。试验组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 HPG)、FBG、HbA1c、LDL-C、TG、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餐后2h C肽( PCP)、空腹C肽(F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SBP)、2h餐后血糖(2h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TG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T2DM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积极预防颈动脉血管病变,接受适当的降压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完全禁止吸烟。同时,定时实施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的检测。
作者:吕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产妇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单纯使用缩宫素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总出血量为(317.2±27.9)ml,明显低于对照组(573.4±38.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保证孕产妇顺利分娩及新生儿安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郭力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后肱动脉基础内径(D0)、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D1)、舌下含硝酸甘油的肱动脉内径( D2)以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FM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D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FMD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O浓度均升高,内皮酯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前列地尔联合用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何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为规范我院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共7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术后感染情况等。结果743例中有326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9%,使用率前3的依次是头孢孟多、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术前0.5~2h内使用的有256例(78.5%),术前>24h使用9例(2.8%),平均用药时间1.4d;术后发生感染15例(2.0%)。结论部分妇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机欠合理、用药疗程偏长等现象,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卫生部文件执行,规范使用。
作者:肖楚瑶;欧阳婉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组训练模式在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老年病区住院的82例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结合患者智能受损情况、文化程度及自身爱好,将患者分配至不同的小组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抑郁、焦虑状况在入院时、住院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MMSE、ADL、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末2组相比,观察组ADL、HAMD及HAMA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组训练模式可延缓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晚期症状的出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赵玲丹;陈泽聪;杨六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人体成年身高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状,某些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变化可能决定人群身材高矮的差异,导致部分人群矮小。现在身高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患有生长障碍疾病的儿童能否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可影响其本人心理、学业、事业、婚姻等诸多方面,因此受到家长及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矮身材(short stature)是指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2SD)以上或处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1]。其中,特发性矮身材(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在临床上约占60%~80%,它不是一种临床诊断,而是包含一些病因尚不明确的矮身材在内的描述性分类。身高增长主要由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即GH-IGF1轴调控。本文仅就特发性矮身材儿童生长障碍与GH-IGF1轴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陈龙;陈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根据CAG结果中显示的冠脉病变支数又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亚组55例,双支病变亚组70例,多支病变亚组41例。另选择CAG未见冠脉狭窄的患者30例作为非冠心病组。监测各组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以及冠脉病变程度不同亚组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浆Chemerin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冠脉不同病变程度亚组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Chemerin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Chemeri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冠心病以及冠脉病变程度。
作者:卫瑞芳;于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输血查对单辅助交叉配血对儿童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儿童输血病例6000例分为研究组(3000例)和对照组(3000例),研究组采取输血查对单联合交叉配血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输血查对联合交叉配血方法。对比2组配血结果及配血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共检出29例配血不合的阳性结果,其中盐水介质法检出5例,凝聚胺法检出13例,微柱凝胶法检出25例;对照组共检出30例,其中盐水介质法检出6例,凝聚胺法检出13例,微柱凝胶法检出25例。2组配血不合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输血差错率为1.63%低于对照组的13.07%(P<0.05)。结论3种交叉配血方法各具特点,具有互补性,联合使用可获取更好的检出效果;在输血过程中采用输血查对单可降低输血差错率,从而进一步提升输血安全性。
作者:张层山;高国庆;韩玉双;徐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住院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常见分离细菌耐药趋势。方法利用Excel对住院部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量、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氟喹诺类和大环内酯类是我院使用的主要品种,多种细菌已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较高耐药率。结论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 )与细菌耐药呈正相关关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韦红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Wern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即硫胺)的缺乏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的人数迅速增加[1],而腹部外科疾病治疗期间也会并发该病,为了引起重视,特将在我院2006年8月-2014年8月治疗的腹部外科疾病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6例报道如下。
作者:蒋益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期,一项在线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5年纵向研究结果显示,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BD(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发病率,疾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而且补充似乎与保健应用减少有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 PCT)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 Treg细胞)水平相关性。方法选择诊断为肺炎伴脓毒症患儿80例,依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55例与严重脓毒症组25例。入院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比较不同分组患儿Treg细胞与血清PCT水平差异,并分析Treg细胞与血清PCT水平间相关性。结果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Treg细胞比例为(57.36±7.03)%高于脓毒症组患儿的(40.52±6.39)%,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为(18.59±3.58)ng/ml高于脓毒症组的(5.26±0.9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患儿血Treg细胞比例与血清PCT水平间呈正相关(r=0.528,P<0.05)。结论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与Treg细胞比例存在较好相关性,二者水平高低可以反映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张俊光;黄东华;韩慕谦;王洁;申秀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女,70岁,主因间断大便带血1年余,加重5d就诊。曾于当地按痔疮治疗,症状无缓解。直肠指诊:肛门外观未见异常,距肛缘约2cm直肠前壁触及一肿物,中央可及溃疡凹陷,呈结节感,质硬,活动度差,占据肠壁近1/2周径,肿物上缘可触及,退观指套染血。三合诊检查:阴道后壁可及局部隆起,表面黏膜粗糙未及明确肿物,退观指套无染血。 CT示:直肠前壁增厚,近肛管处可见直径约3.0cm的略低密度影,边界欠清,肠腔未见狭窄,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并可见直径约0.5cm的淋巴结(图1~2)。 MRI示:直肠前壁与肛管交界区见大小约2.9cm ×2.7cm的短T1、长T2信号肿物,边界清楚,内信号欠均匀,T2抑脂像及弥散像均呈高信号(图3~6)。结肠镜检查示:肛门口见半球形隆起物突入直肠腔内,顶端有污秽物呈椭圆球形附着,局部黑色,直肠腔内见鲜红色血液(图7),活检病理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图8)。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未见其他脏器转移,行扩大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并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直肠病变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直肠肿物大小约3.0 cm ×2.5cm,质硬,尚可推动,且与阴道后壁关系密切。术后病理: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侵及阴道壁黏膜下层及肛管黏膜下伴肠周淋巴结转移。
作者:赵亮;梁广路;邢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延长依那西普给药间隔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AS患者12例,初始治疗依那西普50mg/周,诱导缓解6个月后,每3个月拉长给药间隔,分别为50mg/15d、50mg/30d,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 ASDAS)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等作为评估指标,持续观察12个月。结果在初始治疗的6个月,各项评估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给药间隔的延长,BASDAI、BASFI、ASDAS无明显升高,ESR、CRP持续正常。结论延长依那西普给药间隔能够维持AS患者的持续缓解。
作者:陈志涵;林禾;高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女,63岁,广东省人,因“活动后气促8月余,再发1天”于2015年11月8日11时13分以步行方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慢性病程,患者8多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多于快走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当时伴有咳嗽、咯脓痰,曾在本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无咳嗽、咯痰,但仍有活动后气促,2015年5月到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3级,很高危。给予强心、利尿、调控血压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后规律服药。2015年11月7日,患者再次出现活动后气促,且夜间需端坐呼吸,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拟“心功能不全”收入心血管内科。患者2日前洗澡时有“受凉”史,无流鼻涕、打喷嚏等。查体:呼吸稍促,胸廓运动双侧对称,听诊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较多哮鸣音,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58次/min,心律不齐,偶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科心电图:窦性心率,偶发室上性早搏,非特异性ST-T异常。2015年11月19日患者因前一日再次出现房颤律,考虑栓塞风险大,予静脉临时给予胺碘酮复律治疗,患者于12时15分左右开始使用胺碘酮,2min后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喉部不适,全身皮肤发红,心率上升至150次/min,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立即予停用胺碘酮,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心电监护等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呼吸转平顺,心率下降至100~110次/min,血压120/68mm Hg。继续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征,必要时给予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治疗,并予上报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胡海师;杨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镇痛镇静治疗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 ICU )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镇静镇痛治疗方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达到目标镇静水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停药后唤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静脉推注吗啡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治疗应用在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黎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心肌桥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1),体力负荷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功率显著增加(P<0.01),总缺血负荷显著降低(P<0.01),且上述各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巍;周海依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