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马向伟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链珠, 创伤性骨髓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创伤性骨髓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行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 ﹤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感染情况,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并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标准化诊疗系统的研发

    2012年发布的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此标准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阐述的详尽到位,但作为临床医师实际运用起来不易实现。本系统结合2009年发布的行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研发成“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中医标准化诊疗系统”(简称诊疗系统)。该诊疗系统在分析研究中医耳鼻咽喉诊断治疗思维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整体方案,病、证、症结合,理、法、方、药俱备,全面反映了中医耳鼻咽喉诊疗的基本规律,在中医耳鼻咽喉医疗、科研及教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作者:冯晓燕;倪金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重症大泡型药疹1例原因分析

    重症大泡型药疹(severe bullous drug enuptions,SBDE),主要以重症多形红斑( erythema muliforme major,EMM)、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SJS)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3种类型常见[1]。导致 SBDE 发生的病理机制仍不明,许多作者提出与药物代谢异常有关。SBDE 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广泛皮损红斑、水泡、黏膜出血性糜烂,常伴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患者病情严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临床常因患者治疗药物多,SBDE 多为迟发型过敏反应而难予及时正确判断致敏药物,往往所怀疑或予停用非致敏药物,而使过敏原持续存在。通过分析本例患者发生 SBDE发生的原因及可能的药物,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应于治疗前详查患者药物食物过敏史,对有过敏史患者应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并对其健康生活饮食予科学合理的劝导,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何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30例,B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立普妥。A 组在 B 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检查治疗前、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记录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质(FIB)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 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 A 组低于 B 组;治疗后2组 TC、LDL-C 及 FIB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 A 组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 B 组出现2例肝功能损害外,其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立普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显巍;余建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住院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其中试验组完全恢复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应用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可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改善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王芹;王士芳;徐发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柴胡临床应用浅析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经云地熏,别录云芸藁,道地药材产自陕西银州。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对柴胡功效,历代医家皆有心得。如《神农本草经》云:“主心腹,去肠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新修本草》认为:“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问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刘完素曰:“除虚劳,散肌热,去早晨潮热,寒热往来,胆瘅。妇人产前产后诸热,心下痞,胸胁痛”。《中医学》教材认为柴胡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现代研究认为可解热、抗炎、抗肝损伤、抗辐射损伤等功效。因其功效显著,所治病症颇多,故为临床常用药[1]。笔者在此对柴胡在临床的使用进行浅析。

    作者:周永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作者书写摘要须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排名前十位抗生素的用药金额、数量、DDDs、DDDc 及临床科室使用情况。结果2014年住院药房抗菌药占其药品总收入16.54%,头孢类花费占整个抗生素费用36.96%;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1.60%,低于卫生部标准,但呼吸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外科抗生素使用率均高于标准值。结论2014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较去年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白旭光;王锻;黄晶晶;张雪竹;戴旖旎;贺勇毅;田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抗病毒药物用于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是由 HCV 感染而导致的一种传播途径明确、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的疾病[1]。在全世界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2014年的数据表明,目前全球 HCV 感染者数量约为1.7亿人[2],每年新增病例300万~400万人[3]。每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的22%是由于感染 HCV 引起的[4]。HCV 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在我国输血后患丙型肝炎者占1/3[5]。每年全球因 HCV 感染相关疾病死亡人数约为35万~50万人[6]。HCV 感染者罹患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感染人群[7],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改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8]。自从 HCV 被发现以来,α干扰素(α-interferon,IFN-α)就是针对 HCV 的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现将 IFN-α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发展前景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孙涛涛;周俊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儿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用力肺活量(FV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显著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易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致胎盘早剥1例

    患者,22岁,孕1产0。因宫内孕28周第一胎,头痛、恶心3d 入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平素月经规律,停经30余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2个月出现恶心、呕吐、择食等早孕反应,早孕反应持续1个月余自行消失,孕早期无发热、病毒感染及放射线接触史。孕4个月初感胎动至今良好。未正规产检,于入院前3d 前出现头痛、恶心、食欲差等症状,在当地测血压升高达140/100mm Hg,无明显视物不清等不适,未予特殊处理,于入院前2d 自觉头痛、头晕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在当地测血压升160/100mm Hg,尿蛋白(+++),夜间睡眠差,给予降压药物对症治疗(具体名称剂量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 36.6℃,P 90次/分,R 20次/分,BP 150/100mm 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心肺未闻及异常,上腹部无压痛,无肌紧张。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指凹性水肿(++++)。产科情况:腹部膨隆如孕7个月,宫体无压痛,未触及宫缩,宫高28cm,腹围88cm,无宫缩,胎心146次/分,规律。未行内诊检查。肝功能:总蛋白53.2g/ L、白蛋白34g/ L、球蛋白19.52g/ L、总胆固醇7mmol/ L、钙1.97mmol/ L、前白蛋白142.1mg/ L:血细胞分析:淋巴细胞比率14.8%、单核细胞比率1.6%、中性粒细胞比率83.6%、红细胞压积34.4%、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肾功能正常;凝血四项正常,尿蛋白(++)。24h 尿蛋白定量1313.5 mg/24h;患者入院后即刻左侧卧位,吸氧,心电监护,予硫酸镁解痉,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等治疗,患者病情平稳,自觉症状消失。经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要求延长孕周。患者于入院第3天出现不规律宫缩,子宫无压痛,无强直宫缩,彩超提示未见异常,患者血压138~145/89~96mm Hg,患者无自觉不适,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于5h 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次,阴道流血约100ml,宫缩持续25秒,间隔2~3min。查体:P 81次/分,R 17次/分,BP 130/90mm Hg。子宫无压痛,无强直宫缩,胎心145次/分,规律。阴道检查:宫颈管消失90%,宫口未开,有血块流出。B 超提示胎盘早剥。术中见可见宫壁呈紫蓝色,娩一女婴,体质量1000g,阿氏评分1min 1分。缩宫素20U 宫体注射,卡前列氨丁三醇250mg 肌内注射预防产后出血,胎盘胎膜自然剥离,娩出完整,可见约2/5面积凝血块压迹,清理宫腔内积血约100ml,子宫收缩好,子宫表面光滑,宫底部及两侧宫角、子宫后壁呈紫蓝色瘀斑。给予温盐水纱布热敷约30ml,子宫表面颜色好转。术后经降压解痉及预防感染等处理,术后第8天治愈出院。

    作者:李素文;田红霞;孙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联合检测血清 SCC、CEA、CA125、CA199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在宫颈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9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另选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 SCC、CEA、CA125、CA199浓度,并分析其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 SCC、CEA、CA125、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鳞癌组 SCC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腺癌组,CEA、CA125、CA199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腺癌组,临床Ⅲ/Ⅳ期宫颈癌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CC-Ag、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对鉴别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业琳;雷嘉;黄卓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稿件内容的有关规范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EDTA 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误诊1例

    患者男,70岁。10个月前因咳嗽、咯痰及喘息7d 就诊。查体:无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双肺呼吸音增粗,右下肺湿啰音;胸片示双肺多发斑片影;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3×109/ L,血小板12.0×109/ L;肝功正常,尿隐血阴性;无药物过敏史。初步诊断为肺炎、血小板减少症(原因待查)。入院后给予控制感染、对症治疗,输注血小板1U,复查血小板计数为184.0×109/ L。患者病情缓解出院。10d 前,患者再次因胸闷、气短半个月入院。血常规检查:血小板20.0×109/ L,尿便常规、甲状腺功能三项、血沉、C 反应蛋白均正常,便潜血阴性。行骨髓穿刺活检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可见7个,血小板成堆分布,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比例及形态均在正常范围内,为大致正常骨髓像。患者拒绝输注血小板治疗,转上级医院血液病科就诊。查血小板计数22.0×109/ L,无贫血貌,无牙龈、鼻出血,无血尿、黑便。更换枸橼酸抗凝剂复查血小板计数100×109/ L,为进一步确诊,再次行骨髓穿刺术,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尚活跃,巨核细胞可见8个。其余免疫学指标均正常。多次以枸橼酸抗凝复查血小板计数90~120×109/ L。

    作者:黄志刚;王正强;刘广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常见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重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其感染引起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约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1],一部分患儿给予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正规用药1周或以上,但其症状和肺部影像学仍无明显改善,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导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发生。目前认为MP 感染除对机体细胞产生直接损害及毒素作用外,免疫介导的损伤机制在 MPP 多系统、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更受关注[2]。因此临床中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免疫调节药物在辅助治疗 RMPP 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小儿RMPP 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进展作一简要论述。

    作者:冯孝强;高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敬告读者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结节性硬化症3例

    病例1,男,34岁。主因间断抽搐25年,加重1年于2015年1月26日入院。患者于25年前睡觉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全身肌肉痉挛,双手不自主指划,口吐白沫,牙关紧咬,双眼向一侧凝视,症状约持续5~10min 缓解,有时大小便失禁,约半小时后意识恢复,伴有全身无力,不能回忆起发病时的情况,于当地诊所行背部“埋线”及药物治疗。此后曾间断发作抽搐,症状与前类似,于7年前就诊于某院,查头颅 MRI 回报考虑脑囊虫病。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脑脊液生化常规均正常,血脑脊液囊虫试验阴性。诊断:(1)脑囊虫病;(2)继发性癫痫(强直—阵挛发作)。给予抗癫痫、脱水、抗炎驱虫片综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仍坚持口服丙戊酸钠,症状控制不佳。4年前再次发作癫痫,频率较前频繁,查头颅 CT 及 MRI 提示颅内多发结节,考虑结节硬化。诊断:(1)结节性硬化;(2)继发性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症状好转出院。近1年症状发作频繁,1年内发作3次,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颈后、腋下、大腿内侧可见多发乳头状突起,枕后部4cm ×2cm 肿物,神经系统查体:记忆力、计算力减退,定向力可,余未见异常。心肺腹(-)。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未见异常,同型半胱氨酸37μmol/ L。头 MRI(见图1):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可见多发条片状 T2高信号影,T1WI 未见明确显示。双侧侧脑室体部边缘不光整,似可见结节样突起,考虑结节性硬化。心脏彩超示三尖瓣少量反流。肾脏彩超未见异常。肝胆胰脾超声:肝内稍高回声结节(血管瘤?)肝内低回声结节(血管瘤?)。脑电图:未见到棘、尖波;脑地形图:δ、θ频段能量值增高,轻度异常脑地形图。诊断:(1)颅内多发结节、结节性硬化;(2)继发性癫痫;(3)脂肪瘤、皮脂腺瘤。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作者:刘志娟;齐倩倩;胡明;董艳红;魏慈;肖伊宁;吕佩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 IL-4、IL-10及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分析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探讨支气管哮喘与血清 IL-4、IL-10及 IFN-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0例(哮喘急性发作组)、支气管肺炎患者30例(支气管肺炎组)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健康对照组),ELISA 方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治疗前后、支气管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患儿血清 IL-4、IL-10及 IFN-γ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 IL-4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 IL-10及 IFN-γ水平明显低于支气管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哮喘缓解期血清中 IL-4水平较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P ﹤0.01),而 IL-10及 IFN-γ较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P ﹤0.01)。结论血清 IL-4、IL-10及 IFN-γ水平变化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对监测哮喘患儿的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临床药师参与布鲁菌感染患者1例会诊实践

    目的:通过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布鲁菌病患者1例会诊的情况,总结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参与1例布鲁菌感染会诊治疗的案例。结果临床药师以专业特长参与临床治疗,配合医师为患者选择佳用药方案,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李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T 能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双能量 CT(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即能谱 CT,被科研人员称为近代放射学史上具发展前景且激动人心的发明之一[1]。DECT 指单源双能 CT 和双源双能 CT。尽管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和无创检查技术在不断改进,但其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健康问题。CT 能量成像技术近些年迅速发展并在临床应用,现就 CT 能量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在冠心病成像方面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冬(综述);王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