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文;田红霞;孙丽娟
目的:比较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CD +3、CD +3 CD +4、CD +3 CD +8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 CK-MB、cTnI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 CD +3、CD +3 CD +4、CD +3 CD +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降低血清 CK-MB、cTnI 水平,同时能提高血清 CD +3、CD +3 CD +4、CD +3 CD +8水平,优于金莲清热泡腾片。
作者:张翠平;付艳颖;谢艳飞;王振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在感染及难愈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5年1月-2015年1月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的感染和(或)难以愈合伤口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患者疼痛轻,伤口愈合快,瘢痕少。29例经使用凡士林纱条、优琐尔纱条、抗生素纱条换药无效的患者,以及12例伤口偏大估计难以愈合或愈合速度慢的患者,经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后均愈合满意。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对感染及难愈伤口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独特而有效的损伤控制原理是其疗效良好的主要原因。
作者:代劲松;颜登高;胡正茂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梨状肌可因急、慢性损伤,或解剖变异,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腰腿剧烈疼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PMS)[1]。我院发生1例因臀大肌肌内注射药物导致梨状肌痉挛患者,经采用马铃薯片热疗联合鲁南贝特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穆丽;甄长溪;杨雪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现代病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病理设备的不断更新,全自动染色机及封片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良好的处理效果已被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取代了人工染色及人工封片,我科近年来引进德国 Leica 全自动染色机及封片机,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制片质量,减少失误。经过几年使用略有心得,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玲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术前吸入沙丁胺醇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沙丁胺醇吸入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沙丁胺醇吸入组于镜检前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对照组不吸入沙丁胺醇。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液动力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T0)、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T1)和麻醉后入镜前(T2)时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前(T3)、手术进行30秒后(T4)和退镜后即刻(T5)时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 MAP 和 HR 低于对照组,在 T4和 T5时点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 SpO2高于对照组患者;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供氧不良、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气道痉挛、呛咳、咽喉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吸入沙丁胺醇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婕婷;张凤刚;张兰梅;刘梅芳;陆燕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处理,黄芪注射液各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同时应用黄芪注射液40ml、60ml 和8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0ml 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5~30d。记录治疗期间生存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价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30d 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8.0%、80.0%、84.0%和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3,P =0.693)。治疗后 NIHSS 评分对照组高于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 均﹤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NIHS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131)。结论黄芪注射液有明显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王娜;孙海军;马雪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伴冠心病(CHD)家族史阳性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该院2006年12月-2014年6月13800例行 PCI 患者中选取伴 CHD 家族史阳性者1300例,随机抽取无 CHD 家族史 PCI 患者1000例作为阴性组。对 CHD 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在13800例 PCI 患者中发现 CHD 家族史阳性者1300例,占 PCI 总数的9.4%。阳性组患者的 BMI 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左主干病变和单/双/三支病变发生率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 ﹥0.05),发病年龄和吸烟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阴性组,而男性、高脂血症、AMI 和开口病变、CTO 发生率均显著大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I 患者中CHD 家族史阳性率为9.4%,CHD 家族史阳性患者中男性、高脂血症、AMI 和复杂冠脉病变多于无家族史者。
作者:周彦民;孙中华;钟明惠;孙丽敏;葛鑫;齐向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布鲁菌病患者1例会诊的情况,总结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参与1例布鲁菌感染会诊治疗的案例。结果临床药师以专业特长参与临床治疗,配合医师为患者选择佳用药方案,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李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红花黄色素注射剂是通过现代制剂工艺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各种类型心绞痛、糖尿病相关病变、肺栓塞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防治阿霉素导致的心脏毒性[1],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比较理想的中药制剂。但随着红花黄色素注射剂近年来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通过以“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红花黄色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等关键词检索1979年9月-2014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红花黄色素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对红花黄色素注射剂有关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现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伍晓霞;刘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而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072,P ﹤0.05)。2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神经系统的功能损伤评分、颈动脉中层的厚度及动脉斑块面积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和控制,试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结核病现仍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吡嗪酰胺作为常规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在 pH 5.0~5.5时,杀菌作用强,对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是目前佳的杀菌药物[1]。其不良反应有高尿酸血症、关节疼痛,胃肠不适和肝功能损害等。在现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率增高的情况下,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较过去明显增多[2]。现对1例使用吡嗪酰胺致血尿酸升高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在使用吡嗪酰胺时如何减少和应对不良反应发生。报道如下。
作者:赵越;张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重建技术在胸骨及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胸骨骨折10例、肋软骨骨折16例患者,在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建,主要有1mm 薄层横断图像重建,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重建,并与 X 线胸片对比。结果10例胸骨骨折患者,其中胸骨柄骨折3例,胸骨体骨折7例;16例肋软骨骨折患者,单根肋软骨骨折12例,多根肋软骨骨折4例。其中 X 线胸片显示胸骨骨折8例,肋软骨骨折0例;16层螺旋 CT 多种重建技术优于 X 线检查结果。结论多层螺旋 CT 重建技术综合应用可为胸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将胃癌术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患者均采用改良 FOLFOX 化疗方案和放疗治疗,但试验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对照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粒细胞减少率及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胃癌术后序贯放化疗的安全性不及同步放化疗,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何政;魏艳荣;崔海峰;韩专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加常规抗感染治疗患者61例为灌洗组,常规抗感染治疗患者45例为非灌洗组。统计分析2组患者感染控制率。结果灌洗组感染控制率为85.2%,非灌洗组感染控制率75.5%;GCS 评分在3~5分和6~8分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灌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能显著提高感染控制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向林;张利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度收集上报的93例 ADR 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 93例,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引起 ADR 的因素以抗菌药物使用高,占56.99%,其中又以β-内酰胺类居首,24例,占45.28%;损害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为主,引发 ADR 类型以一般药品不良反应为主,占94.62%。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应加强 ADR 监测和报告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罗卿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大范围地恢复功能,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1]。随着医学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骨折患者诊治过程中,功能锻炼逐渐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功能锻炼在骨折功能锻炼一般在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中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对我院2015年5月15日收治的1例右腿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作者:吕丽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全程管理对瘢痕子宫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以期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将孕早期瘢痕子宫孕妇3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孕检、住院分娩;观察组接受瘢痕管理小组全程管理。比较2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满足试产条件、试产及阴道分娩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2组均无子宫破裂。结论对瘢痕子宫孕妇实施孕期、产时全程管理,可显著提高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率,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何秀影;王子荷;张凤珍;姜秉芬;尹洁;郭辉;李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过敏性皮炎(allergic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其本质是是由 IgE 介导的 I 型变态反应[1],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源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具体的过敏原可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4类。每类过敏原均可引起相应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严重的过敏性皮炎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过敏性皮炎是急诊工作中常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发病原因复杂,大部分患者不能找到确切病因,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使疾病反复发作得不到根治,但在急诊给予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能极大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及痛苦,及时用药更能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生命。我院急诊采用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过敏性皮炎患者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患者,女,20岁,主因左足背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约4年入院。患者入院约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二跖趾区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既往否认外伤史,平素喜穿高跟鞋。查体:左足第二跖趾关节处稍肿胀,压痛明显,屈伸活动受限,足趾末梢红白反应好。X 线片示左足第二跖骨头远端骨密度减低。CT 示左足第二跖骨头外形失常,密度不均,边缘不规则,有数个小块状骨。初步诊断左足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住院予以行手术切除跖骨头治疗,经治疗好转出院。
作者:孙同伟;赵财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双能量 CT(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即能谱 CT,被科研人员称为近代放射学史上具发展前景且激动人心的发明之一[1]。DECT 指单源双能 CT 和双源双能 CT。尽管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和无创检查技术在不断改进,但其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健康问题。CT 能量成像技术近些年迅速发展并在临床应用,现就 CT 能量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在冠心病成像方面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冬(综述);王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