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妍;张亚静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肝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乙肝患者125例分为护理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肝药物如维生素等进行治疗,并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进行治疗,连续用药48周,且均不接受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包括行为、饮食、药物治疗、认识、心理等方面。比较观察2组社会性功能、心理健康、机体疼痛、躯体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社会性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机体疼痛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护理组患者各项评分变化幅度较大,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肝的依从性,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建霞;杨建玲;丁建茹;孙义婷;李素兰;丁彩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两项细胞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使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山菊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于石家庄市城区11所幼儿园进行调查,体检中选取4~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32例,其中男童82例,女童50例,同时选取不肥胖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 CBCL )测量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结果肥胖组儿童存在行为问题79例(59.8%)、而对照组25例(1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家长及家庭成员应配合医师依据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综合干预方案,控制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赵志英;赵芳;陈丽雯;刘延伟;梁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评价某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并总结分析2015年7~12月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比例,门急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2种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主要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均>20%的省控指标(医院西区9月份除外),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未完全达标,门急诊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情况较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体控制在60%以内,住院患者住院期间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物比例高。 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药物比例>3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未完全达标。结论仍需采取管控措施,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I类切口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档次偏高。
作者:林慧晶;黄富宏;吴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产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SAS、SDS评分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产后护理中,可明显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产后康复。
作者:孙淑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医院治疗的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阎冬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对自发性脑脊液耳鼻漏伴内耳畸形的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2种:其一为经乳突面隐窝径路探查后鼓室、水平半规管开窗后行前庭池填塞术;其二为后鼓室探查、镫骨底板切除后性前庭窗填塞术。本文选取15例自发性脑脊液耳鼻漏伴内耳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病症减轻的状况。其中,有12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3例患者则经过2次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星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医院2013-2015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动态趋势。方法对医院2013-2015年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 DDDs)及日均费用( 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抗精神病药物销售总金额及总用药频度逐年上升,其中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金额和用药频度增长幅度明显,奥氮平销售金额增幅大,利培酮用药频度连续3年高。结论医院抗精神病药用药基本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得到精神科临床广泛使用,成为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主要药物。
作者:龙瑶;何文富;肖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强迫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立哌唑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Y-BO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Y-BO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璟;席巧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讨论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中腹腔内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方法60例腹腔镜大肠癌手术随机分成术中腹腔内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组(试验组)。未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对照组)。氟尿嘧啶植入剂,即中人氟安,氟尿嘧啶植入剂使用大网膜包裹,观察放置植入剂后各项血液指标及有无伤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等。结果植入剂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间点,WBC、ALT、CR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及吻合口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术中通过大网膜包裹的方式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温建燔;高训锋;郑权;高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在诊断小乳腺癌疾病中的价值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彩超、X线钼靶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病例,病灶≤1cm,病灶共82个,诊断金标准为病理结果,对彩超、X线钼靶的各自及联合应用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彩超检查敏感率、特异性、准确率高于X线钼靶,误诊率、漏诊率低于X线钼靶,且联合检查敏感率、特异性、准确率高于单一彩超或钼靶检查,误诊率、漏诊低于单一彩超检查、钼靶检查。结论单一性彩超检查小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上优于X线钼靶,二者联合诊断优于单一诊断。
作者:刘何利;王红利;曹爱青;庞文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亚甲蓝联合利多卡因注射减少PPH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医院2008-2014年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行PPH术患者220例,按具体病情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亚甲蓝治疗,观察组给予亚甲蓝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例数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治疗3 d后,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都得到良好的恢复,观察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一过性高血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进行PPH术的患者实施亚甲蓝联合利多卡因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而且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杰;雷辉明;邹维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方式一般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由于该法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损伤及呼吸抑制作用,高龄患者难以承受[1]。随着新型酰胺类局麻药在临床上的使用,高龄患者的麻醉方式已有所改变,腰麻已不再是一种禁忌[2]。笔者就罗哌卡因单侧腰2麻用于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海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对比,了解干预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与2014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感染性用药比例从干预前的98.9%降至21.3%,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合理率明显提高,平均预防用药天数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干预和监管后,使用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使用率降低,用药疗程缩短,我院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得到明显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作者:张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 )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临床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BNP水平为(462.77±142.1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04±325.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方式对冠心病患者有很好的应用效果,疗效更加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汉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受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等系列因素的影响,患者出现呼吸循环异常的高危时段往往是在全麻术后早期。有报道[1]指出,在全麻术后早期,若能够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有效护理,可有效减少呼吸循环异常的发生。我院对本次收治的50例全麻患者术后呼吸循环异常的原因与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丽滨;陈窈丽;冯宇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提高对HIV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认识,避免临床漏诊及误诊。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2-2015年HIV-抗体阳性且有胸部影像学资料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科学肺动脉高压X线征象标准及肺动脉分叉近端3cm范围内的宽处主肺动脉横径MPAD>29mm判断具有肺动脉高压,计算我院HIV患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年发生率,根据出院诊断计算漏诊率,根据病历描述,分析HIV所致肺动脉高压可疑临床症状。结果HIV-抗体阳性47例,其中符合要求33例,右下肺动脉增宽并肺动脉段圆锥凸出高度≥3mm者1例,肺段动脉与支气管的外径比值>1再加MPAD>29 mm者3例。本组HIV患者中出现相关HIV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12.1%,年发生率4.0%,漏诊率为75.0%。结论临床医师缺乏对HIV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认识。
作者:段凌燕;杜发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 PCT)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PCT检测,对比不同类型小儿肺炎PCT 阳性率,及各组治疗前后PCT 变化情况。结果细菌性肺炎组 PCT 阳性率高为90.91%,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的PCT水平高,待用药后,细菌性肺炎组PCT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而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2组不同用药时间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CT检测在小儿肺炎类型的临床鉴别、指导临床用药及评估临床用药疗效中,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罗世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加味桑白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AECOPD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加味桑白皮汤进行治疗,对比2组咳嗽、喘息、咯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息、咯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味桑白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宣肺平喘、祛痰降热,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林孔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心悸2 d于2012年5月30日入院。入院体检:T36.5℃,P115次/min,R20次/min,BP92/60mmHg。随机血糖8.2mmol/L。血常规及生化WBC:10.7×109 mmol/L, NEUT%79.2%, RBC4.42×1012/L;ALB28.3g/L, ALT76U/L, AST98U/L, PT -T15.3s, PT -INR1.3s, PT -%59.4%;BNP482.9pg/mL;CRP66.4mg/L,ESR29mm/hr。 CT:考虑左侧基底节区及左侧额、颞叶脑梗死,病灶新旧不一;左肺上叶前段、右肺下叶背段及双肺下叶后基底段慢性感染;慢性支气管炎伴双肺肺气肿改变,肺动脉高压。入院诊断:(1)肺栓塞;(2)脑栓塞;(3)低血压;(4)肺部感染;(5)心律失常。
作者:舒荣德;成蓉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