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封闭引流复杂感染创面观察与护理

郑焕君;孟桂玲;牛晓翠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观察, 护理
摘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又称VSD是一种处理四肢复杂创面并对创面深部进行引流的新型方法[1]。我科于2015年6月-2016年1月对27例复杂感染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技术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也使医疗费用得以降低,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细菌细胞壁黏肽转肽酶,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细胞壁是细菌细胞所特有的,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因而此类抗生素对哺乳动物无影响,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繁殖期杀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果好、作用稳定、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程度轻[1]、对β-内酰胺酶稳定等优点,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的一类抗生素。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由于妇科急腹症[1],是一种较为复杂且病理表现不具特殊性的疾病,比较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鉴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易误诊和漏诊,使患者无法及时地接受治疗导致病情延误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故此寻求更好地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方式从而提升临床诊断率尤为重要。为寻求更好地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方式以降低误诊率,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资料和病理诊断做比较,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妇科急腹症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绍伟;成红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我院2013-2015抗精神病药用药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2013-2015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动态趋势。方法对医院2013-2015年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 DDDs)及日均费用( 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抗精神病药物销售总金额及总用药频度逐年上升,其中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金额和用药频度增长幅度明显,奥氮平销售金额增幅大,利培酮用药频度连续3年高。结论医院抗精神病药用药基本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得到精神科临床广泛使用,成为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主要药物。

    作者:龙瑶;何文富;肖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12-2015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HIV所致肺动脉高压临床调查

    目的:提高对HIV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认识,避免临床漏诊及误诊。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2-2015年HIV-抗体阳性且有胸部影像学资料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科学肺动脉高压X线征象标准及肺动脉分叉近端3cm范围内的宽处主肺动脉横径MPAD>29mm判断具有肺动脉高压,计算我院HIV患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年发生率,根据出院诊断计算漏诊率,根据病历描述,分析HIV所致肺动脉高压可疑临床症状。结果HIV-抗体阳性47例,其中符合要求33例,右下肺动脉增宽并肺动脉段圆锥凸出高度≥3mm者1例,肺段动脉与支气管的外径比值>1再加MPAD>29 mm者3例。本组HIV患者中出现相关HIV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12.1%,年发生率4.0%,漏诊率为75.0%。结论临床医师缺乏对HIV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认识。

    作者:段凌燕;杜发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腹部手术中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新莲;杨雅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我院药品贮藏条件的调查分析

    药品质量保证是安全用药的前提[1],药品的质量稳定与否,除取决于药物理化性质和包装材料等因素外,贮藏环境是决定性的因素[2]。药品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稳定与否,除取决于药品本身的结构、理化和生物特性以及工艺技术、包装容器等条件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贮藏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线等,受热或温度过低等不良情况往往会使药品发生分解、挥发、沉淀、酸败、生霉、冻结、冻裂、分层、结晶等变化[3]。笔者对我院274份药品说明书贮藏项下的贮藏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药品贮藏条件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李永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广州市社区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分析

    社区卫生体系是以社区医疗机构为载体,以全科医师为主体,在社区范围内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体系,具有综合性及连续性。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推动现行医疗模式转型,健全医疗分流、转诊机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三元里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成立于1987年,常住人口约8.5万,是广州市旧城区的典型代表之一。街道内有三甲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了解居民就诊影响因素、居民对社区医疗的需求等较有代表性。本次研究通过问卷形式对三元里居民进行调查,了解辖区居民基本情况、就诊意愿、健康咨询等方面的情况。

    作者:邓咏诗;郝中琦;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影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两项细胞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使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山菊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感染性用药干预前后效果调查

    目的:通过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对比,了解干预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与2014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感染性用药比例从干预前的98.9%降至21.3%,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合理率明显提高,平均预防用药天数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干预和监管后,使用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使用率降低,用药疗程缩短,我院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得到明显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作者:张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M TP 综合干预前后骨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监测—培训—计划( MTP)干预模式对骨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15年4~9月(干预前)、2015年10月-2016年2月(干预后)医院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病历,分别纳入干预前组( n=112)和干预后组( n=118),对干预前、后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综合干预,骨科预防用药率从85.72%下降至43.22%,抗菌药物选用合理率从22.91%提高到93.87%,给药时机恰当率从25.0%上升到了49.01%,预防用药时间从(5.3±2.1)d 缩短至(2.1±1.2)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由84.13下降到41.21,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由30.21%下降到7.84%,干预前后比较各组间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药费均明显下降。结论对骨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保障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合理、安全,控制住院患者不合理费用的上升。

    作者:刘伟峰;田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肝癌晚期患者护理融入临终关怀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3月住院的肝癌晚期患者35例,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临终关怀组(试验组)19例与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终关怀,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VAS评分,同时调查患者或家属对临终关怀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满意率为73.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肝癌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同时患者疼痛程度降低。

    作者:杨淑岭;金鹏;孝奇;郑欢伟;杜瑞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齐拉西酮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发抑郁症状精神分裂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发抑郁症状精神分裂患者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伴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艾司西普兰治疗,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进行评分。观察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PANSS和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和分裂症其他症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对血糖血脂影响少,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艾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阳虚型骨质疏松症腰痛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阳虚型骨质疏松症腰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医院治疗的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艾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密度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减轻腰痛症状,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生化指标,减轻骨质疏松患者的痛苦。

    作者:龙洁珍;林楚华;廖广婧;黎健东;温鸿源;赵月飞;蔡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全麻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循环异常的原因与护理措施

    受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等系列因素的影响,患者出现呼吸循环异常的高危时段往往是在全麻术后早期。有报道[1]指出,在全麻术后早期,若能够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有效护理,可有效减少呼吸循环异常的发生。我院对本次收治的50例全麻患者术后呼吸循环异常的原因与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丽滨;陈窈丽;冯宇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处理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进行复杂性肾结石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肾结石清除率为88.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对照组患者的肾结石清除率为69.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复杂性肾结石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崔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癌症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1~6月对收治的癌症患者18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与Herth希望量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症患者社会关系质量评分和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48.42±5.25)和(35.55±5.37),两者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31~0.58,P<0.05)。结论癌症患者社会关系质量和希望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医务人员应调动其亲属及其同事与好友给予癌症患者更多的关爱,鼓励与支持,共同托起患者的希望,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便正确对待与癌症共存的生活,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革;刘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中腹腔内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讨论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中腹腔内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方法60例腹腔镜大肠癌手术随机分成术中腹腔内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组(试验组)。未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对照组)。氟尿嘧啶植入剂,即中人氟安,氟尿嘧啶植入剂使用大网膜包裹,观察放置植入剂后各项血液指标及有无伤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等。结果植入剂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间点,WBC、ALT、CR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及吻合口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术中通过大网膜包裹的方式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温建燔;高训锋;郑权;高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彩超与钼靶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在诊断小乳腺癌疾病中的价值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彩超、X线钼靶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病例,病灶≤1cm,病灶共82个,诊断金标准为病理结果,对彩超、X线钼靶的各自及联合应用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彩超检查敏感率、特异性、准确率高于X线钼靶,误诊率、漏诊率低于X线钼靶,且联合检查敏感率、特异性、准确率高于单一彩超或钼靶检查,误诊率、漏诊低于单一彩超检查、钼靶检查。结论单一性彩超检查小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上优于X线钼靶,二者联合诊断优于单一诊断。

    作者:刘何利;王红利;曹爱青;庞文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参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将2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SBP、DB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SBP、DB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吴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长期间歇性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间歇性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长期间歇性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长期持续性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 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电解质总紊乱率为34.6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7.69%( P<0.05);观察组因病情复发再入院率为15.3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长期间歇性小剂量利尿剂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确切,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可长期服用药物,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学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