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恒成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泌尿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循环系统反应;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有多种疾病、药物不合理联用、服药后短时间饮酒、药物用量与用法及自身质量问题等.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较多,用药过程中应做好预防工作,制定药物临床用法及用量规范,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法宁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性麻痹,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老年患者较为多见[1].近几年来,PD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病理改变是由于纹状体内多巴胺(DA)大量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变性.临床表现有焦虑抑郁、睡眠紊乱、嗅觉障碍及麻木疼痛等非运动症状与姿势反射障碍、运动迟缓、肌强直及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变性是诱发本病症状的重要原因[2-3].临床治疗较为棘手,预后亦较差.截止目前,PD发病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时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纠正胆碱神经与多巴胺能神经二者之间的不平衡,提高大脑黑体中多巴胺的含量.本文通过对PD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徐展铄;李雪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不同病期支原体肺炎(MPP)患童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指标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MPP患儿24例(MPP组),入选对象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接受了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和IgM)及补体指标(C3和C4)检测,并与同期体检结论健康儿童(对照组)相同测试结果比较.结果 MPP组急性期外周血IgG、IgA和IgM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而C3补体水平则明显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MPP急性期、恢复期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PP急性期患儿存在明确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指标表达失衡.
作者:陈小庚;魏杰淼;闫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该院2015年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现状,为促进康复患者二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通过查询HIS系统及手工翻阅纸质处方,对该院2015年1487张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调查.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对调查处方进行分析,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该院门诊使用频率较高的精神药品依次是阿普唑仑片、艾司唑仑片和氯硝西泮片;8种二类精神药品DUI< 1.0.结论 该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个别药物仍需加强监控,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李燕;周红英;何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应对策略实施效果.方法 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照顾者健康教育并指导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应对策略.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治疗后2组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和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 (56/60)高于对照组的75.0% (4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健康教育程度并指导其护理应对策略,对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凤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造成心血管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临床治疗方案,为后续心血管内科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6例,胃肠道感染1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患者感染因素:存在长期抗生素服药史40例,气管插管引起感染5例,使用抑酸剂20例,另外13例患者为并发感染、心功能不全.结论 心血管内科感染因素较多,针对具体感染因素,需要实施针对性治疗,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艳霞;王雪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持续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质量,提高静脉用药安全,减少配置差错.方法 通过部门集体讨论工作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及导致其产生的因素,根据缺陷的轻重缓急及改进的可能性,选择某些目标,运用PDCA模式不断改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提高质量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结果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逐步改进,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顺畅度增加.不合理医嘱错误退药贴数比例高由56.7%减少到了29.8%.同时增加双人贴签核对流程后,2013年10~12月与2014年同期相比,总的不合理医嘱漏审率由18.0%降至2.7%,尤其降低了配伍禁忌和用药经济性不合理医嘱进入配置环节,减少药品浪费.结论 运用PDCA模式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能有效降低药物配置差错,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并通过不断增加工作的流畅度,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作者:王人英;刘庆;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多导睡眠图(PSG)与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0)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睡眠监测室进行PSG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61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组:甲组(PSG监测符合OSAHS诊断标准,且不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乙组(PSG监测符合OSAHS诊断标准,且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15例,丙组(无OSAHS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及丁组(PSG监测和ABPM监测均正常的健康人)136例.各组均监测夜间PSG参数和ABPM,监测血清ET-1和NO水平,并分析PSG参数与ET-1及NO的相关性.结果 甲、乙、丙组患者血清ET-1水平均高于丁组,而NO水平低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患者血清ET-1水平高于甲组,而NO水平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和乙组患者PSG参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氧减指数均高于丙组和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患者AHI、夜间微觉醒指数、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氧减指数均高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T-1水平与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及氧减指数增大有关.结论 OSAHS患者,特别是OSAHS合并高血压者血清ET-1水平上升,NO水平下降;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PSG各参数与血清ET-1升高相关.
作者:张仲祥;刘文兴;刘运秋;王丽晔;修春霞;王瑞霞;刘伟存;马洪芳;耿贺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不育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霞;蒋文友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冠心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E、A)及二者比值(E/A)、二尖瓣口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LVEF、E、A、E/A、E/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E、E/A均显著增加,A、E/e’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室舒张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卢英来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胶囊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和黄葵胶囊治疗.对照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治疗后4、8、20周尿白蛋白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20周2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胶囊联合黄葵胶囊治疗DN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沟通技巧在婴幼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静脉采血,试验组在操作过程中采用了沟通技巧.比较2组患儿的静脉采血率、一次采血成功率和采血满意度.结果 2组同意静脉采血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婴幼儿进行静脉采血时,运用沟通技巧可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度,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卫洋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间质性肺病急重症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间质性肺病急重症患者.依据治疗的不同办法分为试验组27例与对照组53例.试验组采取常规方法联合糖皮质激素共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未进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CRP分数及血气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CRP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间质性肺病中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有效减慢间质性肺病的进一步发展,对患者的生活品质有良好的改进结果,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音;王新卫;刘新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地屈孕酮治疗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85例.采用密封信封法随机将85例患者分为地屈孕酮组42例和黄体酮组43例.地屈孕酮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酮组给予黄体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2组止血时间和腰酸、腰痛缓解时间、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止血时间和腰酸、腰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屈孕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29%低于黄体酮组的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14,P<0.05).保胎成功率地屈孕酮组为95.24%,黄体酮组为88.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均有较高的保胎成功率,均可有效改善激素水平,缓解患者出血和腰酸腰痛等临床症状,但地屈孕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和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志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患者,女,63岁.于2015年2月10日人院,因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2℃,伴畏寒、寒颤,于当地医院静脉滴注液体治疗2d(具体药物名称不详),体温下降.3d前患者出现腹泻,次数较多,> 10次/d,为墨绿色水样便,无脓血便,量较多,无明显腹痛,后出现食欲不振,进食后恶心嗳气,无呕吐、反酸、烧心,无心慌、气短,于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奥美拉唑、维生素C、维生素B6、氯化钾等治疗2d,患者症状无改善,并出现脐周阵发性隐痛,里急后重感,尿量减少,24h约700ml,伴有泡沫,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以腋下为多,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
作者:郑永青;高风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按照临床医治时不同方案,将行雷贝拉唑治疗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将行奥美拉唑治疗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胸痛、反流及烧心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口干、腹泻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行雷贝拉唑治疗可优化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季勇;陈妙研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该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72例,结合患儿人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骶管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骶管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效果,统计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过程中出现躁动1例,术后无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 (1/36);对照组患儿手术过程中躁动1例,术后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 (2/36).2组患儿均未出现术中痉挛、术后屏气、呛咳等不良反应,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后心率、MAP及SpO2三项生命体征指标水平均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儿麻醉后心率、MAP及Sp0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均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患儿恢复时间快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广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肝内外胆管结石取出T管引流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开展的95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肝内外胆管结石取出T管引流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 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 185min,术中出血30~80ml,术后4~8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6~8周T管造影后去除T管,住院时间6~ 10d.结论 熟练、优质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慧霞;陈韶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析治疗过程中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振明;温生文;吕言;常国亮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空心螺钉、非吸收缝线)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40例其中给予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复位固定的患者20例作为A组,给予非吸收“艾惜邦”缝线复位固定患者20例为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患侧胫骨前移差值、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患侧胫骨前移差值、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空心螺钉、非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刁天月;杨挺;李健华;张亚;兰海东;孙强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