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抚顺市新抚地区0~6个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的调查,找出提高其纯母乳喂养率的方法。方法采取妇幼卫生年报表数据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新抚地区0~6个月婴幼儿进行调查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新抚地区纯母乳喂养率在2008-2010年为36.59%,2011-2015年为63.23%。母乳喂养率与母亲年龄、文化程度无太大关联,分娩方式与母乳喂养率有关。结论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加强爱婴医院内涵建设,加强妇幼卫生三级网络管理,将宣传母乳喂养工作坐实是提高0~6个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的关键。
作者:赵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该院目前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为医院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近期20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张中成药处方中186张为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总数的9.30%;按照不同的错误用药方式分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重复用药情况、给药剂量不合理、无临床适应证用药,分别占不合理用药的43.55%、20.43%、15.59%。结论该院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仍然有较多问题,其中重复用药、剂量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三大问题为显著,需要进行针对性整改,药师需加强培训和学习,遵守中医辨证治疗的思路,科学、系统的给予患者正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德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娩球加健康指导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产妇78例,按助产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方式,观察组选用分娩球加健康指导方式,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分娩球加健康指导促进自然分娩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石照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肾上腺注射法止血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硬化止血治疗。观察2组患者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尿素及肠鸣音等改善情况、止血成功率、早期、近远期出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尿素及肠鸣音较对照组改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早期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出血率与远期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给予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朱华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社会科技及医疗手段的发展、进步,我们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吸烟饮酒,辛辣刺激性食物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关系已经很明确。适当的、有规律的步行锻炼,可使80%以上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本病主因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致使动脉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管腔狭窄、闭塞,失去弹性,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相应缺血症状。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好发于动脉的分叉起始部和管腔后壁部,也较常累及动脉主干弯曲部。其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可逐渐演变为静息痛。肢体冷、痛、麻木、酸困乏力,皮肤失于营养荣润,颜色苍白、黄或瘀紫,干燥脱屑等,并发趾(指)甲剥脱。严重者患肢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甚则溃疡或坏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晚期出现广泛性坏疽,继发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2015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温阳活血通络方中药熏蒸疗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7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麟轶;宋亚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放射粒子125 I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 SOX方案)化疗,观察组先予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植入粒子后5d进行化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疗效(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高于对照组的5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 P<0.05)。结论放射粒子125 I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延长患者2年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占伟;赵磊;魏东耀;赵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婴幼儿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电子胃镜检查的婴幼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麻醉情况、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插管前至术毕MAP、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插管后5min、15min及术毕时HR水平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插管后5min、15min时H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睁眼、定向力恢复、出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婴幼儿电子胃镜检查效果优异,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不良反应均较小,易为患儿及其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吉平;时文俊;黄海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史与吸烟史、动脉瘤的数量及大小、术中动脉瘤有无破裂及术中有无临时阻断、患者的Fisher和Hunt-Hess分级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组,患者出院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各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评分并分析其与上述各种因素对于临床预后的影响效果。结果 Hunt-Hess分级不同患者的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分级不同患者的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动脉瘤的数量及大小、术中动脉瘤有无破裂及术中有无临时阻断等因素与患者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与Fisher分级对影响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而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动脉瘤数量与大小、术中临时阻断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等均不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张金灿;胡丹;贺礼进;桂成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ICU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ICU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殷玉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评价复方阿胶浆预防化疗引起的患者血象下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4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与对照组(25例)。2组均接受化疗,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阿胶浆。记录2组化疗前、第7、14和21天时血象水平[红细胞( RBC)、白细胞( WB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QLQ-C30评分、ECOG评分及不良反应,对复方阿胶浆预防化疗引起的患者血象下降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2组第21天Hb水平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21天2组ECOG评分和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胶浆可有效改善化疗患者贫血现象,尚不能佐证其有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亦不明显。
作者:黄忠华;姜亚莉;韩芳;黄富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建立三种医院自制口服溶液中羟苯乙酯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Diamonsil C18(5μm,4.6mm ×150mm);甲醇-1%冰醋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在10.0~4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 A)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122.33C+19.413(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为0.39%(n=9)。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性高,准确率大,重复性好,适合用于医院制剂口服溶液中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施霞;范义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是指在常规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时通过静脉注射镇静、镇痛或麻醉药,使被检查者处于麻醉状态下接受检查,待检查操作完成、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后,对整个检查过程无痛苦感觉的临床操作技术[1]。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无痛苦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本文对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接受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延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干眼病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2%,优于对照组的93.8%(P<0.05)。结论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疗效显著,能提高泪膜的稳定性和润滑持续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水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0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患者干湿啰音、发热、咯痰、咳嗽的恢复时间及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观察组干湿啰音、发热、咯痰、咳嗽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对照组为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钟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 ADL )评分以及局部脑血流量(CB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和CB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
作者:赵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神经症患者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神经症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症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方式,观察2组采取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负面心理,缩短康复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洁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作者:丁光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药剂科协同医院的行政干预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药剂科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在协同行政干预前后抗菌药物指标完成的变化。结果协同行政干预后与未干预前变化: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73.2%降至53.4%,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降至为12.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7.8DDD降至36.8DDD,标本送检率由24.0%上升到51.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61.1%降至29.0%,预防用药时间不超时限比例由36.0%上升至86.0%,术前预防用药时机正确率由47.0%上升到71.0%。结论药剂科协同医院行政干预后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陈晓霞;史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医院骨科收治入院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53.3%(P<0.05)。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术才是保证良好恢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彬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地区被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吡喹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采用“二日疗法”和“顿服疗法”,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粪便虫卵阴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粪例虫卵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低于对照组的57.1%(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临床疗效肯定,其中“二日疗法”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青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