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及负面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P<0.01)。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世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针对本地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进行总结分析,建立疾病谱,按发病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了解常见疾病并建立一整套的可靠资料,可在院内进行交流学习,作为临床指导和教学的一个参考。因此,对本地儿科急诊患儿的疾病种类及临床特征进行总结与分析,对于提高患儿的就诊率极为重要。本文对医院接诊的8000例患儿的疾病种类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唐玉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生物制药公司GW Pharmaceuticals宣布在研新药Epidiolex能有效治疗儿童Lennox-Gastaut综合征( LGS)引起的癫痫发作。在3期临床中,Epidiolex达到了主要临床终点。 Epidiolex是目前GW公司研发的主要候选药物,该口服药物制剂被发展用于治疗一些罕见的儿童期癫痫疾病。自2007年以来,GW已进行了广泛的大麻治疗癫痫的临床前研究,在各种体外和体内模型中,研究结果表明大麻有显著抗痫和抗惊厥活性;在动物急性癫痫模型中有效减少癫痫发作。迄今为止, GW已经从FDA获得多个针对Epidiolex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包括Dravet综合征、LGS、结节性硬化症和婴儿痉挛症。此外,GW还获得了FDA的快速通道资格认定,使用Epidiolex治疗Dravet综合征。基于此,GW预计在2017年上半年向美国FDA提交新药申请( NDA)。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 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7d后,检测2组C反应蛋白( CRP)和白介素(IL)的浓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B组IL-6、IL-8、IL-13、IL-17、CRP浓度和CAT评分均低于A组,IL-10浓度和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AECOPD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AECOPD患者CRP和IL浓度。
作者:龚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社会科技及医疗手段的发展、进步,我们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吸烟饮酒,辛辣刺激性食物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关系已经很明确。适当的、有规律的步行锻炼,可使80%以上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本病主因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致使动脉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管腔狭窄、闭塞,失去弹性,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相应缺血症状。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好发于动脉的分叉起始部和管腔后壁部,也较常累及动脉主干弯曲部。其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可逐渐演变为静息痛。肢体冷、痛、麻木、酸困乏力,皮肤失于营养荣润,颜色苍白、黄或瘀紫,干燥脱屑等,并发趾(指)甲剥脱。严重者患肢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甚则溃疡或坏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晚期出现广泛性坏疽,继发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2015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温阳活血通络方中药熏蒸疗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7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麟轶;宋亚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0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患者干湿啰音、发热、咯痰、咳嗽的恢复时间及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观察组干湿啰音、发热、咯痰、咳嗽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对照组为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钟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 PAE)临床分布的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PAE 368株进行统计分析,并测定常用药物的抗药性。结果其中222株PAE来自ICU,占60.3%。368株PAE主要分离自痰液,占76.4%(281/368)。 PAE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分离的PAE主要来源于呼吸道,而且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PAE的医院感染。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风险,研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良好时机。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初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精确测量子宫下段厚度,取子宫壁组织送病理检查,检查组织成分、血管计数和平胶比例,讨论剖宫产术后不同间隔时间再次妊娠的风险。结果剖宫产术后5~7年的产妇与术后<5年产妇相比,盆腔粘连的比例显著增加;此外,多数2~5年的产妇再次妊娠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较安全,而年限>8年的产妇子宫下段变薄,手术风险较高。另外,术后年限≤2年的52例产妇中仅30例发生盆腔子宫粘连且无其他不良征象,提示其他不良指标的发生与术后是否短期内及再次妊娠并无明显关联。结论子宫切口愈合程度并不与剖宫产术后时间成正比,术后2~3年瘢痕组织会逐渐变硬且易破裂。
作者:张敏妍;张亚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百草枯具有触杀性及非选择性。近年来百草枯急性中毒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极高,中毒人群以农业工作者为主,中毒表现为恶心、头晕等,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采用血液净化疗法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极大降低病死率。笔者总结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配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海霞;李月霞;张雪梅;刘立云;夏娟娟;李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X射线检查是灰阶成像,利用放射性的电磁波对密度不同的组织从黑到白组成不同灰度的图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在荧光屏或X射线片上显出影像。骨组织是人体的硬组织,密度高,与周围软组织形成对比,X射线检查可显现出清晰影像,并能更好地显示解剖关系[1]及了解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辅助诊断疾病。但X射线检查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诊断及治疗疾病的同时,需要医师和患者都认识到这种检查的特点,使得终带来大的使用价值。
作者:刘永庆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发生抑郁( 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入院的PSD患者112例,依据脑卒中定位方法进行卒中部位定位,脑卒中后抑郁根据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评定,分析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与脑卒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PSD患者中,左侧病灶明显多于右侧病灶,额前部病灶明显多于额后部病灶,皮质病灶明显多于皮质下病灶,PSD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SD与患者脑卒中部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者日常生活方面、病情变化及个人因素等都会影响脑卒中后发生抑郁。
作者:程继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近日,美国FDA宣布禁止抗菌洗手液/肥皂所含几个关键性化学物品的使用。该监管机构警告大众:这些化学成分具备隐患,并解释称抗菌型产品并不比普通肥皂更加有效。FDA这一举动瞄准了多达19种化学成分,包括2种常见的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尽管人们早已担忧其对免疫系统的损害,它们仍广泛存在于抗菌洗手液或抗菌固体皂中。FDA药品事业部总监评论称:“消费者可能会普遍认为抗菌洗液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病菌传播,但事实上我们并无科学证据表明它们比普通肥皂和水效果更佳。一些数据已经表明,这些抗菌成分可能会有弊大于利的长期效应。” FDA表示,该禁令不包括在医院和其他医疗中心使用的手用消毒剂产品。目前,美国市场上大部分非医疗性的洗手液产品含有至少1种上述违禁成分。制造商有1年的时间来履行遵守该新规定,部分厂家已经开始行动,在其产品说明中删除这些有问题的成分。值得强调的是,在禁止使用三氯生这一政策观点上,美国环保局(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和FDA保持是一致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作者:丁光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用于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外伤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全麻;观察组行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观察、比较2组麻醉相关指标(不同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和应答时间等)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本组诱导前,但2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10.0%,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用于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救治的麻醉相关指标优于吸入全麻,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凤琴;方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辅治冠心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辅治冠心病对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英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种护理方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情绪、认知、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和P<0.01);观察组护理后的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该院目前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为医院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近期20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张中成药处方中186张为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总数的9.30%;按照不同的错误用药方式分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重复用药情况、给药剂量不合理、无临床适应证用药,分别占不合理用药的43.55%、20.43%、15.59%。结论该院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仍然有较多问题,其中重复用药、剂量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三大问题为显著,需要进行针对性整改,药师需加强培训和学习,遵守中医辨证治疗的思路,科学、系统的给予患者正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德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轻量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5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应用材料不同分为:手术中采用巴德轻量补片750例( A组),采用强生补片400例( B组),采用巴德疝环充填式修补网片900例( C组)。观察3组手术时间、手术后的疼痛指数、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疼痛及术后异物感发生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较A、B组延长,手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较A、B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血肿、尿潴留、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疼痛及术后异物感发生率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量补片治疗腹股沟疝不增加复发率,可降低术后不适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鹏;郑益民;姚世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通过了解乳腺癌患者系统化疗后血糖和胰岛功能变化,探讨紫杉类化疗方案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240例接受6个周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检测化疗前后空腹血糖( 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FCP)数值,比较评价化疗前后血糖和胰岛功能变化。结果39例化疗前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hPG和GhbA1c显著增加,FINS和FCP水平相对于化疗前略有降低,注射胰岛素总量增加(P均<0.05)。201例化疗前非糖尿病患者FBG较化疗前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患者仍处于正常范围内,8.47%继发糖尿病,且大多发生在第4次化疗后;2hPG、GhbA1c、FINS和FCP水平相对于化疗前增加( P均<0.05)。结论接受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糖代谢紊乱,可能会出现FBG异常,甚至发生糖尿病,并导致原有的糖尿病恶化。
作者:饶思维;黄艳;时云;黄成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外伤后脑萎缩是患者在脑组织严重受损后,如大片脑挫裂伤、白质内血肿、持续性脑水肿或脑积水及脑外伤后引发缺血缺氧性病变,进而发生外伤后脑萎缩[1]。因此,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现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外伤后脑萎缩患者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报道如下。
作者:许红利;李小战;李小利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