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忠;张华;熊利华;龙勤;李海刚;沈溪明
紫杉类和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其他化疗药物的疗效通常都比较差.卡培他滨(希罗达)是美国罗氏公司开发上市的口服氟尿嘧啶氨基甲酸酯,本身无细胞毒性,但在体内通过溶酶的生物活化作用,在肿瘤组织中转化成5-FU发挥抗肿瘤作用.由于正常组织中的胸苷磷酸化酶活性较低,因此,本品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并大限度降低了氟尿嘧啶对正常人体细胞的损害[1,2].本药对经紫杉类或和蒽环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国内外报告仍有20%客观缓解率.我院自2001年~2002年2月间使用卡培拉滨治疗晚期乳腺癌,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万以叶;程楚;黎虹;何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碘油乳剂经动脉内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用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栓塞成功,14例患者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治疗后14例取得佳疗效.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消失,瘤体平均缩小50%,且未见胆囊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磺油乳剂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简便、并发症少且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锦铭;汪志良;刘蓉;曹军;闫丽萍;杨世权;杨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输注120小时和每天静脉输注2小时,连续5天的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5-FU 2.5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置入Baxter公司生产的049002便携式泵持续输注120小时(A组);1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5-FU 50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每天输注2小时,连续5天(B组).33例均联合亚叶酸钙(CF)20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输注1小时,连续5天;羟基喜树碱(HCPT)1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输注2小时,连续6天.每3~4周为1疗程,连续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17例中 CR 1例,PR 8例,RR 52.94%,B组 16例中CR 0例,PR 3例,RR 18.75%.两组疗效χ2检验有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下降、口腔溃疡、呕吐和腹泻,经Wiloxon秩和检验,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值>0.05).结论:5-FU持续静脉输注120小时方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优于间断静脉输注方法,而且毒性可以耐受,尤其适宜老年患者.
作者:朱玉芬;张瑞芳;邹海萍;宋淼皓;王德兴;杨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浆细胞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环磷酰胺为主的化疗联合国产rh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后回输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6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和1例巨球蛋白血症( 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WM)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 结果:APBSCT后7例患者全部达到完全缓解(CR)或接近CR,无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造血重建(干细胞回输后中性粒细胞ANC恢复至≥0.5×109/L)中位时间为12天,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5×109/L)持续中位时间为7天.其中3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16、3及4个月复发,其余4例EFS期分别已达4、7、17及23个月.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APBSCT对浆细胞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进行干细胞动员中使用国产的rhG-CSF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姜华;侯健;傅卫军;袁振刚;张春阳;王东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结合同期放疗的疗效.方法:奥沙利铂(L-OHP)130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氟尿嘧啶(5-FU)3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亚叶酸钙(CF)2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为1周期,治疗3周期.放疗与化疗同期进行,体外照射全盆腔DT 50~60 GY/25~30次(5~6周).结果:共治疗30例,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5例;总有效率53.3%.一年生存率为70%(21/30).主要毒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放射性直肠炎,骨髓抑制轻微.结论:奥沙利铂为主的联合化疗结合同期放疗是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吉林;曾令源;陈念永;郎锦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经动脉药盒输注吉西他滨对未经其他治疗的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57例均经手术探查未能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癌患者,采用介入的方法植入德国贝朗公司的Implantofix药盒,9例经左锁骨下动脉将药盒植入于左胸壁皮下,48例经右股动脉将药盒植入于右下腹股沟部.治疗组首次疗程总量分3次注入吉西他滨3.0 g,氟尿嘧啶3.0 g,白细胞介素-2 600万U.对照组仅不输注吉西他滨.结果:57例介入药盒均植入成功,留置管通畅率达100%,留置管滑脱率为0%,2例老年肥胖女性患者右腹股沟部切口愈合不良而于术后2个月拔除药盒.57例按照胰腺癌患者临床受益反应的评价标准,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20例).本研究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临床受益反应)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效.27.2%的治疗组患者获疼痛程度、止痛剂用量的显著而持久的改善,而对照组为4.8%(P=0.0022).临床受益反应持续时间治疗组18周,对照组13周.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6.25个月,对照组为4.41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5).治疗组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6%、24%和18%,高于对照组的31%、6%和2%.结论:经动脉药盒输注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有明显的缓解疼痛、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并为晚期患者提供了长期动脉内化疗灌注的良好、有效的途径.
作者:陈世晞;徐卫东;尹国文;席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非常罕见,临床上常被漏诊或误诊.我科于1999年7月~2001年10月诊治1例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断明确后经化疗和放疗,效果颇佳.
作者:耿梅;叶正宝;张芬琴;楼谷音;奚文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对子宫内膜腺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大剂量孕激素的治疗作用对子宫内膜腺癌患者20例,用端粒酶PCR-TRAP 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孕激素治疗前、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均值分别为0.3636(0~1.11)、0.1134(0~0.556),治疗后子宫内膜腺癌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作用与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降低有关.
作者:程静新;李庭芳;刘青;刘诚明;周祖钊;潘泽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奥沙利铂(艾恒,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化学名为:左旋反式二氨环已烷草酸铂,与顺铂结构上的差异在于顺铂的氨基被1,2-二氨环已烷基团所代替.在体外及体内的临床前研究表明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细胞株及顺铂耐药的细胞株等多种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3].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有临床用于治疗大肠癌的报道.我们采用奥沙利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 (LV)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晚期大肠癌27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宋启斌;胡德胜;曾凡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2小时,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2小时,第1~5天;氟尿嘧啶300 mg/m2(≤500mg/d),静滴4小时,第1~5天(亚叶酸钙滴完后用);21或28天为1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29.7%,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感觉性神经毒性为主,白细胞减少45.9%,Ⅲ级和Ⅳ级为8.1%,感觉性神经毒性81.1%,Ⅲ级和Ⅳ级为5.4%.结论: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
作者:杜小波;汪虹;李慧;任素蓉;李雪松;廖东彪;周筱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乳腺癌是多步骤发生的疾病,存在多个生物学因子的异常.研究生物学预后因子不仅能发现临床病理学指标不能发现的部分易复发患者,而且有助于实施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本文综述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如Her-2/neu、P53、BRCA1、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esis) 杂合性丢失(LOH)等的新进展.
作者:张杰;邵志敏;沈镇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交替冷冻、加热疗法(alternately cryogenic-heating therapy,ACHT)在不可切除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4组:ACHT+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组:17例;ACHT+传统静脉化疗(intravenous chemotherapy,ICT)组:16例;单纯TACE C组:19例;单纯传统的静脉化疗组:16例.结果:ACHT+ TACE组总缓解率为88.2%,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94.1%、94.1%,AFP下降率为84.6%.ACHT+ ICT组总缓解率为87.5%,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8.8%,AFP下降率为78.6%. TACE组总缓解率为57.6%,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8.9%、42.1%,AFP下降率为69.2%.ICT组总缓解率为25.0%,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50.0%、18.8%,AFP下降率为41.7%.毒副反应方面,除前三组各有1例白细胞Ⅲ度下降,ICT组有2例白细胞Ⅲ度下降外,其余均为Ⅰ~Ⅱ度反应.未观察到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ACHT联合其他疗法可以明显提高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并且毒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程度轻,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胡安斌;郑启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外科治疗的颈部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7例分析,提出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2年1月~1993年12月外科治疗的颈部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共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15~67岁,平均44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局部切除和颈部组织整块切除两组.分别统计两组的肿瘤平均直径、局部复发率和五年生存率.结果:局部切除组21例,颈部组织整块切除组6例.肿瘤平均直径:局部切除组小于5厘米,颈部组织整块切除组6厘米以上.局部复发:局部切除组16例局部复发,复发率76.2%(16/21).颈部组织整块切除组1例复发,复发率16.7%(1/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χ2检验,P=0.015).五年生存率:无复发组为89%,复发组为52%,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Log Rank,P=0.0264).结论:对于颈部软组织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不能仅依据肿瘤直径大小选择手术方式,而应做颈部整块组织切除,以期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吴雪溪;祁永发;徐震纲;唐平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肿瘤复发和转移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2例肺癌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的情况.结果: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0%;VEGF阳性表达组的肺癌组织平均MVD为(45.68±9.23)/每高倍视野,而阴性表达组的MVD为(34.58±10.22)/每高倍视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VEGF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复发和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VEGF能促进肺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因而在肺癌的复发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惠忠;张华;熊利华;龙勤;李海刚;沈溪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中恶性肿瘤的概率、临床风险因素和诊治,以及B超、CT、FNA等其他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地位.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8年3月~2001年5月3年期间经手术治疗单发性甲状腺结节902例.结合B超、CT、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进行临床分析,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单发性甲状腺结节好发于年龄20~50岁中青年女性;男性恶性肿瘤的比率比女性要高(P<0.05);大于50岁的男性,甲状腺单发结节恶性比率明显增加(P<0.01);触诊结节的质地能大致区分良恶性.B超能区分甲状腺结节囊实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80.1%;CT对甲状腺包膜外侵、周围淋巴结是否钙化有鉴别意义;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6.6%,能区分病理类型.冷冻病理切片会诊能区别病理类型,诊断符合率达97.1%.结论:性别、年龄、结节的质地,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性为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因素.B超检查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CT检查对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意义,而细胞学穿刺检查可作为术前怀疑恶性结节的定性诊断.
作者:黄辉;嵇庆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FasL基因对人肺癌的作用以及FasL基因治疗肺癌的可能性.方法: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FasL基因转移到低水平表达FasL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对FasL基因的表达、细胞生长的抑制和肿瘤生长模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外源性FasL基因在靶细胞高水平的表达显著抑制了A549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G1期阻滞并发生了凋亡.瘤内注射Ad-FasL对裸鼠体内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结论:FasL基因参与了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能抑制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因此本基因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郑世营;赵军;葛锦锋;王志刚;沈振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联合小剂量白介素-2(IL-2)在恢复细胞免疫,从而减少淋巴系统恶性肿瘤(ALL和NHL)移植后的高复发率和提高无病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疗联合短程小剂量G-CSF的动员方法,收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16例成人淋巴源性恶性血液肿瘤(7例CR1ALL、3例CR1 NHL、5例难治性NHL和1例CR2 ALL)进行移植,使用IL-2对移植物进行温育,移植术造血恢复过程中使用IL-2和造血恢复后长期小剂量使用IL-2 5万U/d.结果:ALL 7例CR1,现仍存活,平均生存时间达7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1.5个月,3例CR1 NHL2例仍存活,10例CR1恶性淋巴系肿瘤的6年无病生存率达0.90±0.11,其95%CI为0.71~0.99.而难治性NHL和CR2-ALL,1例至今仍无病生存达63月.1例淋巴母细胞IV期NHL生存达46个月后复发死亡.这组3年无病生存率只有0.33±0.18, 95%CI 0.02~0.64,平均生存时间只有20.6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结论:通过小样本Auto-PBSCT联合长期小剂量IL-2可能有效地提高CR1淋巴系恶性肿瘤无病生存率.
作者:谢彦晖;陈勤奋;李佩;谢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食管癌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诊断和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为了预防乳糜胸的发生,在手术中对胸导管损伤或怀疑损伤的患者应该常规结扎胸导管.本院从1993年5月~2001年3月期间共行食管癌1 620例,对其中456例(28.1%)术中胸导管损伤或怀疑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胸导管结扎,但术后仍有8例患者发生乳糜胸,发生率1.7%.这说明预防性接扎胸导管并不能完全避免术后乳糜胸的发生.为了探讨预防性接扎不成功的原因,提高其疗效,作者分析这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庄翔;肖文光;任光国;陈利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房颤的防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1 527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房颤23例.年老、术前心肺功能异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及病程晚期是房颤的高危因素.23例经及时诊治均恢复窦性心律,无此并发症死亡.结论:提高对并发房颤的认识,加强围术期管理,可大大减少此并发症的危险性.
作者:周汝元;葛圣林;郑小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埋泵灌注化疗对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287例肝癌行根治术后随机分4组,分别埋置肝动脉化疗泵组、门静脉化疗泵组、肝动脉门静脉双埋化疗泵组、对照组(未置泵组).所有泵内化疗2年,并追踪观察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肝动脉埋泵化疗组患者其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门静脉埋泵化疗组和对照组(P<0.01),与肝动脉门静脉双埋泵化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肝动脉埋泵化疗能明显提高肝癌根治术后的一、二、三年生存率.结论:肝动脉埋泵化疗能延长肝癌术后的生存期及降低术后复发率.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肝动脉埋泵化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郭剑民;张云利;周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