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毅;龙开琼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6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75例,比率为29.2%;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4h的有46例,比率为26.3%;平均预防用药时间3.8 d,疗程不合理129例,占73.7%;无预防指征用药2例;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1例;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13例;单次剂量不合理6例;给药次数不合理10例。结论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但仍有预防用药持续时间过长、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需继续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督和管理。
作者:李鸿武;沈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结肠癌是消化道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结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突变[1]。现今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结肠癌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此病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耐受力减弱,并且经常合并有其它并发症,这就给手术带来一定风险,使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结肠癌起病隐匿,一般早期很难发现,且发病较慢,到症状明显时大多已经是晚期,加之许多患者合并有肠梗阻,肠梗阻也是临床上表现不明显且术前较难确认的消化道疾病,是结肠癌患者常见的首发症状。本文对在我院治疗的8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洪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汇总。结果2013年医院中药注射剂销售数量、金额、使用频次较2012年有所增长,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及使用频次两年来均居首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在2013年用量明显增长。结论本院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量增长快。
作者:颜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人类在生存中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侵袭,已经习以为常,它们能导致人类患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应用给人类抵御疾病特别是感染类疾病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从早期使用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到现在的上千种抗生素,都为救治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耐药性等,给疾病的诊治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多的负面问题。因此,一定要合理用药,特别是在妇产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清晨口服,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4周,呋喃唑酮100mg,3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时间为10d,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加其他药物;对照组单独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清晨口服,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贡明才;王小红;薛祥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农村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对4个农村95例高血压患者从药物、饮食、自我监测、运动、心理、不良嗜好、复查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均相当低,部分生活方式不利于血压的控制。结论血压的有效控制,有赖于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建立医院与农村和社区之间稳定的联系,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陈春芳;邹小烨;芮立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慢性宫颈炎属妇科多发、常见病。病理表现有宫颈肥大、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以宫颈糜烂为多见。慢性宫颈炎可引发宫颈瘤样变、盆腔炎性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导致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严重时可引起不孕。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积极治疗该病尤为重要。笔者对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20例应用微波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琳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误诊的5例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确诊的过程的价值以及其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5例误诊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聂永霞;樊福强;周华祥;吴悦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药房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合理,并且要方便及时,从而不断的提高大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医院药学工作快速发展,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西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品的集散重地,是与患者直接接触、关系到终治疗效果的专业服务部门,也是展示医院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故西药房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疗效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1],加强对门诊西药房的管理可以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服务形象。本文根据以往在西药房管理方面的经验进行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作者:袁典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颅外脑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颅外脑血管狭窄,并均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80例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83.75%患者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包括形态及直径)67例(83.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所有患者均给予1年有效随访(随访成功率100.00%),其中支架内再狭窄15例(18.75%),与未发生再狭窄几率8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赵辰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近日,来自澳洲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孕期女性吸烟往往会促使后代女儿在后期生活中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Human Reproduction上。研究者Alison Behie表示,月经初潮提早会增加女性在后期生活中的排卵周期,同时由于其暴露激素类比如雌激素的增加也会增加其患生殖系统癌症的风险;我们都知道当怀孕女性经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时吸烟,就会影响婴儿出生后长期的机体健康。理解引发导致早发月经初潮的因子,尤其是可预防的因子,对于进行个体后期的健康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FASEB Journal的新的研究成查,来自伦敦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其可以利用单一捐献者血液中不同细胞的组合来预测一种新型药物是否可以促进人类严重的免疫反应。这种检测手段或许可以避免许多灾难性事件的发生,比如2006年对名为TGN1412的药物进行测试,当时该药物引发了6名健康男性出现了严重的器官衰竭进而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接受TGN1412药物的志愿者经历了名为细胞因子风暴( cytokine storm)的灾难性炎症反应。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676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选取病例的年份分为3组,入选的所有病例均在住院期间使用过抗菌药物。录入所有入选病例的信息至Office Excel表格中,反复核对。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作为判断院内感染的标准,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关系。结果6765例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5953例(87.99%);发生医院感染176例(2.60%),连续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该年医院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合理用药率是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即治疗用药、预防用药和无指征用药,3者的比例占所有用药病例数的百分比,3年合理用药率明显升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降低,院内感染率也随之降低。统计3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按照频率由高到低前10位分别是: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硫脒、头孢哌酮、氧氟沙星。其中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其次为口服、雾化吸入,少部分采用局部给药。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杨骅;韩志云;杨亮蕊;李丹;赵燕菊;马继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伊托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伊托必利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快速缓解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迎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做好细节护理对于减少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接受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然后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且患者的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2组结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后,对患者做好细节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龚美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药物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但是它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笔者就化疗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作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9例。观察组予PFNA固定治疗,对照组予动力髋螺钉( DHS)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2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内固定牢固,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邸进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治疗慢性咽炎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口服和西瓜霜含片含服;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咽部症状以及咽部炎症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3.1%,疗程为(7.12±0.91)d,复发率5.1%;对照组是79.3%,疗程为(10.12±1.20)d,复发率17.2%,3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起效迅速,效果理想。
作者:陈明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近日,休斯敦卫理公会研究所( Houston Methodist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一种实验性药物或可促进小鼠脂肪和体质量下降。相关研究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第97届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 ENDO2015)上发表。这种药物名为GC-1,其可以加速机体脂肪细胞代谢燃烧脂肪。研究者Kevin Phillips博士表示GC-1可以明显增加小鼠机体的代谢率,从本质上将有害的白色脂肪( white fat)转化成为有益的褐色脂肪( brown fat),白色脂肪往往那个可以储存过多热量,而且其和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直接相关,而褐色脂肪可以燃烧掉更多能量。研究者表示,GC-1可以通过激活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受体来将白色脂肪转化为褐色脂肪,甲状腺激素受体在调节机体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可以将食物转化成为能量,同时还可以帮助进行机体的适应性发热作用,即机体将过度的能量转化为热释放出去。如今研究者已经用这种名为GC-1的药物在成千上万只小鼠中进行了测试,研究者给予肥胖、遗传性肥胖及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每天进行GC-1服用。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2011年卫生部(卫计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目的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我科认真进行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经过努力,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较前明显降低,使用率达到了医院指标55%,但使用强度仍未达到。经我科讨论拟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我科抗生素DDD值控制,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5月,为期半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耀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