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门诊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用药分析

梁保年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对门诊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进行用药分析,为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处方各47例,单病处方与多病处方各半,对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用药整体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单药处方和多药处方情况进行比较,统计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并症分布情况,后将2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抑酸药是常用的消化性溃疡用药,在多病处方中,选择抑酸药的比例比单病处方组高;在慢性胃炎单药处方中,用药选择偏向于抑酸药,其次为胃肠动力药或胃黏膜保护剂,而多病处方中,选择胃黏膜保护剂的比例高。结论清楚地掌握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的用药现状,对今后临床上规范、合理的用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我院儿科门诊中草药处方用药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门诊中药处方的使用特点,调查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是否合理,为中药房工作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统计学方法研究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饮片、常用的中药剂量、联合用药品种分布情况、儿科处方常开贴数、主要疾病的诊断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功效的中药在处方中的应用等,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综合。结果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常使用的中药是连翘,常用剂量为5g,常用贴数为4剂,主要的疾病证型为风热证。结论医院儿科中药处方,组方用药符合辨证施治的要求,组合用药基本合理,符合《处方管理办法》。

    作者:周小建;施益农;徐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自拟安神汤联合复方地西泮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安神汤联合复方地西泮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5例神经衰弱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188例和对照组187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地西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安神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安神汤联合复方地西泮治疗神经衰弱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GC-1可以加速机体脂肪细胞代谢燃烧脂肪

    近日,休斯敦卫理公会研究所( Houston Methodist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一种实验性药物或可促进小鼠脂肪和体质量下降。相关研究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第97届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 ENDO2015)上发表。这种药物名为GC-1,其可以加速机体脂肪细胞代谢燃烧脂肪。研究者Kevin Phillips博士表示GC-1可以明显增加小鼠机体的代谢率,从本质上将有害的白色脂肪( white fat)转化成为有益的褐色脂肪( brown fat),白色脂肪往往那个可以储存过多热量,而且其和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直接相关,而褐色脂肪可以燃烧掉更多能量。研究者表示,GC-1可以通过激活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受体来将白色脂肪转化为褐色脂肪,甲状腺激素受体在调节机体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可以将食物转化成为能量,同时还可以帮助进行机体的适应性发热作用,即机体将过度的能量转化为热释放出去。如今研究者已经用这种名为GC-1的药物在成千上万只小鼠中进行了测试,研究者给予肥胖、遗传性肥胖及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每天进行GC-1服用。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生活饮用水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结果比较

    大肠菌群测定是检测生活饮用水情况的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目前,我国环保部门检测大中大肠菌群常用传统的多管发酵法,但该方法准备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周期长,无法满足大指样品快速检测的需求[1]。1956年,Forg等提出的快速纸片在餐具消毒等的定性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被列入我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及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中的C类方法。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快速纸片法与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的试验结果,探讨两种方法在生活饮用水大肠菌群检测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留置胃管的置入及其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分别用常规方法和诱导吞咽置管法进行操作,比较2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成功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2组插管成功率、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诱导吞咽置管法优于常规方法。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宜采用诱导吞咽置胃管法留置胃管。

    作者:许利华;任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合理用药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用药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用药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糖尿病用药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宁转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08-2010年我院门诊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08-2010年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分别从2008-2010年医院门诊病例中随机选取包含应用2008年、2009年、2010年不合理用药处方分别为536例、463例和387例,分别占抗生素用药处方数的26.80%、23.15%和19.35%。不合理用药类型以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合理及连用情况不合理为主。从2008-2010年,抗生素单用比例逐渐升高,二联、三联及其他用药形式比例呈递减趋势。结论2008-2010年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呈递减趋势,医院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IL17 RB调控胰腺癌的新研究

    胰腺癌具有极高的病死率,由于其激进的转移性质。解决基本的机制将是治疗的关键。胰腺癌由于具有较强的转移特性,而且在肿瘤产生早期缺乏有效的鉴别标志,因此是致死率很高的癌症类型之一。IL-17是一类细胞因子家族,包括6个成员( A,B, C,D,E,F),它是免疫反应中调控炎症发生的重要因素。IL17RB在许多器官组织表面具有表达,而且在肠道炎症反应中会出现IL17RB的上调。由于作者之前的研究发现IL17RB的缺失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癌的恶化,因此他们猜测IL-17B-IL-17RB也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过程。首先作者分析了胰腺癌患者的癌细胞样本,并本局其癌细胞中IL-17RB的表达量水平分成阴性,弱阳性与强阳性三组。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宫血宁治疗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血宁治疗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2013年5月接受治疗的放环1~3个月之后,月经过多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氨基己酸西药治疗,每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氨基己酸,每次1g,每天3次,连续6d为1个疗程,共服用6个疗程;观察组50例患者使用宫血宁胶囊治疗,每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宫血宁胶囊,每次0.26g,每天3次,连续6d为1个疗程,共服用6个疗程,2组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血宁治疗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DCA在控制肾脏内科抗生素使用强度中的运用

    2011年卫生部(卫计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目的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我科认真进行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经过努力,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较前明显降低,使用率达到了医院指标55%,但使用强度仍未达到。经我科讨论拟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我科抗生素DDD值控制,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5月,为期半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化疗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措施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药物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但是它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笔者就化疗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作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对通心络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进行该品种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常规法试验显示通心络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回收率均﹤70%;培养基稀释法可消除上述3种菌的抑菌作用;控制菌测定中,各种阳性试验菌均能检出、阴性对照菌无菌生长。结论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对通心络胶囊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测定;按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

    作者:戚继红;蒋孜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康惠尔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在Ⅱ期压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治疗Ⅱ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7例Ⅱ期压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分别采用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治疗观察组,常规换药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 P﹤0.05),愈合率明显提高( P﹤0.01),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0.01)。结论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用于Ⅱ期压疮创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方法。

    作者:陈莉;陈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安全隐患干预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患者日益增加。现代社会人们维权意识、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又以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居多。因患者总体年龄偏大、基础疾病多、卧床时间长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感觉、运动、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因素,神经内科患者安全隐患多,更有必要加强防范,制定个性化护理防范对策,避免医患纠纷和不良事件发生[1]。

    作者:陈雪梅;高洁;杜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进行脑血管介入手术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例,分别进行预防性护理和传统一般护理,比较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做好介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显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芬;徐小梅;张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地高辛增房颤患者死亡风险达27%

    即将在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房颤患者服用地高辛的全因死亡风险较未服用者高27%,心源性死亡风险高21%;而房颤合并肾衰的患者服用地高辛的风险更是比相似病情下、未服用者的死亡风险增加60%~70%。使用地高辛以前就曾被认为与房颤患者死亡危险增加有关,美国约有560万房颤患者,约20%的房颤患者在接受地高辛治疗。主要研究者、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WaqasQureshi博士指出,该结果是在对19项研究(1960-2014年)、超过50万患者做出分析后得出的。“在更进一步的研究公布前,我建议医师处方地高辛时要非常谨慎,尤其是现在还有其他更安全的药物可选。”地高辛有助于调节心律,根据目前指南的建议,对于运动量小的房颤患者,推荐地高辛为一线治疗药物;对于运动量较大的房颤患者,地高辛为二线用药。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Excel表格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出具各种不同的报告单,盖章手写既不美观又耗时费力,并且还要完成登记工作,工作非常繁杂。随着实验室计算机的普及,在检验工作中巧用Excel表格来完成检验报告单的打印以及检验结果的登记和工作量的统计工作,既快捷方便,报告单又整洁美观。在基层医院检验科没有Lis检验系统的情况下,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具有数据输入与处理,图表制作,报表设计,统计分析等功能,以及 Excel软件中VLOOKUP函数具有的数据查找功能,据此来完成日常常用报告单的打印,不同检验报告单的综合打印以及日报表的打印和工作量的统计等工作。Microsoft Excel功能强大,其公式函数,数据筛查,条件判断,统计,工作表相互调用等功能完全能满足我们报告单打印工作的需要。

    作者:赵大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676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选取病例的年份分为3组,入选的所有病例均在住院期间使用过抗菌药物。录入所有入选病例的信息至Office Excel表格中,反复核对。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作为判断院内感染的标准,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关系。结果6765例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5953例(87.99%);发生医院感染176例(2.60%),连续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该年医院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合理用药率是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即治疗用药、预防用药和无指征用药,3者的比例占所有用药病例数的百分比,3年合理用药率明显升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降低,院内感染率也随之降低。统计3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按照频率由高到低前10位分别是: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硫脒、头孢哌酮、氧氟沙星。其中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其次为口服、雾化吸入,少部分采用局部给药。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杨骅;韩志云;杨亮蕊;李丹;赵燕菊;马继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8例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妊娠不足月的产妇在发生胎膜早破时往往容易引发早产,使得围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宫内感染率以及剖宫产率也升高,因此,要及时有效的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主要是指产妇妊娠满28周,而﹤37周时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这不仅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增加临产处理难度。据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30%~40%的早产与胎膜早破有关[1],因此,产科医师应加强对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的重视,及早预防和诊断,并制定恰当的处理措施,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Tildrakizumab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与白介素23的特异性靶向的临床改善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影响着世界上约2%~3%的人口,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近一些研究将目光锁定在了IL12和IL23共有的IL-12/23p40亚基,特异性抑制IL-23或可改善银屑病病症。近日,来自奥地利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叫Tildrakizumab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治疗银屑病,并通过一系列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这为银屑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nature上。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一只名为Tildrakizumab的靶向IL-23p19亚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评估,在该评估研究中,他们将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分为三部分,进行了随机性,安慰剂对照,连续性,多剂量等特点的Ⅰ期研究,来为特异性靶向IL-23p19亚基的单克隆抗体改善银屑病疾病症状提供临床证据。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