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药房麻醉药品管理方法探讨

李玉梅

关键词:西药房, 麻醉药品, 监管, 储存
摘要:麻醉药品从自然属性角度而言兼具药性与毒性,只有不断严格规范其使用程序,才真正具有临床治疗意义。麻醉药物主要包括阿片、可卡因、古柯碱及大麻等,常用的麻醉药品有醋美沙朵、醋托啡、乙酰阿法甲基芬太尼等,对患者中枢神经具有一定麻醉作用,能有效缓解临床手术疼痛,也可使身体对麻醉药物产生较强依赖性[1]。《麻醉药品管理方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医疗单位有权向卫生管理部门报告违法滥用麻醉药物情况,禁止非法使用、转让麻醉药品,应进行专用储存柜、专用处方登记保管[2]。因此,住院药房要强化麻醉药品管理方案,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临床安全性,现将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管理经验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闭经溢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闭经溢乳综合征是指非产褥期妇女或产妇在停止哺乳1年后出现持续性溢乳,并伴随闭经现象[1]。现代医学以此作为病名,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在临床上具有共同临床特征的症候群的病症。临床特征还有不随意的乳汁分泌及内生殖器萎缩,也可能由脑垂体肿瘤或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氯丙嗪、避孕药等)长期应用引起,严重者会导致不孕症[2]。我院在闭经溢乳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收到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敏;文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饱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饱和剂量阿托伐他汀药物短程冲击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病患予以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进行短程冲击,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清hs-CRP、IL-1、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饱和剂量他汀类物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进行短程冲击,不仅能减少患者血清内炎性因子水平,且显著增加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智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多索茶碱治疗老年肺功能下降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对老年肺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肺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5%高于对照组的6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CO2低于对照组,PO2、S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多索茶碱治疗老年肺功能下降效果较好,不良发生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作者:田雨;李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短波辅治对新生儿肠切除肠吻合术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治疗对新生儿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的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术后静脉营养、禁食及抗炎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上施加超短波进行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排便时间、切口愈合及进食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术后36h排便、7d内进食及9d内出院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9d内伤口Ⅰ愈合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短波辅助治疗新生儿肠切除肠吻合术后具有见效快、愈合度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宏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药疹1例

    患者,男,19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下腹部不适2d就诊。偶有排尿困难,尿量无异常,尿色淡黄,稍混浊,无结晶体,有异味,无尿潴留及尿失禁等。偶有下腹部疼痛,无放射痛。无咽炎、高血压、水肿、出血等。查体示体温:37.6℃,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壁无紧张,尿道口无红肿、分泌物及溃疡。诊断为下尿路感染。给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100ml∶0.2g)静脉滴注,滴注速度30滴/分。输液约10min后,患者诉右臂(输液侧臂)皮肤发痒,随即减慢输液速度至20滴/分,患者瘙痒症状无缓解,约5min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停止输液。查体示 T 37.7℃, P 96次/分, R 19次/分, BP 126/78mm Hg;患者躯干部出现较多斑疹,米粒大小,呈鲜红色。立即给予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8mg,液体更换为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维生素C注射液4ml(2ml∶0.5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1ml∶5mg),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10ml∶1g)静脉滴注。约50min后,患者瘙痒症状稍减轻,2h 后症状基本缓解。再次查体示 T 37.6℃,P 90次/分,R 18次/分,BP 126/70mm Hg;患者躯干部斑疹未见增多,形态、颜色同上。继续观察并行对症治疗。其抗菌谱与诺氟沙星相似,对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脆弱拟杆菌等的低抑菌浓度( MIC90)为0.008~2μg/ml,显著优于其他同类药物及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耐β-内酰胺类或耐庆大霉素的病菌也常有效[1]。其优越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抗菌谱,使之成为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之一,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该药物广泛应用的同时,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相关医学期刊中对其副作用的报道,主要是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环丙沙星引起的药疹也很少见到,主要表现为呈鲜红色、米粒大小的斑疹,伴有瘙痒[2]。这方面的不良反应不常出现,往往不能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过敏源的反应程度不同,所以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张建军;王东;李积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CT在闭合性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结果,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117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并以手术探查结果为临床确诊标准,评价CT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查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5.73%(112/117),其中脾损伤敏感性95.24%,特异性98.67%,肝损伤敏感性97.14%,特异性100.00%,肾损伤敏感性96.00%,特异性97.83%,空腔脏器损伤敏感性93.33%,特异性98.04%。结论 CT检查可为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菊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合并和未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SAHS)的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哮喘临床控制率和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哮喘预防治疗策略。方法对88例哮喘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调查及睡眠问卷调查( ACT),并且对其行夜间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测定其肺功能,夜间血氧检测指标主要有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饱和指数(ODI4)、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及睡眠总时间中血氧饱和度<0.90的时间所占的百分比( SIT90%)。依据ACT评分和ODI4值对这88例患者进行分组,对分组中肺功能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汉族及维族哮喘患者的ODI4、PEF%、夜间平均氧饱和度( MSaO2)以及夜间低氧饱和度( LSaO2)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计值中FEV%、FVC%、体质量指数(BMI)和总记录时间中血氧饱和度小于0.90的时间所占百分比(SIT9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哮喘组与哮喘合并SAHS组在FVC、PEF、FEV1、STI90%以及MSaO2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哮喘组与哮喘合并SAHS组LSaO2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SAHS组和单纯哮喘组中ACT齐全的评分问卷资料共63份,单纯哮喘组哮喘临床控制率为23.8%明显高于哮喘合并SAHS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1,P<0.05)。依照ACT问卷评分相关标准,男性患者哮喘临床控制率为9.5%(6/63)明显低于女性患者的28.6%(1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9, P<0.01)。结论哮喘临床控制情况与夜间低氧、肺功能及是否合并SAHS相关,结合肺功能和夜间血氧检测进行ACT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可对哮喘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作者:唐荣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用孟鲁司特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联用孟鲁司特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名确诊为稳定期的Ⅲ、Ⅳ级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使用信必可联用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使用信必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评分变化、自我评估测试评分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2组的肺功能指标皆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P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mMRC评分及CA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出现加重症状的比例为8.6%低于对照组的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Ⅳ级COPD患者使用信必可联用孟鲁司特综合治疗效果优于信必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红梅;赵兰兰;陈利;王霞;刘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请作者在写论文时使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的尊重。另外,凡无参考文献的文章,国家进行论文统计时不予统计。因此,希望作者在写论文时,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使用参考文献。并希望作者使用参考文献时参照我刊稿约,按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书写完整,且依论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和在论文中作相应标注。参考文献宜选用新近2~3年内的权威性国内外学术期刊,目前网上非文献数据库资料不宜引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复发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R0切除38例,R1切除25例, R2切除17例;57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随访期间死亡30例,3年及5年存活率分别为42.1%及29.8%;手术根治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结论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患者术前进行肿瘤侵犯程度评估,提高根治率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作者:宋应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行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常规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朱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葛根素口腔崩解片的研制

    目的: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制备口腔崩解片。方法该研制把崩解时间及沉降容积比为指标,单因素法筛选片剂的处方组成及工艺,并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葛根素口腔崩解片的辅料为甘露醇、明胶、阿司帕坦与薄荷香精,经过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口感良好,4s的崩解时间,在4min内体外溶出度达96.46%。结论葛根素口腔崩解片可迅速崩解于口腔内,制备工艺可行。

    作者:向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乳腺增生症患者100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兴隆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女性患者100例,给予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E2)、孕酮(P)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结果100例患者中痊愈36例(36%),显效51例(51%),进步7例(7%),无效6例(6%),总有效率为9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P及LH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增生症采用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

    作者:陈建国;司瑞红;孟凡民;张海平;何芳;姜继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重庆市荣昌县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该地区3~6岁儿童肥胖的因素,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重庆市荣昌县3~6岁儿童采用1∶1病例对照方法对单纯肥胖的儿童68例及正常儿童68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欲佳(B=-1.692,P<0.01)、户外活动少(B=-0.391,P<0.01)、家长教育观点不正确(B=0.776,P<0.01)是孩子肥胖的重要因素。结论预防儿童肥胖症需在保持儿童正常的食欲、增加户外活动、培养家长正确的养育观点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钟玉萍;陈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5例临床分析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腰椎管狭窄症在老年退行性疾病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常引起难治性腰背部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异常等,大大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临床多倾向于手术治疗[1]。但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内科基础疾病,因骨质疏松等基础条件较差,对于减压方法、固定节段的长短及植骨等存在争议。以往报道的全椎板切除创伤较大,远期临近节段的稳定性不佳,同时存在术后椎管粘连导致再次狭窄的可能。我院对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采用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亚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网络教学平台在推拿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推拿学的授课方式主要以理论讲授结合以一对多的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的普及化、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及高校学生自主性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高校教学网络数据平台的建立及应用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建立推拿网络数据平台,对提高学生推拿自主性学习能力,提高推拿学教学质量均有重要意义[1]。网络教学平台是在原来教学系统的基础上,从全面支持教学过程,到组织管理教学,再到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集成了网络教学的主要子系统,构建了完整的网上教学支撑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对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的理解不断深入,促使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速度加快[2]。

    作者:沈明球;刘俊昌;张瑞春;马鑫文;木合塔尔·阿尤甫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该院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需使用镇静、镇痛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43例。右美托咪定组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咪达唑仑组使用咪达唑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顺行性遗忘及呼吸频率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但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但能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顺行性遗忘等不良作用。

    作者:王本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3种不同药物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药物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 A组患者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向患者子宫体内注射缩宫素,B组患者口服米索前列醇药物,C组患者则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欣母沛),比较3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及C组的总有效率为高于A组,且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B组及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欣母沛药物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疗效优于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而米索前列醇药物的治疗效果又优于缩宫素。虽欣母沛及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产后出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缩宫素,但经适当处理后即可缓解。因此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时,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生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醒脾扶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nitis ,CAG)也称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发病缓慢,病程迁延,病情反复难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病理特点为胃固有腺体(幽门腺或泌酸腺)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胃酸分泌减少,而出现内镜下的胃黏膜血管网显露。但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纤维组织、淋巴滤泡和黏膜肌层增厚等增生变化,重者可伴有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1]。本文运用醒脾扶萎汤治疗CAG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缑朝辉;赵国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TSD-SS)观察2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主观评定、反复重现体、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运用及社会功能受损5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可取得很好的治疗疗效,提高临床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值得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丽娜;裴介子;刘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