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凯;何正文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7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血液透析及药物治疗方案,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接受标准化的护理程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综合评分高于常规组,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氮及磷水平低于常规组,躯体、角色、社会、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护理程序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透析效果,改善患者透析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花;黄雪芳;温振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 MMI)与丙硫氧嘧啶( PTU)对Graves病( GD)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GD患者63例,随机分为MMI组(31例)和PTU组(32例)。MMI组患者予以MMI治疗,PTU组患者予以PTU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6、TR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MMI组患者IL-2水平高于PTU组,IL-6、TRAb水平低于PT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I与PTU治疗GD的效果相当,但MMI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PTU,药物t1/2长于PTU,故临床更倾向于使用MMI。
作者:庞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9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病例36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365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12例(30.68%),112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共涉及7种抗菌药物,于术前0.5~2.0h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预防用药平均时间2.9d,术后48h内停药92例,术后使用时间≥72h者20例;术后切口感染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4例,术后无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2h者16例。结论本院Ⅰ类切口围术期用药较规范,但还存在无预防用药指征用药、用药持续时间长及选用不合理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刘海露;钟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晋中市榆次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妊娠孕妇,根据其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比较两组孕妇完全流产率、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转经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刮宫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孕妇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转经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绒毛坏死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疗效显著,能够实现完全流产,同时药物安全性高。
作者:庞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枸橼酸抗凝在脑卒中高危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 H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HD脑卒中高危尿毒症患者40例,按抗凝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滤器凝血情况、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滤器凝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抗凝在脑卒中高危尿毒症患者HD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滤器凝血情况,提高患者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许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效果。方法选取祁阳县中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朱小松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4年4月对抗菌药物使用处方进行干预的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19张,2011年4月—2012年6月未进行干预的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19张。对干预前后的119张处方按照本院自编量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用药指征、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及给药剂量、途径和次数,评价等级为合理不合理。结果干预前后各类抗菌药物应用率、不合理典型处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均符合规范,干预效果明显。
作者:马金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报道替吉奥胶囊诱发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1例。方法详细介绍患者一般情况、主诉、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用药治疗及痊愈经过。结果替吉奥胶囊诱发的SJS经治疗后患者痊愈。结论替吉奥在临床上使用应受到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李鹏;陈建明;潘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尼可地尔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保定市骨科医院收治的UAP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C反应蛋白( CRP)〕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K、CK-MB、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K、CK-MB、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UAP的疗效好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运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行乳腺肿瘤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OL)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及QOL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
作者:沈晓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新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19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B、C组,各64例。A组患儿予以间歇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儿在A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C组患儿在B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及停止治疗时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L所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及停止治疗时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 /L所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低于B、C组,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 /L所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长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低于C组,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 /L所需时间长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徐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4年于溧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并发产后出血的产妇84例,按治疗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产妇予以缩宫素治疗,治疗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宫腔置入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产妇临床疗效、产后2、24h出血量、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产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产妇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宫腔置入给药法更安全、科学、合理。
作者:吴建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硒酵母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玫瑰糠疹患者100例,按照奇、偶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硒酵母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硒酵母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显著。
作者:温丽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检出的菌血症病原菌586例。于菌血症患者发热和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采集静脉血,将采集的血样标本置于常规消毒处理后的血培养仪中进行培养,予以药敏试验。结果586例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80例(49.30%)、革兰阳性球菌206例(36.27%)、真菌100例(17.61%)。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7.14%,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2.43%,表皮葡萄球菌占33.98%,显著高于其他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2.73%,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8.88%,高于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75.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48.57%,高于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菌血症患者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且对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性较低,用药效果较好。
作者:毛得斌;陶建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一氧化氮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作者:李奕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儿感冒舒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辛集市中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2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热证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观察组给予小儿感冒舒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感冒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及用药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和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感冒舒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热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够缩短临床治疗时间。
作者:张慈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阿乐)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片联合血脂康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乐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波;赖晓惠;邓凡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0例,其中硬皮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类风湿关节炎18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6例,采用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类风湿因子( RF)、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血小板计数( PLT)、血红蛋白( Hb)、羟丁酸脱氢酶( HBDH)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CRP、ESR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硬皮病患者ESR、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RBC、WBC、PLT、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ESR、CRP水平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RBC、WBC、PLT、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LDH、HBDH、ESR、C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置换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冉崇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G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贵州电力职工医院收治的30例GP患者,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螺旋CT扫描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96.67%,1例因未发现游离气体而漏诊,漏诊率为3.33%。另外,3例患者X线诊断为阴性,螺旋CT扫描辅助诊断为阳性。结论对GP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有助于快速确定穿孔位置、大小及具体病情,尤其是穿孔小、游离气体少的患者有必要做螺旋CT扫描以明确诊断,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必要依据,其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张发尧;杨琼;杨丽;姚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30例)、苯磺酸氨氯地平组(30例)、联合治疗组(40例)。氯沙坦组患者予以氯沙坦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予以氯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尿清蛋白排泄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氯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3组患者尿清蛋白排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组患者尿清蛋白排泄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尿清蛋白排泄量低于氯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尿清蛋白排泄量低于氯沙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压,保护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雪;王先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