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贺宙斌

关键词:心绞痛, 不稳定型, 阿托伐他汀,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 UAP 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舒张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 A)〕、生理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EF、SV、CO、E/ 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EF、SV、CO 高于对照组,E/ A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G、TC、hs-CRP、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TG、TC、hs-CRP、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 UAP 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各项生理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生小词典--高钠血症

    高钠血症是指血钠过高(通常﹥145mmol/ L)并伴血渗透压过高的情况。除个别情况外(输入大量含钠盐过多的液体),高钠血症主要是由失水引起,也伴失钠,但失水程度大于失钠。高血钠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早期临床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软弱无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脱水;晚期临床表现为脑细胞脱水(如烦躁、易激惹或精神淡漠、嗜睡、抽搐或癫痫样发作和昏迷)、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作者:医学百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8月在平顶山市中医院行胆总管结石 ERCP 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氯芬酸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3h 和术后3、12、24h 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情况。结果术前3h 术后3、12、24h 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胆总管结石 ERCP 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贺建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万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感染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感染疾病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全面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廖小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围术期的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围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5月霍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泌尿外科围术期患者59例,分成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焦虑量表(SAS)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前两组 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张亚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西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西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彭州天恩中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针灸组(34例)和西药组(32例)。西药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针灸组患者在西药组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骨密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针灸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 VAS 评分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针灸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西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单独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西药配合针灸疗法可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赵正坪;陈小玲;石化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延续性护理在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在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高安市中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序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住院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主要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1年后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住院次数以及复发次数等指标。结果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合理饮食率、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以及腹式呼吸锻炼率均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次数和复发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海秀;周放林;黄细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临床药师在儿童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促进儿科合理用药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开展用药教育,进行处方点评,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促进儿童合理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在儿童合理用药中起到了有益的推进作用。结论应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重视合理用药,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作者:李源;李仁秋;李全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阳煤职业病防治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减少了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缩短了发作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瑞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依安县中心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患者均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卵泡刺激素、雌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小于治疗前,卵泡刺激素、雌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85.0%;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7%。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邢海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康妇炎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用于宫颈糜烂 Leep 术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康妇炎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用于宫颈糜烂 Leep 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行 Leep 术,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自然恢复,试验组患者术后予以康妇炎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3个月宫颈修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宫颈修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妇炎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用于宫颈糜烂 Leep 术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宫颈修复,且并发症少。

    作者:胡景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在门诊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门诊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江阴市临港街道西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80例门诊静脉滴注治疗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小儿静脉滴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记录两组静脉滴注等待时间、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静脉滴注治疗期间疼痛评分( FLACC 疼痛评分法和 Wang - Baker 笑脸量表)。结果研究组静脉滴注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FLACC 疼痛评分和 Wang - Baker 笑脸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门诊小儿静脉滴注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患儿静脉滴注等待时间,提高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轻静脉滴注治疗期间疼痛。

    作者:姚海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CA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CAV 患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咳嗽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复发率、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儿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 CAV 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延长复发时间。

    作者:罗经维;李曾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处理救治措施。方法选择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昏迷患者82例,对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治疗措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患者昏迷的发病原因及其处理措施。结果82例患者中因急性酒精中毒引发昏迷者10例,占12.20%;因脑梗死引发昏迷者16例,占19.51%;因脑出血引发昏迷者15例,占18.29%;因肺心脑综合征引发昏迷者6例,占7.32%;因糖尿病低血糖引发昏迷者14例,占17.07%;心源性昏迷者5例,占6.10%;镇静药物中毒引发昏迷者5例,占6.10%;有机磷中毒导致昏迷者7例,占8.54%;交通意外导致昏迷者4例,占4.89%。经积极有效抢救后,82例患者中75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脱险,占91.46%;7例患者抢救不成功而死亡,占8.54%。结论引发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包括急性酒精中毒、脑梗死、脑出血、肺心脑综合征、糖尿病低血糖、心源性昏迷、镇静药物中毒、有机磷中毒等。此类患者病情凶险,应早期诊断并及时抢救治疗,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潘翠先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峡江县马埠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8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振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河南能源有限公司焦煤中央医院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210例,随机分为 A、B、C 组,各70例。A 组产妇予以宫缩素治疗,B 组产妇予以米索前列醇治疗,C 组产妇予以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3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2h 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 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短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妇胎盘娩出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产妇产后2h 出血量少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妇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汪士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2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三酰甘油、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蒋红莲;梁劲松;潘家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万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DKA 患者93例,随机分为静脉组(46例)与微量泵组(47例)。静脉组患者采用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微量泵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变化情况、尿酮转阴时间、血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FPG、2hPG、CO2 C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微量泵组患者尿酮转阴时间、血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短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量泵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胰岛素静脉滴注和胰岛素泵持续泵入治疗 DKA 的临床疗效相当,但胰岛素泵持续泵入治疗能缩短患者病情改善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曾小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万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24h 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肌酐(Scr)〕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h 尿蛋白定量、BUN、S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24h 尿蛋白定量、BUN、Scr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

    作者:罗忠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氯吡格雷致皮疹一例分析

    氯吡格雷是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氯吡格雷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及消化道反应,其导致皮疹的概率较低。本研究就1例氯吡格雷所致皮疹患者进行报道分析。

    作者:赵雪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胺碘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8月平罗县人民院收治的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心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分级、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LVESV、LVEDV、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SV、LVEDV 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NYHA 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梁建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