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卫玲;聂占国;雷婷;热合曼;游云;张新;刘国伟;代忠明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过程,而对于产检正常、身体健康、足月妊娠的适龄孕产妇来说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其对孕产妇及新生儿均有益。对孕产妇来说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催产素可引起强烈的子宫收缩,可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妇的恶露排出及子宫恢复,同时还可促进机体各方面的恢复。而产妇在产后快速泌乳的必要条件是在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可与体内的泌乳素同步协调增长,利于产后的母乳喂养。此外,自然分娩的阵痛利于孕妇大脑内啡肽的产生,加深了母子亲情。自然分娩过程中所产生的挤压对孩子的情绪、动作及注意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娩时胎儿的胸廓在节律性宫缩的挤压下可将肺内及呼吸道中的羊水、黏液排出,降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湿肺的发生率。同时胸廓的挤压还可促进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胎儿大脑在产道内所受到的挤压,可加速脑部的血液循环,利于大脑发育。在此分娩过程中,刺激了胎儿的呼吸中枢,利于新生儿快速建立正常呼吸反射;此外,自然分娩的新生儿还可获得更强的抵抗力和抗感染力。而自然分娩产生的阵痛,易使产妇产生不安的心理因素,本文将助产士在自然分娩中对孕产妇心理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阶段助产士可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以缓解其阵痛,并对产妇进行鼓励,以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此外,应指导产妇掌握每次用力的时机及方法,若产妇宫缩频率加快且疼痛加强时,助产士可叮嘱产妇在宫缩间期进行休息,以放松全身肌肉,等待下次宫缩的来临。
作者:王素琴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并发症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和相关指标,对比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研究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原因。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动脉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且2组间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空腹血糖、24h 尿蛋白量及肾小球滤过率等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对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24h 尿蛋白定量等检测,能够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广应用。
作者:章艳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控制老年持续性房颤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医院心血管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地高辛组、美托洛尔组、联合治疗组各40例,地高辛组给予地高辛治疗,美托洛尔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地高辛及美托洛尔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地高辛组、美托洛尔组的75.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能够显著控制老年持续性房颤心室率,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作者:冯长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急性肺栓塞主要是由于人体静脉系统、右心腔或者肺血管系统的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发生脱落后进入肺动脉,从而使肺动脉及其分支发生阻塞,导致肺循环障碍[1]。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上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同时也是病死率和误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肺栓塞在临床上主要以急诊情况就医,由于其临床特征较为复杂多变,并且没有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发生误诊、漏诊的几率较高。因此,临床医师应正确认识和诊断该病,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笔者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避免误诊,提高抢救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正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8月13日发表在《Blood》的相关研究称,研究者用3种不同的治疗顺序评估了依鲁替尼联合奥法木单抗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纳入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或里克特转化的患者,这些患者先前经≥2次治疗失败。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 IL-6和 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医院在2012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 IL-6和 IL-10水平(IL-6和 IL-10)。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 IL-6以及 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丹红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血清 IL-6和 IL-10,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朱永栋;李伟;李茂龙;薛路;高利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患者,女,65岁,主因乏力、四肢麻木2个月,加重10余天入院。患者缘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四肢麻木,偶有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曾到市二院就诊,当时查血常规 WBC 4.65×109/ L,RBC 2.35×1012/ L,HB 56g/ L PLC 526×109/ L,考虑贫血,为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做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呈巨幼细胞性增生;幼红细胞﹥40%,以早、中幼阶段为主,巨幼红细胞﹥10%,故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甲状腺功能检查:TT30.5nmol/ L,TT459.6nmol/ L, FT31.5pmol/ L,FT410.6pmol/ L,TSH 2.6mU/ L,诊断:低 T3综合征,治疗给予维生素 B12肌内注射,500μg/次,2次/周,口服叶酸10mg/次,3次/ d,效果不佳。10d 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头晕,腹胀,为进一步诊治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5℃,R 18次/ min,P 76次/ min,BP 125/75mm Hg,神清,语利,面部浮肿,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镜面舌。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黄染、蜘蛛痣。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 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无增强及亢进,双手及双下肢水肿,压之无凹陷。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4.05×109/ L,RBC 1.65×1012/ L,HB 36g/ L,PLC 576×109,尿常规:未见异常。便常规:未见异常。电解质:钾3.8mmol/ L,钠135mmol/ L,氯108mmol/ L,钙1.90mmol/ L。头颅 CT:颅脑 CT 平扫未见异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低 T3综合征。进一步追问病史,2个月前有腹泻病史,综上所述,考虑肿胀为黏液性水肿,病因为病毒感染。考虑治疗方案以抗病毒为原则,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阿昔洛韦注射液0.25g,静脉滴注1次/ d,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维生素 C 注射液6.0g,静脉滴注1次/ d,治疗3d,病情明显好转,水肿消失,舌苔逐渐开始生长,化验血常规:WBC 4.15×109/ L,RBC 2.65×1012/ L HB 56g/ L,PLC 486×109,考虑明显好转,继续治疗至第11天,复查甲状腺功能各项均恢复正常,血常规:WBC 4.35×109/ L,RBC 3.65×1012/ L, HB 116g/ L,PLC 376×109/ L,恢复正常。继续治疗3周后停药,患者病情无反复。
作者:田春凤;苏白玉;仝宇红;李瑜娟;赵旭红;梁建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应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肝硬化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水平,比较2组检测结果及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指标。结果2组大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指标能有效的反应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和肝功能损伤情况,对肝硬化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侯会香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后阶段的临床综合征,以肾小球硬化,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特征,以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多系统受累为临床表现。目前,西医尚未找到除透析和肾移植以外的有效治疗方法,中医对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生化指标,延缓肾衰的发展速度效果显著,具有突出的优势。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以肖相如博士的整体功能代偿疗法理论为指导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武淑梅;刘金辉;刘兰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PDCA 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根据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walterA. Shewhart)提出的 PDS 演化而来,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全面推行 PDCA 循环管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PDCA 循环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合乎逻辑的有效进行的工作程序,PDCA 循环圈分为计划( 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等4个阶段[1]。并具有“周而复始,大环带小环,大阶梯式的上升,科学统计”的特点。PDCA 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合乎逻辑的有效进行的工作程序,目前也被应用在医院的药品管理中,能促使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由原来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我院药剂科自2013-2014年将PDCA 循环管理方法运用于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2013年1~12月份,门诊药房共调剂处方169585张,其中调配出现差错14例,差错率为0.0082%,差错率偏高。药房对此非常重视,成立了门诊药房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资料,运用鱼骨图等方法,分析了事件可能出现原因,找出主要因素,制定措施计划,对调配程序进行改进,有效减少了事件发生。
作者:谢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工作上比较常见,在手外伤中的发生率较高,常合并有肌腱和骨组织的外露,因拇指占手部功能的50%以上,因此如何恢复拇指的功能及外形,成为临床工作的重难点。创伤性拇指皮肤、软组织的缺损一旦造成,应以尽量保留手指长度为其治疗原则,为了能使受创指腹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应选择有血供可靠的吻合神经皮瓣,为恢复供区的外观及功能损失降至低。目前可供修复的方法有很多,各有其优缺点。我院对23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侧侧方血管链筋膜皮瓣术分别修复拇指指腹、背侧及桡侧软组织缺损,收到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鹏;张净宇;高顺红;于俊;胡宏宇;张文龙;于泽洋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患者,男,38岁,因“外伤脾脏切除术后2d,意识障碍1d”入院。既往肝炎病史不详,否认神经及精神病史。患者于2012年5月16日中午饮酒后与其父亲争执,父亲失手致其脾脏破裂,于当日下午3时在当地医院急诊行脾脏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发现患者肝脏表面不光滑,质硬,术中取肝脏活检,病理诊断:肝硬化。术后予以护肝、抗感染、止血等治疗。17日中午12时突然出现出现双手震颤、烦躁不安、语言含糊、大汗、幻觉,考虑诊断“肝性脑病”,予以吸氧、门冬氨酸鸟氨酸抗肝昏迷及甘露醇脱水等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17日下午急诊转院至我院,急诊科以“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收住我科。入院后体格检查:神志恍惚,体温36.7℃,脉搏76次/ min,呼吸21次/ min,血压131/78mm Hg,慢性肝病面容,可见肝掌及蜘蛛痣,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扑翼样震颤阴性。入院后检查肝功能:ALT 67U/ L,AST 104U/L,TBIL 16.6μmol/ L,DBIL 7.6μmol/ L,ALB 32.8g/ L,GLB 36.3g/ L,ALP 320U/ L,GGT 156U/ L。血生化:钾3.9mmol/ L,钠133mmol/ L,氯96mmol/ L,钙2.1mmol/ L,肌酐75μmol/ L,血氨57μmol/ L,血糖5.7mmol/ L。血常规:白细胞3.8×109/ L,红细胞4.1×1012/ L,血小板计数95×109/ L,中性粒细胞63%,HBsAb(﹢)、anti-HCV(-)。肝脏彩超:(1)肝边不光整,肝质不均,门静脉1.4cm,考虑肝硬化。(2)脾脏缺失。脑电图:正常。向患者家属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饮酒20年,500~800g/ d)术前及手术当日仍在饮酒。结合病史及检查,考虑酒精戒断综合征可能性大,予以吸氧、安定等治疗,患者于18日上午神志完全恢复正常,但双手仍细震颤,对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清。
作者:谢迎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和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利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 PDAP 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423例 PDAP 患者,其中195例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46.1%,共检出致病菌1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60.1%),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属35株(17.7%),真菌40株(20.2%)。葡萄球菌属对的耐药率替考拉宁低,为3.3%;对青霉素耐药率高为96.7%。肠杆菌属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均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PDAD 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对临床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在经验用药基础上,应依据病原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治疗 PDAP 的合适抗生素。
作者:方小敏;方舒;胡玉生;曾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方案及经验。方法基于不同的护理方法将4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普通护理干方法,干预组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住院患者接触器械采样以及物体表面接触等情况及患儿继发性感染的发生几率、平均住院时间以、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新生儿住院患者接触器械采样及物体表面接触结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患儿的继发性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 ﹤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有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能够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能够有效减少继发感染的可能性,并可以提高家属满意度及降低患儿住院时间,有推广意义。
作者:刘淮涟;谢美;王爱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小儿服用铁剂对铁缺乏的治疗效果及对改善血铅水平的临床作用。方法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就诊的120例小儿铁缺乏患儿进行临床研究,依据是否贫血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非贫血患儿,对照组为贫血患儿,2组患者均接受铁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血铅水平。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铁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血铅水平得到显著降低,治疗组患儿的血铅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服用铁剂可有效降低铁缺乏患儿的血铅水平,提高铁水平,改善患儿身体水平。
作者:张会娟;鲁玉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脑瘫患儿非肌松气管插管条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选择性外周神经部分切断术的痉挛性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3mg/ kg ﹢瑞芬太尼3μg/ kg)、Ⅱ组(异丙酚3mg/ kg ﹢瑞芬太尼4μg/ kg)、Ⅲ组(异丙酚4mg/ kg ﹢瑞芬太尼3μg/ kg)及Ⅳ组(异丙酚4mg/ kg﹢瑞芬太尼4μg/ kg)各20例。经开放的上肢静脉依序缓慢静脉推注相应剂量的异丙酚(20s)和瑞芬太尼(60s),于瑞芬太尼注射后60s 用 Macintosh 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条件的满意度。结果4组均一次插管成功。Ⅰ组插管满意8例(40.0%)显著低于其他3组,Ⅳ组插管满意20例(100.0%)明显较其他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插管满意15例(75.0%)与Ⅲ组16例(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儿插管前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Ⅰ组插管后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3组插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未使用肌松药条件下,3mg/ kg 异丙酚复合4μg/ kg 瑞芬太尼和4mg/ kg 异丙酚复合3~4μg/ kg 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前后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且可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作者:林艳君;杨占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40例,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合并用药及保健类药物滥用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的用药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合理用药,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徐旦旦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本院近年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状况,为本院临床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1月-2014年9月本院儿科收治的45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感染患儿中段尿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本组45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中段尿培养菌株鉴定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3株,革兰氏阳性菌5株,所占病原菌比例分别为89.5%和10.4%。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均﹥50%。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其高度敏感性及适宜的价格,推荐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作者:余咏文;张强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医院确诊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林晓璐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