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旭;王蕾;杨华颖;李立;马向民
高校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务必德育为先。药剂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贯穿始终,全面提高药学专业的学生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彭翔;刘映;曹轩;唐国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脑瘫患儿非肌松气管插管条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选择性外周神经部分切断术的痉挛性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3mg/ kg ﹢瑞芬太尼3μg/ kg)、Ⅱ组(异丙酚3mg/ kg ﹢瑞芬太尼4μg/ kg)、Ⅲ组(异丙酚4mg/ kg ﹢瑞芬太尼3μg/ kg)及Ⅳ组(异丙酚4mg/ kg﹢瑞芬太尼4μg/ kg)各20例。经开放的上肢静脉依序缓慢静脉推注相应剂量的异丙酚(20s)和瑞芬太尼(60s),于瑞芬太尼注射后60s 用 Macintosh 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条件的满意度。结果4组均一次插管成功。Ⅰ组插管满意8例(40.0%)显著低于其他3组,Ⅳ组插管满意20例(100.0%)明显较其他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插管满意15例(75.0%)与Ⅲ组16例(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儿插管前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Ⅰ组插管后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3组插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未使用肌松药条件下,3mg/ kg 异丙酚复合4μg/ kg 瑞芬太尼和4mg/ kg 异丙酚复合3~4μg/ kg 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前后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且可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作者:林艳君;杨占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血液骨髓癌症,通常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是世界上常见的成人白血病。大多数病例 CLL(95%)的开始中的白血细胞称为 B 细胞中的一个的缓慢生长的癌症。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小儿服用铁剂对铁缺乏的治疗效果及对改善血铅水平的临床作用。方法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就诊的120例小儿铁缺乏患儿进行临床研究,依据是否贫血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非贫血患儿,对照组为贫血患儿,2组患者均接受铁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血铅水平。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铁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血铅水平得到显著降低,治疗组患儿的血铅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服用铁剂可有效降低铁缺乏患儿的血铅水平,提高铁水平,改善患儿身体水平。
作者:张会娟;鲁玉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出血性疾病,是孕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较为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在孕妇中发生率为6.6%~11.6%[1]。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均可引起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主要病因有妊娠期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先兆子痫引起的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计数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不同病因可对妊娠结局和预后造成不同影响[2](使产妇和新生儿有出血倾向,重症者可危及母婴的健康与生命),应给予针对性治疗及处理,以防止该病造成严重后果。对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8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满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参菊洗剂对霉菌性、细菌性、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医院门诊就诊的987例阴道炎患者,依照疾病类型划分,各类型下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洁尔阴洗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参菊洗剂治疗,比较各类型下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霉菌性、细菌性阴道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2.77%、95.42%,对照组分别为77.91%、80.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81.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菊洗剂治疗阴道炎疗效较好,尤其是治疗霉菌性、细菌性阴道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文;谭璐;张广求;周智;易晓英;陈国强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的开展,使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残存视力得以保存或部分恢复,术中往往将硅油或气体注入眼内,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要求患者采取持续面向下俯卧强迫体位,利用硅油、气体的表面张力及上浮力顶压视网膜,使视网膜复位,同时减少白内障、角膜变性、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患者采取一种体位,且持续时间长,无论是对其生理、心理都带来极大的消耗[1]。作者分析了44例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后不舒适的表现及原因,制定并评价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兰;刘卫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老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行 ERCP 治疗的﹥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评价 ERCP 治疗老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967例老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治疗957例,其中7例因心肺功能差或无法配合未实施 ER-CP,3例术中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首次插管成功率96.5%,手术成功率98.9%。结石1次取净864例(90%),2次取净结石48例(5%),﹥2次取净结石26例(2.7%),放置胆道支架22例(2.3%)。ERCP 后总胆红素(64.5±105.9)μmol/ L;术后直接胆红素(36.7±59.8)μmol/ L;术后谷丙转氨酶(61.8±71.2)U/ L;术后谷草转氨酶(50.3±61)U/ L。术后肝功明显好转(P ﹤0.05)。术后2h 血淀粉酶(113±161)U/ L,无统计学差异(P ﹥0.05),24h 血淀粉酶(126.9±219.9)U/ L,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腹痛、寒战、发热、黄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7d,与﹤60岁年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36例,并发症发生率3.7%,其中急性胰腺炎11例,急性胆管炎12例,出血10例,穿孔3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ERCP 治疗老龄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显著,对老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连卫玲;聂占国;雷婷;热合曼;游云;张新;刘国伟;代忠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发疹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及口腔黏膜斑(Koplikˊs spots)和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特征。常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脑炎等并发症,多见于冬春季节,呈周期性流行,婴儿和成人患病死亡的危险性大于儿童和青少年。孕妇患麻疹后增加胎儿的危险性,可引起早产或自发性流产。本病传染性强,在社区和学校等人群聚集地方易造成流行。在20世纪50年代每隔2~3年有一次大流行,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我国20世纪60年代普遍开展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已基本控制了麻疹的大范围流行[1]。目前麻疹发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月龄婴儿和﹥15岁以上青壮年占有很大比重。
作者:王宏安;郭志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和氟西汀组各36例,治疗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量表(MOSPM)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2组 HAMD、MOSPM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1),度洛西汀组 MOSPM 总分较氟西汀组下降更显著(P ﹤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伴疼痛症状的抑郁症均有效,但以度洛西汀疗效更好。
作者:施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加拿大监管机构批准糠酸氟替卡松(FF)/维兰特罗(VI)复方药物每天1次治疗具有可逆阻塞性气道疾病成人患者的哮喘治疗。FF 是一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VI 是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Ellipta 是一种干粉吸入剂。2013年加拿大卫生部(效力等同于美国FDA)批准其用于治疗慢阻肺。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极其药学观察。方法对来医院诊治的8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注射阿曲霉素治疗,试验组口服阿曲霉素,比较2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药学特点。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病率较高,患儿用药时应该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等综合用药,尽可能口服用药,降低患儿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沈俊良;赖瑜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本院近年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状况,为本院临床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1月-2014年9月本院儿科收治的45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感染患儿中段尿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本组45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中段尿培养菌株鉴定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3株,革兰氏阳性菌5株,所占病原菌比例分别为89.5%和10.4%。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均﹥50%。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其高度敏感性及适宜的价格,推荐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作者:余咏文;张强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显微手外科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由于意外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手部损伤也越来越常见,多数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其心理也遭受极大的创伤。临床研究显示,显微手外科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均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从而严重的影响术后的康复[1]。因此,加强显微手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该病的特殊性,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或管理过程中应格外重视,从而提高护理的效果和质量[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显微手外科护理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徐娟;吴昌群;张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黄蜂蜇伤是常见的一种动物咬伤,以伤口局部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比较少见。我院收治黄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丽梅;黄建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和氯胺酮对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4年2~12月在医院行全身麻醉下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75例,随机分成 A、B、C 3组各25例,A 组为右美托咪定组,B 组为小剂量氯胺酮组,C 组为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3组术后躁动、拔管后1~4h 镇静评分等指标。结果 A 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 B、C 组均低(P ﹤0.05)。A、B 组在拔管后1~4h 的镇静评分高于 C 组(P ﹤0.05)。A 组术后平稳睡眠例数明显多于 B 组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和氯胺酮均能够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但右美托咪啶效果更佳。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近期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单用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吲达帕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h 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干预组治疗后24h 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5/40),7.50%(3/4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孟祥法;宋一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行 LC 治疗的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完成 LC,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低于对照组的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C 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龙;王川;王铨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评价江苏省丰利镇流感疫苗的接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2月于卫生所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老年人13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老年人12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老年人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流感样疾病发病率与就诊率,并计算疫苗接种保护率。结果观察组1个月流感样疾病发病为1例(0.7%)例,3个月为3例(2.2%),6个月为9例(6.6%),就诊率1个月为0例,3个月为2例(1.5%),6个月为7例(5.1%),对照组1个月流感样疾病发病为6例(4.7%),3个月为13例(10.1%),6个月为24例(18.6%),就诊率1个月为5例(3.9%),3个月为10例(7.8%),6个月为22例(17.1%),2组患者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流感样疾病发病率与就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患者1个月疫苗接种保护率为81.6%,3个月为66.2%,6个月为58.1%。结论流感疫苗接种的预防效果好,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的发病率与就诊率,值得在基层工作中予以推广。
作者:於卫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雷公藤红素又被称为南蛇藤素,属于醌甲基三萜,广泛分布于卫矛科植物中,是中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从雷公藤的根皮中分离得到的第一个天然活性产物。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应,且其对造血细胞无不良影响,器官损害作用小,近年来引发了对雷公藤红素的研究热潮。在雷公藤红素的抗癌机制被渐渐阐述的过程中,学者们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多的药理活性,如对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病毒等方面均具有调节作用[1]。本文通过以下几方面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不同疾病发挥的治疗作用,以期为雷公藤红素的成药性和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赵莹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