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资讯网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40例,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合并用药及保健类药物滥用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的用药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合理用药,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徐旦旦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试验组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腹痛评分、腹泻评分、里急后重评分、黏液脓血便评分、结肠镜下黏膜病变评分、大便次数、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结肠炎发病临床较高,临床上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赖瑜华;沈俊良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并发症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和相关指标,对比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研究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原因。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动脉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且2组间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空腹血糖、24h 尿蛋白量及肾小球滤过率等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对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24h 尿蛋白定量等检测,能够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广应用。
作者:章艳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七氟烷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短小手术的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诱导、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加压面罩密闭吸入七氟烷,观察对比2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T2时 MAP、HR 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T3时 HR 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中行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快,维持麻醉效果确切,术毕苏醒快,围术期呼吸和循环系统较平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任应斌;栗静;高俊伟;王文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8月13日发表在《Blood》的相关研究称,研究者用3种不同的治疗顺序评估了依鲁替尼联合奥法木单抗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纳入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或里克特转化的患者,这些患者先前经≥2次治疗失败。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参菊洗剂对霉菌性、细菌性、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医院门诊就诊的987例阴道炎患者,依照疾病类型划分,各类型下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洁尔阴洗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参菊洗剂治疗,比较各类型下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霉菌性、细菌性阴道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2.77%、95.42%,对照组分别为77.91%、80.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81.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菊洗剂治疗阴道炎疗效较好,尤其是治疗霉菌性、细菌性阴道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文;谭璐;张广求;周智;易晓英;陈国强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了解该所抗组胺药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医院再2011-2014年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用药金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组胺药销售金额及消耗 DDDs 占全所用药比例逐年上升,第三代抗组胺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闵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和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利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 PDAP 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423例 PDAP 患者,其中195例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46.1%,共检出致病菌1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60.1%),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属35株(17.7%),真菌40株(20.2%)。葡萄球菌属对的耐药率替考拉宁低,为3.3%;对青霉素耐药率高为96.7%。肠杆菌属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均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PDAD 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对临床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在经验用药基础上,应依据病原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治疗 PDAP 的合适抗生素。
作者:方小敏;方舒;胡玉生;曾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重型肝炎倾向患者的激素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肝重型肝炎倾向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对照组为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乙肝重型肝炎倾向患者的激素治疗效果满意,能够提高疗效,更好地改善肝功能,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可行的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王伍支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医院是服务机构,医院的服务宗旨就是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医院投诉,是指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对医院或医院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而得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的行为[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上医务人员的服务和医疗机构本身存在缺陷等原因,虽作为医务人员已尽大努力去救治患者和给予患者精心护理,但医院投诉事件却常无法避免。笔者就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202起投诉事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美琴;李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吲哚布芬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及吲哚布芬组各45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且吲哚布芬组较阿司匹林组改善更加显著(P ﹤0.05);吲哚布芬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 ﹤0.05);吲哚布芬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吲哚布芬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的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频率,并缩短发作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安素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脑瘫患儿非肌松气管插管条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选择性外周神经部分切断术的痉挛性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3mg/ kg ﹢瑞芬太尼3μg/ kg)、Ⅱ组(异丙酚3mg/ kg ﹢瑞芬太尼4μg/ kg)、Ⅲ组(异丙酚4mg/ kg ﹢瑞芬太尼3μg/ kg)及Ⅳ组(异丙酚4mg/ kg﹢瑞芬太尼4μg/ kg)各20例。经开放的上肢静脉依序缓慢静脉推注相应剂量的异丙酚(20s)和瑞芬太尼(60s),于瑞芬太尼注射后60s 用 Macintosh 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条件的满意度。结果4组均一次插管成功。Ⅰ组插管满意8例(40.0%)显著低于其他3组,Ⅳ组插管满意20例(100.0%)明显较其他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插管满意15例(75.0%)与Ⅲ组16例(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儿插管前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Ⅰ组插管后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3组插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未使用肌松药条件下,3mg/ kg 异丙酚复合4μg/ kg 瑞芬太尼和4mg/ kg 异丙酚复合3~4μg/ kg 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前后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且可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作者:林艳君;杨占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高校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务必德育为先。药剂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贯穿始终,全面提高药学专业的学生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彭翔;刘映;曹轩;唐国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黄蜂蜇伤是常见的一种动物咬伤,以伤口局部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比较少见。我院收治黄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丽梅;黄建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评价 CRUSADE 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的准确性及高出血风险患者应用 PPIs 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于医院心内科并急诊病房住院的 ACS 病例572例,按照 CRUSADE 评分对这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将其中的高危出血组随机分为 PPIs 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1年,随访观察期间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主要、次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RUSADE 评分高危组相较于低中危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而高危出血风险组加用 PPIs 的后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主要及次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虽有所增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USADE 评分系统对于 ACS 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风险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对高出血风险患者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无显著增加。
作者:赵新闻;綦素霞;王松梅;孔光明;司君利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患者,男,62岁,汉族,已婚,农民。主因确诊肺癌5个月,为求放疗入院。患者缘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咯血,伴肩背部疼痛,无低热盗汗,无呼吸困难,无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市医院行胸部 CT 检查,考虑“肺癌骨转移”,后就诊于河北省肿瘤医院,行针吸活检示“鳞状细胞癌”,口服“吉非替尼”2个月,后改为口服“厄洛替尼”4个月,前后应用“伊班磷酸钠”6次抑制骨破坏。7d 前因食欲差、咳嗽、肩背部及左上肢疼痛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示:中分化鳞癌。经治疗后疼痛好转,排尿困难,现口服“甲地孕酮、吗啡缓释片、可待因片”,并予芬太尼贴贴肩背部治疗,现患者为求放疗而来我院。入院后查肝功能 ALT 204.8U/ L,AST 105.8U/ L,GGT 254.9U/ L,ALP 188.1U/ L。因患者咯血,入院后予酚磺乙胺注射液2.0g(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葡萄糖静脉滴注,并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0.1g ﹢10%葡萄糖静脉滴注保肝,输液第1天患者多汗,直到所有液体静脉滴注完毕后症状减轻,当时考虑可能疼痛有关,未予特殊处理,第2天患者仍多汗,停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第3天嘱患者注意多汗开始时间及静脉滴注液体,酚磺乙胺注射液静脉滴注大约5min,患者出汗,停药后患者多汗好转,第4天症状完全消失,故考虑多汗为酚磺乙胺注射液所致。
作者:王艳平;王开亮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小儿服用铁剂对铁缺乏的治疗效果及对改善血铅水平的临床作用。方法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就诊的120例小儿铁缺乏患儿进行临床研究,依据是否贫血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非贫血患儿,对照组为贫血患儿,2组患者均接受铁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血铅水平。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铁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血铅水平得到显著降低,治疗组患儿的血铅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服用铁剂可有效降低铁缺乏患儿的血铅水平,提高铁水平,改善患儿身体水平。
作者:张会娟;鲁玉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 IL-6和 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医院在2012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 IL-6和 IL-10水平(IL-6和 IL-10)。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 IL-6以及 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丹红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血清 IL-6和 IL-10,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朱永栋;李伟;李茂龙;薛路;高利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应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肝硬化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水平,比较2组检测结果及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指标。结果2组大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指标能有效的反应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和肝功能损伤情况,对肝硬化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侯会香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奈达铂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取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顺铂(DDP)联合5-FU 进行治疗,21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3.1%,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1.9%,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则分别为28.1%、46.9%及34.4%。2组比较,治疗的总有效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奈达铂联合5-FU 治疗食管癌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雯旭;王蕾;杨华颖;李立;马向民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