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邓巍;张巧敏;李秋平;崔艳玲;赵永红;王岩;齐敏

关键词:颅脑损伤, 重型,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输血阈值
摘要:目的:比较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30例和开放性输血组33例。限制性输血组于血红蛋白<70g/L时开始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以维持血红蛋白浓度于相应的水平,一次输注2~4个单位;开放性输血组于血红蛋白<100g/L时开始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以维持血红蛋白浓度于相应的水平,输血剂量同限制性输血组。比较2组患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限制性输血组输血率、人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既有助于节约血资源,又减少了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受到了患者、医护人员和血站工作人员的欢迎,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 CYFRA21-1、NSE、TK1水平与肺癌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水平与肺癌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肺癌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经手术联合化疗后痊愈98例为无复发组,复发100例为复发组,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NSE、TK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YFRA21-1、NSE和TK1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随访,复发组患者上述肿瘤血清标志物水平均较无复发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检测血清CYFRA21-1、NSE和TK1水平可判断肺癌是否复发。

    作者:李立军;刘利;李猛;蔡伟;何金良;刁俊侠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中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

    中药学服务是指中药师应用中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为提高患者使用中药的有效性、依从性和安全性,减少药疗事故的发生,大程度改善患者身心健康[1]。我院自2010年1月开展中药药学服务,现已成为中药房一项重要的、基本的职能。现将我院近2年来中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经腹超声诊断孕中期胎盘前置状态41例体会

    前置胎盘是由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子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是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1]。前置胎盘是引起妊娠期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超声检查是目前胎盘定位的首选,扫查途径可经腹部、经会阴或经阴道[2]。阴道超声是普遍公认的检查前置胎盘的金标准,但阴道超声检查时间长且专业要求高,很多医师因此使用腹部超声筛选排除前置胎盘。

    作者:曹丽萍;李春蕾;刘素芳;吕海英;刘淑颖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红霞;冯艳光;高翠芳;魏晓娜;赵翠青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口服硫普罗宁肠溶片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硫普罗宁肠溶片是恢复肝脏功能、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其不良反应中偶有瘙痒、皮疹、皮肤发红等,无严重过敏反应。笔者所报道的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但口服硫普罗宁肠溶片后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3次,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症状缓解,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杰;马俊英;康会霞;董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我院15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 ADR)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ADR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统计、分析与反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重复发生,强化患者安全目标管理[1]。现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5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及减少药源性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王永;鲍志伟;胡霞;刘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要求、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1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物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永久性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况者[1]。为了解我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或避免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发挥临床药学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现将我院2013~2014年收集上报的11例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熊鹏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小剂量地西泮辅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辅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地西泮辅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都显著优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岩峰;李英杰;朱慧敏;杨亚萍;张婕;赵庆丰;李岩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英文缩略语书写规范

    英文缩略语有3种情况:(1)公知公用的英文缩略语可以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2)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用的缩略语。此类缩略语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均应注明其中文全称,然后圆形括号内注出英文全称及缩写,如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 pos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3)中文病名过长并在文中多次出现者,为方便书写及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而采取缩略语形式,处理方法同第二种情况。如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甲磺酸加贝酯的配伍禁忌分析

    随着医学发展新药不断的研制及应用,不同种类药物的配伍使用在临床中越来越多,在临床合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甲磺酸加贝酯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种药物在连续静脉滴注时输液管内产生混浊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色各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血清 sICAM-1、PCT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sICAM-1、PCT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就诊的10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我院检查的健康者80例为健康组,对比观察2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ICAM-1)、降钙素原( PCT)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sICAM-1、PCT水平均显著性的高于健康组( P<0.05)。结论血清sICAM-1、PCT与急性胰腺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血清学检查指标,其对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耀辉;何丽彩;张江丽;王银平;苏旭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9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及固定疗效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固定治疗的优良率为86.73%高于对照组的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改良双切口双钢板在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方面均优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明;董泽凯;王冬梅;武卫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米非司酮应用于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孕激素拮抗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在临床上被推广并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米非司酮的应用早主要是在终止早期妊娠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1]。随着医学界对米非司酮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使该药物在妇产科的其他方面也得到了推广,如在异位妊娠、终止中晚期妊娠或死胎引产、紧急避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功血、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乳腺癌等方面的治疗。本文现将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管建华;苏翼;胡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瑞舒伐他汀防治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预防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2例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睡前服用。治疗后随访2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外周血管病变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应用可明显预防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艳敏;李喜涛;刘新宝;何娜;牛亚敏;杨娅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美罗培南佐治重症肺炎对患者 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美罗培南佐治重症肺炎对患者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另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均升高,而CD8+T细胞数均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及总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美罗培南佐治重症肺炎可显著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彦涛;兰兴敏;邹祥;康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旋转点下移的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分析

    前足背损伤由于局部软组织菲薄,损伤后易形成肌腱骨质外露的创面,局部需行血运丰富可靠的皮瓣修复早已形成共识[1]。游离的股前外皮瓣修复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难以在基层普及应用,且组织较臃肿,影响穿鞋,外观不佳,需二期手术整形。自2011年3月至今我科采用旋转点下移的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缺损11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新活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和每分输血量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新活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改善了患者的心衰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鲁奇;许浩军;翟旭鹏;汪娜;刁彦辉;张继伟;赵迎新;王永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卡泊芬净联合胸腺肽及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肺孢子菌肺炎25例体会

    肺孢子菌肺炎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急性肺炎,初常见于早产儿、器官移植及肿瘤、免疫缺陷的患者[1]。肺孢子菌肺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程进展快,易发展为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误诊率和病死率均高[2]。高剂量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复方新诺明)是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一线药物,但是,有些患者表现对磺胺耐药或有应用磺胺药物的禁忌证。因此,如何提高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特异性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3]。我院应用卡泊芬净联合胸腺肽及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肺孢子菌肺炎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月霞;相巧丽;姚彦芬;马强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与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学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与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学作用。方法将300例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 A组给予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B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C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白介素-10(IL-10)、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IL-10、CTLA-4和TGF-β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L-10、CTLA-4和TGF-β1水平均有上升,且A、C组上升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血清IL-10、CTLA-4和TGF-β1水平虽然均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和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均可改善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功能。

    作者:杨建荣;王海玲;高秀丽;方平昌;卢丽燕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