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杨玉连

关键词: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理, 心理状态, 生理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各30例,对比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护理后恐惧、抑郁、强迫与偏执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其中心理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各指标评分下降的更加显著( P ﹤0.05)。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护理后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其中心理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上述指标下降的更加显著(P ﹤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状态,同时有利于生理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包装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改革的深化发展,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小包装中药饮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小包装中药饮片需要严格按照设定剂量标准,将质量合格的中药饮片进行定量、单味包装,药剂师无需进行饮片称量,可直接数包调配[1]。传统饮片调剂一直采用“手抓戥称”的方式,但是,由于工作量猛增,传统“手抓戥称”方式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例如,卫生环境、秤不准、漏洒以及难复核等。小包装中药饮片属于我国中药调剂技术的一种新探索,其在积极推动饮片调剂工作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2]。为了深入探究小包装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笔者总结2009-2014年间的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连红兵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滋肾调冲法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失调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滋肾调冲法对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所收治的66例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滋肾调冲法治疗,后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基础体温均优于本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基础体温等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予以滋肾调冲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行与应用。

    作者:张吾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多层螺旋 CT 联合同型半胱氨酸诊断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 CT 检查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探讨其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 CT 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 CT 未见粥样硬化者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病史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再根据冠状动脉 CT 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清Hcy 检测。结果易损斑块在 ACS 组的分布高于 SAP 组(P ﹤0.05),稳定斑块在 SAP 组的分布高于 ACS 组(P ﹤0.05)。ACS 组和 SAP 组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ACS 组 Hcy 水平高于 SAP 组(P ﹤0.05)。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易损斑块组 Hcy 水平﹥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y 结合冠状动脉 CT 对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预测价值。

    作者:解晓江;肖学慧;刘艳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片是由长型双歧杆菌以及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活菌制剂。其有效成份是健康人体肠道内正常的生理性细菌,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在治疗多种腹泻,高胆红素血症,抗击有害细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就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郄素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洋地黄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患者6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再灌注后3d 给予洋地黄治疗,观察组再灌注后2h 应用洋地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 HP、SBP、EF、LVEDV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HP、SBP、EF、LVEDV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 HP、SBP、EF、LVEDV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左室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曙光;安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胆囊息肉的临床诊疗分析

    胆囊息肉(PLG)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病变的总称,常见于中老年人,以男性居多,多数患者无典型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腹胀,腹部不适,上腹隐痛或钝痛,消化不良和厌油腻等。一般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但是由于临床上影像学检查难以确定息肉的性质,故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目前可以肯定肌腺瘤、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应视为绝对良性病变,而腺瘤样息肉则被归为癌前病变[1]。故对胆囊息肉做到早期准确诊断,确定息肉性质,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86例胆囊息肉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诊断与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徐世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BCSG1、Cox-2、突变型 p53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表达特点

    目的:总结 BCSG1、Cox-2、突变型 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致力于寻找改善乳腺癌患者临床指征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保存的100例乳腺癌完整手术标本资料。以免疫组化法对 BCSG1、Cox-2、突变型 p53蛋白表达等进行深入检测,同时观察各项指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结果 BCSG1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激素受体(ER)、肿瘤大小、孕激素受体(PR)以及月经无直接性关系(P ﹥0.05);同时,Cox-2阳性病患有69例(69.00%),且其蛋白表达和病患激素受体情况、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无直接性关系(P ﹥0.05),但与 C-erbB-2基因蛋白表达之间则具有一定关系(P ﹤0.05)。此外,入选标本中有47例突变型 p53蛋白,其阳性的表达率是47.00%,与病患激素受体情况、年龄以及临床分期等方面无直接性关系(P ﹥0.05),但与 C-erbB-2基因蛋白表达、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有一定关系(P ﹤0.05)。结论基于乳腺癌病患而言,其疾病发展、疾病转移以及疾病的侵袭性和 BCSG1、Cox-2、突变型 p53蛋白表达表现出密切关系,因此可将其视作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苏玲;陆梅男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食管反流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与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加施食管反流专业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效果与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与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成功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病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作者:吕惠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54例均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B 型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均显著变小,雌孕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用药后少数病例出现轻微不适,未见严重不良症状。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能显著减小肌瘤体积或抑制肌瘤变大,控制雌孕激素水平,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根据观察到的静脉炎按数字随机法选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喜辽妥外敷,试验组予喜辽妥外涂配合微波理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辽妥外敷配合微波理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喜辽妥外涂治疗组。

    作者:张丽娜;洪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临床药师从事心内科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

    药学服务(PC)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199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对药学服务作了统一定义[1]:PC 是直接地、负责地提供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监护,其目的是让患者达到明确的治疗目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药师是以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能够熟悉药物性能与作用、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并参与合理用药方案设计及保障合理用药目的实现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作者:谢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行喉罩全身麻醉,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记录2组患者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总量。在气管插管即刻或插入喉罩即刻(T0)、手术切皮即刻(T1)、假体植入时(T2)、缝合切口时(T3)、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10min(T4)、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30min(T5)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观察组在 T1~ T5时间点的 HR 和 MA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 ﹤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总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生理影响小,对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成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入院收治确诊后均给予急性中毒处理,有伴随肝脏损伤的给予保肝治疗,同时尽快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和中毒至初次血透的时间对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血透次数以及住院天数等的影响。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在出现中毒症状时及时治疗,后期的疗效比较好,不同的中毒治疗时间的2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及时的清除患者体内的鱼胆毒性物质,可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对其他中毒脏器官的伤害,同时又减轻鱼胆毒性物质对肝脏及神经系统的损害。

    作者:邹建华;王月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炎琥宁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炎琥宁是由植物穿心莲提取物加工而成,具有解热、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1],临床上多应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因其高效、低毒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人群,同时有关注射用炎琥宁的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为研究炎琥宁的临床 ADR,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笔者通过对我院及辖区内卫生室的27例关于炎琥宁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分析,来增强医师对其安全性的认识,以规范炎琥宁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药剂科开展处方点评的实践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药剂科开展处方点评的实践方法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点评前)及2014年2月-2015年2月(点评后)2个时间段内医院妇科门诊处方并进行抽样调查,所有处方均为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的电子处方。其中点评前共抽取23147张,点评后共抽取15326张。点评前后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抗菌药物、注射剂以及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医院妇科门诊点评后处方存在用法不当、剂量不当、配伍禁忌以及超品种数等4方面情况的处方比例均显著降低,与点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点评后3种药物类型的使用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时仅基本药物的使用率降低不明显(P ﹥0.05),而抗菌药物与注射剂的使用率均较点评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医院药剂科所开展处方点评的工作实践其价值是值得肯定的,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妇科门诊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药学服务模式。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血清 HCV-RNA 载量、抗-HCV 和 ALT 联合检测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其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 HCV),属于 RNA 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针刺、吸毒等,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严重者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目前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抗-HCV 及 HCV-RNA 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存在于肝细胞内,由于 HCV 在肝细胞内复制对肝细胞膜的通透性产生病理性改变,ALT 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肝细胞的受损程度与血清 ALT 有直接关系,它是体现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指标[2]。本文对HCV 感染患者血清中的 HCV-RNA 载量、抗-HCV 及 ALT 的活性浓度进行检测,用以探讨 HCV 感染患者血清 HCV-RNA 载量、抗-HCV 及 ALT 浓度的关系。

    作者:翟秀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银杏叶胶囊辅治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联合中药银杏叶胶囊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60例,依据用药指征分为 A 组31例和 B 组29例。B 组单独给予黛力新,A 组采用黛力新联合银杏叶胶囊给药,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2、4、6周后,A 组患者的 HAMD 评分低于 B 组(P ﹤0.05);治疗后,A 组总有效率与 B 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述2组不良反应较为少见。结论中药银杏叶胶囊与黛力新联合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为少见,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杨寿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鹿瓜多肽注射剂不良反应89例

    鹿瓜多肽注射剂是一种中药复合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各种骨折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等,此外,还可用于治疗腰腿疼痛及修复损伤等。随着鹿瓜多肽注射剂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同时使用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随之增多。笔者通过对89例鹿瓜多肽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找出不良反应的原因,避免在以后使用中重复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振动感觉阈值筛查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检出率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振动感觉阈值提高检出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50例。按照对于患者实施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症状观察的方法,观察组使用振动感觉阈值检查的方法实施诊断。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检出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在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振动感觉阈值的检查能够较好的对于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在对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程艳菊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62岁,主因结肠癌,行全麻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结肠)溃疡型中至低分化腺癌。术后恢复良好。排除化疗禁忌后按医嘱行 FOLFOX 方案化疗,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患者进行第1周期常规化疗的第1天,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250ml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200mg,以40滴/ min 静脉滴注,同时于另一通道持续静脉泵入氟尿嘧啶,给药30min 后,患者出现心悸、自觉胸口发热现象。立即给予减慢输液速度,患者症状逐渐缓解,1h 后完全恢复正常。第2及第3天继续遵医嘱给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200mg 静脉滴注,输液速度改为20滴/ min,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均诉有轻度的心悸、胸口发热现象,但可耐受,完成药物滴注治疗。患者2周后回院准备行第2周期化疗,化疗前1d,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250ml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在滴注该药液3min 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咽喉部发痒、自觉胸口发热现象。考虑为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过敏反应所致,立即给予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输氧、对症抗过敏处理,观察20min 后患者症状缓解。第2天继续按原方案完成化疗,无不良反应出现。

    作者:黄小兴;黄丽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