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GF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影响及其机制

范春辉;程兆忠;韩伟忠;王燕

关键词:哮喘, 神经生长因子, 气道重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胶原Ⅲ型
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哮喘治疗寻求新的靶点.方法 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NGF抗体干预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气道壁组织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气道上皮下胶原层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Ⅲ型胶原表达.结果 哮喘模型组及NGF抗体干预组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支气管壁血管密度、上皮下胶原层厚度、VEGF及Ⅲ型胶原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NGF抗体干预组以上改变较哮喘模型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29~554.21,P<0.01).大鼠支气管壁血管密度和管壁厚度与肺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气道胶原层厚度与Ⅲ型胶原含量均呈正相关(r =0.82~0.87,P<0.05).结论 NGF可能通过调控肺组织VEGF、Ⅲ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哮喘气道重塑.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腔隙性脑梗死并发微出血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腔隙性脑梗死并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198例病人行T2WI、T1WI、T2FIAIR、SWI序列MR颅脑平扫,比较各序列显示微出血的敏感度.结果 102例(51.5%)病人脑实质内有微出血灶,SWI序列显示病灶607个,T1 WI序列检出95个,敏感度为15.7%;T2WI序列检出159个,敏感度为26.3%;T2FLAIR检出病灶190个,敏感度为31.3%;DWI序列检出93个,敏感度为15.3%.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4.04,P<0.05).结论 SWI序列检出微出血敏感度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定;刘国庆;黎建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报道1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病例,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为以后对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张园园;颜学申;李田兰;肖淑欣;孟繁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出诊量指标对院前急救业务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出诊量指标对院前急救业务的指导作用.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青岛市海慈医院及浮山后两急救分站2007-2012年出诊量及2012年日出诊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急救分站年均出诊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6.062,P<0.01).青岛市海慈医院分站2011年12月-2012年11月白、夜班出诊量明显高于浮山后分站.结论 通过对出诊量指标的分析,可以显示院前急救业务的相关情况,从而可有效指导前急救业务的开展.

    作者:李光明;刘万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多发性非典型平滑肌瘤1例

    病人,女,43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4年,月经紊乱伴经期下腹痛1年,于2013年10月16日入院.病人于2009年体检B超检查示子宫肌瘤,曾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010年后曾多次复查B超仍有子宫肌瘤.近一年来出现月经紊乱,周期25~60 d,经期5~12 d,经量增多,有血块,且经期下腹痛逐渐加重.曾口服孕三烯酮半年.彩超检查:子宫体大小为11.0 cm×7.4 cm×6.5 cm,宫壁回声分布不均,子宫壁可见3.0 cm×2.8 cm及1.5 cm×1.0 cm大小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杂乱不均,内膜厚0.5 cm.右侧附件区可见6.5 cm×5.4 cm大小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内见细小密集弱回声,左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作者:陈仲涛;张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与临床沟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与临床沟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采用PIVAS工作开展前与临床沟通,每天进行临床调研,每月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进行不合格医嘱分析,制作《静脉药物配制注意事项》,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培训等6种方法全面加强PIVAS与临床沟通.观察、比较以上6种方法实施前后医嘱合格率、首次电话通知后不合格医嘱修改率、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上述方法实施以后,医嘱合格率、首次电话通知后不合格医嘱修改率、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x 2 =26.13~3 569.23,P<0.05).结论 通过PIVAS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深入沟通,临床科室与PIVAS尽快地建立起合作关系,强化了临床医护人员合理用药的意识,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及治疗效果.

    作者:徐驰;范静;何健;刘丽洁;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东营市城乡居民IFG与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东营市城乡居民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及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东营市城市和农村40~79岁居民4 322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东营市40~79岁居民IFG及T2DM的患病率分别为21.15%、11.70%,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增长,总体IFG患病率及T2DM患病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x 2=11.21、15.41,P<0.05);城市、农村IFG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2DM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x 2=14.87,P<0.01).城市男性、女性IFG病人的吸烟比例高于农村,城市女性T2DM病人的吸烟比例高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x 2 =6.144、17.148,P<0.01);城市男性IFG肥胖比例高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T2DM肥胖比例高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x 2 =4.158、17.497,P<0.05);农村男性、女性IFG、T2DM病人血压升高的比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比例均高于城市男性、女性,差异有显著性(x 2=8.314~37.831,P<0.05).结论 东营市40~79岁居民IFG及T2DM的患病率较高,城市IFG及T2DM居民多合并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农村人群多合并高血压、高Hcy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作者:吴德云;牛增寿;刘迎春;高宗恩;李楠;唐天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在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个性化护理在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病人优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病人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案.7周后,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对两组病人的手部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手部关节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uc=1.983~3.653,P<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用于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病人护理过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小燕;叶红梅;胡利;路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癀片外敷预防氟尿嘧啶泵入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新癀片外敷预防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应用含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在输注氟尿嘧啶时于静脉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外敷新癀片,对照组外敷痊愈妥复合敷料(美国生产超薄泡沫合成敷料),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1.0,P<0.01).结论 新癀片外敷能有效预防外周静脉持续滴注氟尿嘧啶引起的静脉炎.

    作者:杨青青;高丽萍;柴娟;陈典璇;王艺璇;霍学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在肿瘤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

    目的 总结临床药师在肿瘤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与体会.方法 回顾典型案例,分析临床药师在肿瘤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结果 临床药师针对肿瘤科临床各环节发挥自身药学专长,在肿瘤科开展药学服务取得初步成效.结论 临床药师应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为病人的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李丙华;孙秀萍;周大勇;姜山;曹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冻融胚胎复苏后生长情况和移植数对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复苏后的生长情况和移植胚胎数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冻融胚胎移植的病人193例,根据移植胚胎数和进一步生长胚胎个数分组,移植2枚胚胎组(A组)分为A0组(无胚胎生长)、A1组(有1枚胚胎生长)、A2组(有2枚胚胎生长),移植3枚胚胎组(B组)分为B0组(无胚胎生长)、B1组(有1枚胚胎生长)、B2组(有2枚胚胎生长)、B3组(有3枚胚胎生长),比较两组间及组内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等.结果 A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组内种植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4.34~4.59,P<0.05).结论 移植2或3枚胚胎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并无影响,但随着生长胚胎个数的增长,种植率和妊娠率有所增加.因此,可以根据复苏后胚胎生长情况选择胚胎移植,进而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

    作者:刘晓景;祁秀娟;吕映频;刘海宁;刘建新;汤秀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专家咨询法的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项目研究

    目的 建立适用于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项目.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法、专家访谈法和小组专题讨论法建立调查项目池,通过专家咨询法终确定调查项目.结果 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第二轮专家协调系数大于第一轮,接近0.4.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筛选出个人基本信息及工作现状相关项目16个,必调查项目23个,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项目一级项目5个,二级项目49个.结论 运用专家咨询法确定的针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问卷调查项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较好地符合我国国情及卫生系统特点.

    作者:翟文婷;魏仁敏;张云;闵强;李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病人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量表),分别对两组病人入院时和出院后45 d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入院时两组病人SF-36量表中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后45 d,观察组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6~5.15,P<0.05).观察组出院后RP、GH、VT、SF、MH得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t=2.34~5.26,P<0.05);对照组出院后BP、GH、VT、RE评分低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t=2.86~5.63,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病人护理中,循证护理的综合效果优于传统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少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急性嵌顿痔效果

    目的 了解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急性嵌顿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嵌顿痔病人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695~14.570,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肛门坠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42、5.919,P<0.05);肛管狭窄、肛缘水肿、肛门瘙痒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急性嵌顿痔效果好于外剥内扎术.

    作者:赵智勇;张娜;代立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目的 了解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及应对方式量表(CSI),对162例初发脑卒中病人(卒中组)和15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生活事件的性质、频数、紧张值及其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卒中组LES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总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7.45~33.93,P<0.05);而正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卒中组CSI退避、幻想、自责不成熟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43~4.52,P<0.05);而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6.42、2.85,P<0.05);合理化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多发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可能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成熟的应对方式对脑卒中发病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玉芳;段妮;刘彩兴;温琳;孟国尧;冯来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几乎与死亡率相等.由于缺乏早期诊断和预测的标记物,且对放化疗反应迟钝,致使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胰腺癌早期治疗效果好,故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几年胰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香吉;江月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OLFM4和Ki-67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牛嗅素4(OLFM4)、细胞增殖抗原67(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1例正常宫颈上皮、26例CIN Ⅰ、32例CINⅡ及28例CINⅢ组织中OLFM4、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计算两种标记物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结果 CIN组织中OLFM4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x 2 =9.012~9.463,P<0.05);而OLFM4在CIN不同级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OLFM4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为94.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95.1%,阴性预测值为76.2%,约登指数为0.740.Ki-67在不同级别CIN组织的表达高于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x 2=4.24~5.46,P<0.05);而Ki-67在CIN不同级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Ki-67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为60.2%,特异度为50.0%,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23.3%,约登指数为0.102.结论 OLFM4、Ki-67的表达随CIN进展而增强,OLFM4的辅助诊断价值高于Ki-67.

    作者:郭继梅;朱高香;吕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后SDF-1和CXCR4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表达变化,以及对预测介入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0例宫颈癌组织介入化疗前后SDF-1、CXCR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介入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介入化疗临床总有效率为85.0%,介入化疗有效率与临床期别无关(P>0.05).介入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SDF-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XCR4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x 2=4.645,P<0.05).介入化疗前SDF-1阳性及阴性者介入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4.0%(21/25)、80.0%(12/1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介入化疗前CXCR4阳性者及CXCR4阴性者介入化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70.0%(7/1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125,P<0.05).结论 介入化疗能通过改变宫颈癌组织中CXCR4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浸润;介入化疗前检测宫颈癌组织中CXCR4蛋白的表达可能用于预测介入化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海燕;杨秀凤;马会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预防性脑照射对无脑转移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病人认知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预防性脑照射(PCI)对无脑转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病人认知功能影响.方法 对无脑转移的成年局限期SCLC病人50例行PCI,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周、放疗结束后2月和放疗结束后6个月对病人进行认知功能测试,以行胸部放疗的乳癌病人及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放疗前,SCLC组、乳癌组和正常对照组认知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放疗后1周,SCLC组韦氏记忆量表的即刻记忆分低于乳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6.397,q=12.488、12.650,P<0.01);放疗后2个月和6个月,SCLC组、乳癌组和正常对照组认知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放疗后1周,SCLC组韦氏记忆量表的即刻记忆分和工作记忆分均低于放疗前,差异有显著性(F=3.454、4.191,q=12.370、7.269,P<0.01).放疗后2个月和6个月,SCLC组认知功能各项指标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PCI仅在放疗后早期引起病人认知功能部分的损害,这些损害局限于工作记忆及即刻记忆方面,并且呈可逆性.

    作者:董继承;万晓娜;王伦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葡萄糖酸锌并低渗补液盐口服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低渗补液盐口服给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病儿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补液盐,总量为60 mL/(kg·d),分次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口服,疗程10~14 d,同时口服低渗补液盐(渗透量浓度245 mmol/L),用量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高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44,P<0.01);两组高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7.79,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安全性肯定,可以降低静脉输液率,方法简单、安全,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建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路径式管理对结肠造口病人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路径式管理对结肠造口病人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51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出院时建立造口病人联系档案,试验组发放路径式造口门诊复诊单,对其复诊实行路径式管理,对照组采用普通复诊方式.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1年,运用DET评分系统对造口周围皮肤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造口周围皮肤的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1年试验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65~3.42,t=3.69~5.59,P<0.05).结论 应用路径式管理模式对造口病人实施延续护理,能增强造口病人自我护理的意识及技能,降低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东霞;崔建;周嫣红;王琳;权琳;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