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军;史亚楠;张珂;卢大雷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化和延续.神经内科的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现在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增加及医疗纠纷的增多,带好护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多、急、重、病情复杂、工作繁杂等特点,对护生的带教就更有一定难度.基于神经内科的工作特点,现将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择诊断为T2DM的患者171例,按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情况分为无糖尿病并发症组52例和有糖尿病并发症组119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6例,观察3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D-D水平.结果 伴或不伴并发症的T2DM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D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伴糖尿病并发症组D-D水平高于无糖尿病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T2DM患者血浆D-D水平可了解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的情况,动态观察D-D的浓度变化,可监测和早期干预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任国庆;牛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女,37岁,体型肥胖,因精神分裂症20年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近5年口服碳酸锂片早0.5g,晚0.5g,氯氮平片中午12.5mg,晚62.5mg,病情控制,可以正常生活,从未复查.1周前出现恶心、呕吐,2d前症状加重,伴全身颤抖,意识模糊,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因于当地诊治效果不佳转至我院.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国的医疗体制一直在摸索中改革,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社区医疗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发展中小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中小城市中,发展创新社区医疗,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重担,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对维护社会安定和人们健康起关键性作用.但是,中小城市的社区医疗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协助,才能更好的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作者:王心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给予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及出院时、出院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完全依从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延续护理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曾玲;李磊;张仁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旨在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有益指导,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分析了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RI)的相关情况,众多研究结果 显示,HMG-CoA-RI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是临床上耐受性较好的降血脂类药物.
作者:曾宪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的不正常凝结,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下肢致残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严重者血栓脱落可继发致死性肺栓塞,这已被公认为一种严重的外科手术并发症.下肢DVT形成对外科手术重症患者有很大影响.我院自2009年10月对外科手术重症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来预防DVT形成,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倩;王婷婷;李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甘露醇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甘露醇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章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1 误吸发生的原因1.1 患者原因 (1)患者身体各器官机能减退肌肉松弛(食管平滑肌松弛后食管、三个狭窄部消失)胃肠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减弱或者腹内压升高时,即可发生反流;会厌功能不全,咳嗽反射减退是发生误吸的根本原因.
作者:刘彩霞;王会倩;张燕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贝赫切特病又称白塞氏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的过程.部分患者因眼炎遗有视力障碍,除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1].本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我国则以女性略占多数.我科收治6例,通过对症治疗与精心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昌前;邓文郁;王小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磁共振DTI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后扣带回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探讨DTI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观察组MCI患者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各18例,应用GE Signa Excite 1.5 T 核磁共振系统进行头颅DTI检查,分别测量2组后扣带回、海马旁回及内囊后肢脑白质的FA值,比较2组测量结果.结果 观察组双侧后扣带回脑白质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海马旁回、内囊后肢及胼胝体膝部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作为早期诊断MCI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对早期干预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庆云;何丽;刘斋;雷立存;祁宇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患者自身法律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已引起各大医院高度重视.众所周知,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是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之一的重要内容.我院护理部实行双联输液卡签名,自制了应用双联输液卡总条 (一联挂于病房输液架上,一联挂于治疗室墙壁),进行双签名的应用在我院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放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栗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主物转化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并增加毒性.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特别是给予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
作者:姚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周疗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不能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取吉西他滨周疗联合奈达铂疗法,对照组单用吉西他滨周疗法.吉西他滨800~1000mg/m2静脉滴注d1、d8、d15,奈达铂75mg/m2静脉滴注d1;每28天为1个周期.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周疗联合奈达铂进行全身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应用.
作者:杨科;杨国林;何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9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2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头孢曲松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治疗7d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孙路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危急值是指临床检验或辅助检查中发现结果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和(或)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如能及时掌握检查信息,给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则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1 危急值登记制度1.1 危急值报告方式电话报告、病区电脑自鸣跳跃显示均可.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性的抑郁综合征[1],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失眠、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内疚感、罪恶感等,有社会退缩行为,严重者产生自杀、自伤倾向,甚至伤及婴儿,后果十分严重.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婴儿的成长以及家庭、社会的和谐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作为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产后抑郁症,并积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产后的精神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我院对4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96例确诊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60~80mg·kg-1·d-1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2组均治疗7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伟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也是造成新生儿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多脏器损伤,尤其是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不仅可引起新生儿期的感染,还可引起畸形及严重的远期影响,新生儿心肌损伤也是围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病死率高.因此,在患儿发生感染后实施及时、正确、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赵芳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与抗生素的关系.方法 调查分析60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患儿中,抗生素药物使用≥2种50例(83.33 %),抗生素药物多选用2、3 代头孢菌,患儿耐药性程度较高.结论 小儿住院患者易发生肠道感染,抗生素的选用应综合评价患儿病情,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从而减少患儿发生院内肠道感染的可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