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与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性

李敏;王谨;项锋钢;李宏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上皮间质转化, 药物疗法, 抗药性, 肿瘤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与肿瘤细胞耐药蛋白表达情况,从组织学角度探讨NSCLC化疗耐药性与上皮间质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NSCLC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标本和单纯手术后标本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耐药蛋白DNA修复家族成员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1(ERCCl)、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E-钙黏素(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 NSCLC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ERCC1与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482、0.405,P<0.05),ERCC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19、-0.346,P<0.05);ERCC1、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Z=-2.031~-1.976,P<0.05),而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NSCLC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性明显增强,对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治疗抗耐药肿瘤的新思路.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胃炎病人IL-17、IL-6和TGF-β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CG)病人胃黏膜组织与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表达及其对CG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CG病人141例,按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分为Hp(+)组和Hp(-)组.对照组50例,Hp均为阴性,选取其中26例作为组织学对照.采用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和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来判定有无Hp感染;采用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中IL-17、IL-6、TGFβ1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IL-17、IL-6、TGF-β1的表达.结果 CG病人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7、IL-6、TGF-β1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F=10.47~25.64,q=3.14~10.04;x2 =20.03~35.35;P<0.05),IL-17、TGF-β1在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6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17、IL-6、TGF-β1在Hp(+)组病人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较Hp(-)组增强(t=4.45~7.00,x2=14.29~22.41,P<0.05、0.01).结论 在C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IL-17、IL-6、TGF-β1可能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作者:马健;王涛;马春红;孟欣颖;周长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与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与肿瘤细胞耐药蛋白表达情况,从组织学角度探讨NSCLC化疗耐药性与上皮间质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NSCLC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标本和单纯手术后标本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耐药蛋白DNA修复家族成员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1(ERCCl)、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E-钙黏素(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 NSCLC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ERCC1与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482、0.405,P<0.05),ERCC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19、-0.346,P<0.05);ERCC1、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Z=-2.031~-1.976,P<0.05),而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NSCLC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性明显增强,对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治疗抗耐药肿瘤的新思路.

    作者:李敏;王谨;项锋钢;李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NNG诱导GES-1细胞恶性转化细胞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胃癌癌前病变细胞模型.方法 使用与胃癌相关的亚硝胺类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永生化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进行恶性转化实验,得到转化后的MC细胞.比较观察GES-1细胞和MC细胞的形态,同时检测两种细胞中神经钙黏附素(N-cadherin)与磷酸化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P-STAT3)的表达.结果 与GES-1细胞比较,MC细胞形态以及生长特性均发生了改变.随传代的延续,细胞呈现典型的“岛样”克隆生长.胃癌组织相关蛋白N-cadherin、P-STAT3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胃癌癌前病变细胞模型.

    作者:刘雪;孙向红;戚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姜黄素对肾上腺素抑制小鼠胃肠运动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肾上腺素抑制胃肠运动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肾上腺素组、不同浓度(25、50、100mg/kg)姜黄素+肾上腺素组、阿托品组、不同浓度姜黄素+阿托品组.姜黄素各组预先给予不同剂量的姜黄素连续灌胃10 d.采用墨汁灌胃法测量小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结果 姜黄素可减轻阿托品的胃肠蠕动抑制作用,100 mg/kg姜黄素+阿托品组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较阿托品组明显增加(F=18.72、13.22,q=6.18、6.29,P<0.01).不同浓度姜黄素+肾上腺素组与肾上腺素组相比,小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姜黄素对肾上腺素所致的胃肠舒张没有影响,其可能通过M-胆碱能受体途径发挥促进胃肠运动作用.

    作者:李红静;于小玲;郭志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病儿血清25-(OH)D3和总IgE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总IgE的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以及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两者影响.方法 检测65例哮喘病儿用药前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3、6、12个月时血清中25-(OH)D3和总IgE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的延长,血清25-(OH)D3水平呈上升趋势,总IgE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5.296、23.037,P均<0.01),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 =-0.614,P<0.01).结论 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导致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且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能抑制IgE的过度表达.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病儿骨代谢25-(OH)D3途径无明显影响.

    作者:郭建萍;林荣军;刘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认知行为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 产后抑郁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认知治疗组(CBT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BT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迟缓及绝望感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0~3.44,P<0.05);CBT组不良反应总人次及头痛、恶心、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6.00~7.94,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抑郁情绪.

    作者:刘小翠;吕江玲;林炫劲;李吉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成败关键因素分析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由于医院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国内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项目的成功率不高.本文通过对国内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成败关键因素的研究,综合分析影响医院信息化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帮助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策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作者:李冬冬;马敬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固定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剂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

    目的 了解固定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剂(LNG-IUD-Fix)治疗大宫腔子宫腺肌症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子宫腺肌症病人,按宫腔深度分为两组,各80例.实验组(宫腔深度>9 cm)放置LNG-IUD-Fix,对照组(宫腔深度≤9 cm)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放置后3、6、12个月的痛经程度(VR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子宫大小变化、宫内缓释系统的脱落情况及其副作用.结果 两组病人放置后3、6、12个月VRS评分低于放置前,差异有显著性(F=150.780、171.311,P<0.05);PBAC评分亦较放置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284.371、398.720,P<0.05);子宫体积变化及副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时间VRS、PBAC、子宫体积变化及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内缓释装置的脱落率低于对照组(x2 =4.20,P<0.05).结论 LNG-IUD-Fix治疗大宫腔子宫腺肌症临床疗效显著,不易脱落.

    作者:张欣;刘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无骨折脱位的非运动性肘关节内侧肌肉韧带损伤

    目的 报告无骨折脱位的非运动性肘关节内侧肌肉韧带损伤,以引起骨科临床医师的重视.方法 分析1997年3月-2012年7月所遇3例无骨折脱位的非运动性肘关节内侧肌肉韧带损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 3例病人均有肘伸直外伤史,伤后肘内侧压痛,外翻应力试验(+),X线片未见骨折,均采取手术方法治疗.3例病人虽然未误诊,但存在延误诊治的情况.结论 无骨折脱位的非运动性肘关节内侧肌肉韧带损伤临床少见,由于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易造成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作者:藏胜波;邢立峰;吴滨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冠心病病人血清MMP-9与Hcy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MMP-9、Hcy浓度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MMP 9、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6.73、6.40,P<0.01).AMI组血清MMP-9、Hcy浓度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F=35.91、40.75,q=4.95~14.14,P<0.01),UAP组高于SAP组及对照组(q =5.08~7.49,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39、1.48,P>0.05).CHD病人血清MMP-9、Hcy浓度呈正相关(r=0.490,P<0.01),AMI、UAP组血清MMP-9、Hcy浓度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均>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5和0.90、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0.95和0.85、0.80.结论 血清MMP-9及Hcy浓度的变化对AMI及UA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对评估CHD的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马璐娟;王红巧;张帅;刘成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研究并构建一套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法 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应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护士长绩效考核体系.从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变异系数等方面评价其可靠性.结果 构建出一套由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组成的护士长绩效考核体系,该指标体系是可靠的.结论 本文构建的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为护士长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姜洪镜;孙黎惠;朱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扭转及解旋功能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1例,其中室间隔肥厚组28例,非室间隔肥厚组33例,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计算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Ptw)、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和解旋率(UntwR).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w、AVCtw、MVOtw在室间隔肥厚组及非室间隔肥厚组均增大(F=14.86~16.70,q=5.69~32.05,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非室间隔肥厚组相比,室间隔肥厚组的UntwR减小(F=18.55,q=6.53、18.90,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扭转运动增大,解扭转运动在高血压室间隔肥厚病人减低,斑点追踪成像为高血压病人心肌运动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作者:邵倩倩;李艳;王志斌;孙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胃镜检查病人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在SNAP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的条件下,观察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胃镜检查病人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观察组(A组)两组.C组首次给药时单独给予丙泊酚1.5 mg/kg,A组于丙泊酚给药前1 min注射阿芬太尼3μg/kg.观察并记录两组给药前、胃镜通过咽喉部时、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时、检查结束时的SNAP指数(S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丙泊酚总用量、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时,C组SI、MAP、HR、SpO2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15~3.67,P<0.05).检查结束时,C组SI、MAP、HR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9~5.32,P<0.05).与C组比较,A组病人丙泊酚总用量显著减少(t=5.48,P<0.05),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t=2.89~7.82,P<0.05).术中胃镜通过咽喉部时,C组8例病人发生体动,A组仅1例发生体动(x2=6.89,P<0.05).结论 推荐使用小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

    作者:帅训军;彭霄艳;艾登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肿瘤代谢体积对肠型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代谢体积(MTV)对肠型胃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肠型胃癌病人.所有病人在接受胃癌NAC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在NAC前后均行两次氟标记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分析代谢反应.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原发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MTV降低率与病理反应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SUVmax与MTV对预测NAC后肿瘤组织病理反应的价值.结果 NAC前后MTV降低率与病理反应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5).NAC前后SUVmax、MTV降低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和0.93,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Z=1.99,P<0.05).以MTV降低49.4%作为评价化疗有效的阈值,其预测病理反应有效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88.9%.结论 对于肠型胃癌病人,MTV能够较准确地预测NAC后病理反应,可作为疗效评价的一项敏感、有效的指标.

    作者:王康;赵园园;何信佳;张碧媛;于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茶多酚并紫杉醇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

    目的 探讨茶多酚(TP)、紫杉醇(Paclitaxel)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Eca-109细胞,分为TP组、Paclitaxel组、两药联合组,分别加入100 μL含不同浓度TP(125、250、500、1 000 mg/L)、Paclitaxel(0.2、1.0、5.0、25.0 mg/L)及TP+Paclitaxe(500 mg/L TP+1 mg/L Paclitaxel)的培养液,并设立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置于培养箱中避光培养12、24、48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调节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TP组、Paclitaxe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F=134.46~423.75,P<0.05).两药联合组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TP组、Paclitaxel组(q=8.63~26.96,P<0.05).TP组、Paclitaxel组及两药联合组诱导24 h的Eca-109细胞G1期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F=54.52,q=5.39~17.53,P<0.05);与TP组、Paclitaxel组比较,两药联合组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率增高(F=446.82,q=16.27、31.64,P<0.05).培养12h后,两药联合组Eca-109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较TP组、Paclitaxel组分别增高17.22%、11.63%(F=108.33,q=30.37、20.52,P<0.05).结论 TP、Paclitaxel能抑制Eca-109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的比例增高;两药联合其作用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有关.

    作者:刘圆圆;王秀美;姚如永;孔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Sema3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Sema3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训练组,每组10只.训练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造模方法同训练组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训练组大鼠于再灌注24 h后游泳训练30 min,共计3d;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不行游泳训练.3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受损神经功能(MENZIES评分)、抓握力及平衡功能评定;处死大鼠,取缺血侧大脑皮质和海马,均用RT-PCR方法检测Sema3A-mRNA表达.结果 训练组大鼠MENZIE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177.75,q=19.49、6.00,P<0.05);训练组大鼠抓握力及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63、117.00,q=7.25~12.46,P<0.05).训练组Sema3A-mRNA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873、78.095,q=8.35~9.10,P<0.05).结论 运动训练能降低轴突抑制因子Sema3A-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功能.

    作者:张振燕;王强;郭云良;姚如永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经期待治疗的2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人按发病孕龄分为4组:Ⅰ组40例,发病孕龄<28周;Ⅱ组68例,发病孕龄28~29+6周;Ⅲ组77例,发病孕龄30~31+6周;Ⅳ组95例,发病孕龄32~33+6周.比较各组孕妇期待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生结局.结果 4组孕妇期待治疗时间差异有显著性(F=23.44,P<0.05);4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x2=5.607,P>0.05);4组围生儿死亡率随孕周增加而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5.739~104.239,P<0.01);Ⅰ组终止妊娠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其他3组以剖宫产为主,Ⅰ组与其他3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6.487~74.859,P<0.01).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是可行的,但应在严密监测母儿状况的同时,选择适宜时机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是剖宫产.

    作者:崔玉;齐卫红;李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癌病人血清DLL4与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胃癌病人血清中Delta like样配体4(DLL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胃癌病人(胃癌组)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DLL4与VEGF表达,并与胃腺瘤病人(胃腺瘤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胃癌组病人术前血清中DLL4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胃腺瘤组及对照组(F=811.84、831.83,q =41.30~50.14,P<0.01).两者在胃癌术前血清中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t=2.27~6.87,P<0.05),而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Borrmann分型等因素无关(P>0.05).胃癌组DLL4和VEGF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70,P<0.01).胃癌组术后2周血清DLL4与VEGF表达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t=82.11、184.66,P<0.01).结论 DLL4在胃癌血清中的表达上调与VEGF有关,它们可能共同参与调控肿瘤血管的发生、发展.血清DLL4与VEGF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两者可以作为胃癌血清检测的新指标.

    作者:李乾坤;赵清喜;丁雪丽;周岩冰;李玉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脊髓线对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后脊髓解压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脊髓线(SC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脊髓解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月42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病人术前及术后1月的MRI图像.在MIR图像上进行术前受压节段压迫程度评分和SC线分型(分为A、B、C型),分析SC线分型与术后脊髓解压程度以及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的关系.结果 术后脊髓解压程度与SC线分型呈正相关(r=0.518,P<0.01).各型间术后脊髓受压程度差异有显著性(F=43.58,q=1.86~2.12,P<0.05).各型病人手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增高(t=5.9~9.9,P<0.01),但术后各型间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线及其分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脊髓解压的效果.

    作者:孙鲁滨;杨方武;姜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积分在保留召回低危献血者中的有效性

    目的 做好固定献血者的召回工作,提高无偿献血招募的成功率,及时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制品.方法 通过对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实行发放积分卡的奖励办法,调动其无偿献血积极性.结果 2011年11月-2012年4月,共成功采集血小板5 119个治疗量(3 547人).采集两次以上者2 145人,积分卡拥有者再次献血1 979人次,占总发放积分卡数的92.26%.结论 积分兑换纪念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需求,单采血小板献血队伍稳定并不断扩大.

    作者:王春梅;赵会霞;刘成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