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临床效果

侯杰

关键词:奥美拉唑, 胃溃疡,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住消化内科治疗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分别予以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观察组)和单用奥美拉唑(对照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高于对照组76.8%;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临床疗效好,症状评分低,不良反应无特殊性增高,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捂热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捂热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2013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150例捂热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75例全部治愈,对照组75例中,1例死亡,1例未治愈自行出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平稳时间、血液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均无后遗症,对照组中智力下降3例,呆傻2例,癫痫2例,聋哑1例.两组后遗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捂热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张雅雯;王洁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较为有效,能显著缩短患者的病程,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尹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的化疗药物治疗,乙组在给予常规化疗基础上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临床疗效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下降及皮疹、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晚期NSCLC患者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何刚;陈明伟;唐爱霞;徐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附病例报告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西医治疗常以对症支持为主,必要时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本文报道了一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患儿,发现中医药在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及激素用量、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毕榕;曾升平;温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目的 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在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4例,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各40例和24例,分别采用高通量透析方式和血液透析滤过方式进行血液透析,对比两组透析前与透析后6个月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三酰甘油(TG)、血浆清蛋白(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a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指标均改善,Hb、ALB均出现升高,P、Scr、BUN、β2-MG、TG均降低,但高通量组改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的血液透析方式在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华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COPD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噻托溴铵,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能够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建议推广运用.

    作者:刘梅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勒米埃综合征二例及文献回顾

    勒米埃综合征(Lemierre′s Syndrome,LS),又称勒米埃病,其临床特点是由原发性口咽部感染引起的颈内静脉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伴转移性脓肿形成.致病菌通常为坏死梭杆菌,好发于健康青壮年,常累及头部、颈部和胸部,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初在1900年由Courmont等[1]所描述;而后于1936年,由Lemierre[2]报道了一系列口咽感染厌氧菌脓毒症而得名.

    作者:屈东强;许汪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38例NRDS患儿,根据患儿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儿接受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h各项临床指标及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9%(16/1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12、24h的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12、24h的PaC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起效快,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于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51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5例.研究组儿童于臀部肌肉注射疫苗,对照组儿童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疫苗.研究组共接种535剂次,对照组共接种523剂次.结果 研究组采取臀部肌肉注射的儿童中,16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99%.对照组采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的儿童中,4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白破疫苗在臀部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作者:雷志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8例,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0%,对照组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氨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可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忠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系统重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而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O2、PaCO2及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总有效率80.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荣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6例经痰敏试验确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选用头孢呋辛钠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两个疗程,两疗程间隔2d.分别从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景旭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儿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例CAH患儿的资料.结果 14例患儿中,8例误诊为败血症、抗感染治疗无效;1例新生儿疑为颅内感染;2例男性年长儿误诊为性早熟;3例女性患儿误诊为两性畸形.综合实验室数据终确诊CAH(失盐型10例,单纯男性化4例).经治疗后患儿血钠上升,血钾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纠正.结论 对于新生儿及小年龄婴儿,详细的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尤其是胃肠道症状不明显患儿.年龄较大的患儿常以性早熟就诊,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可减少误诊.

    作者:刘铁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肾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试验组辅助采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治疗1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血压的控制情况,对血生化、尿生化的变化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5周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比对照组(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清钾(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ER、SCr、BUN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K+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UAER、SCr、BU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试验组6例干咳,2例血尿酸中毒,1例痛风及1例血尿酸升高,共计10例,发生率10%;对照组患者9例血糖控制不稳,8例头晕、头痛,5例血尿酸中毒及1例痛风发生,共计23例,发生率为23%.结论 采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的效果更明显,且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和肾功能,采用协同降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保护靶器官,降低了治疗费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付连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经阿托品治疗,观察组经长托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血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100.0%(45/45)高于对照组91.1%(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托宁可以有效的改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好,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董爱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发生慢血流的原因与治疗

    目的 研究分析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过程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产生慢血流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本科室进行急诊PCI治疗的30例AMI患者.结果 入选30例AMI患者经手术均成功开通罪犯血管,符合标准:残余狭窄<20%,获得TIMI3级血流,操作成功,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术中4例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TIMI2级,其中上腔静脉(LAD)病变3例,右冠脉主干(RCA)病变1例,4例慢血流患者立即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ml,其中1例同时注入硝酸甘油200μg,重复造影,证实慢血流消失,血流TIMI3级.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治疗,1周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急诊PCI术中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班和硝酸甘油法治疗AMI引起的慢血流效果较为满意,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作者:刘全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米氮平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米氮平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治疗失眠症状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氮平,疗程均为4周.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夜间睡眠与日间睡眠时间比值进行评定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判定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2.72%高于对照组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PSQI评分,研究组评分治疗后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研究组TESS量表得分(4.04±0.88)分,对照组得分(3.89±1.0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普唑仑与米氮平联合使用,有效快速控制失眠症状,同时不良反应亦不明显大于单药使用,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赵德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别嘌醇片引起毒性皮肤坏死松解综合征一例病例分析

    别嘌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使尿酸生成减少,也有助于痛风结节及尿酸结晶重新溶解,还可通过对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酸转换酶的作用,抑制体内新的嘌呤合成,是目前惟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中皮疹的发生率为3%~10%,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也可为水疱性反应等.罕见剥脱性皮炎和表皮坏死,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性反应,甚至可导致死亡[1].本研究对临床工作时发现的别嘌醇片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李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诊治和措施,提高救治率,减少患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其临床抢救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5例患者经急救诊治,治愈13例(86.67%),死亡2例(13.33%),其中死于失血休克的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1例.就诊患者在受伤30min~1h就诊死亡1例,>1h就诊死亡1例.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早期的现场急救和初级生命支持十分关键,应该尽快明确诊断,正确果断迅速进行处理.

    作者:刘丽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2年2-11月接收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105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A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正常剂量25mg/d,B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小剂量12.5mg/d,C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小剂量5mg/d,所有病患需在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 3组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治疗后与治疗前均有缩小,治疗后B组与A、C组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正常.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较佳,在临床应用中是不错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漫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