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凤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六味地黄丸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脉压及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脉压和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在脉压和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肾功能稳定,没有出现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六味地黄丸应用于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楼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具有活血柔肝之效的灵丹顺肝汤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门诊或者住院部收治的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45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灵丹顺肝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4项(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以及层黏连蛋白)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患者肝纤维化4项(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以及层黏连蛋白)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柔肝法治疗慢性肝炎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肝炎纤维化状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景.
作者:王颜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首诊诊断为十二直肠溃疡的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选择标准三联疗法,观察组选择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治疗疗效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d后复查,观察组HP检验均为阴性,清除率100.00%(43/43);对照组35例PH阴性,清除率为81.40%(3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7d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出现,主要为便秘、腹胀等胃肠道反应,但症状较轻,均可耐受,对照组出现6例(13.95%),观察组出现8例(18.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疗效满意.
作者:温伟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经胃镜确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72例,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静脉滴注,12 h/次;治疗组奥美拉唑静脉滴注,12 h/次.疗程均为5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查胃镜,统计镜下愈合率.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胃镜有效率及3年复发率(94.4%、91.7%、8.3%)均优于对照组(77.8%、72.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控制性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临床症状等的差异,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较治疗前降低,两组在总体疗效及C反应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常规、血气分析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配合解痉、化痰、平喘、抗感染、吸氧等措施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总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穆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接收的因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被收治入院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斯特钠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之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与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杜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法化疗治疗胃癌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15例,对其加强心理护理以及综合治疗过程中的多环节护理,观察护理结果.结果 本组115例经过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法化疗治疗胃癌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有效82例,显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91%.灌注过程顺利,未发生管道周围感染和脱落现象.结论 针对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方法对胃癌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减少化疗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从心理和生理上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化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韩东月;张丽红;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胸部创伤低氧血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总结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胸部创伤合并低氧血症的126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 126例伤者,121例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118例伤者治愈出院,6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其中14例伤者由于护士及时发现呼吸频率增快,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继而出现呼吸窘迫,立即报告医师,早期给予气管插管,转ICU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出院.结论 护士严密观察、积极护理可维持呼吸道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是抢救胸部创伤患者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孔桂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氯胺酮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在本院进行包皮环套术治疗的患儿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观察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有变化,观察组患儿术中的呼吸和心率均较术前降低,且术中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平均诱导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苏醒过程躁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麻醉不仅可以明显增强术中和术后的镇痛作用,提高麻醉效果,还可以尽量减少异丙酚的使用剂量,减少产生不必要的不良反.
作者:隗洁琼;洪小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妊娠高血压产妇的护理经验,加强对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1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28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产妇均平安生产,其中3例重度产妇发生了先兆子痫,经药物治疗得到良好的治疗,产妇血压恢复正常.结论 实时病情监测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来说十分重要,可明显提高此种疾病的康复率.
作者:兰峰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38例NRDS患儿,根据患儿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儿接受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h各项临床指标及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9%(16/1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12、24h的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12、24h的PaC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起效快,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胰岛素(INS)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不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荆门市康复医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妊G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0例.分别采取皮下注射INS和胰岛素泵治疗.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INS用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INS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且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胰岛素注射,可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官林;郭清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创伤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34例创伤后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发病原因、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前Scr和BUN水平分别为(699.4±321.1)μmol/L、(32.3±12.8)mmol/L,治疗后分别为(415.2±234.3)μmol/L、(24.2±13.0)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透析与晚期透析各项评分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器官功能不全和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创伤后急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临床治疗期间加强对二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早期透析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
作者:蒋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010-2012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分析其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选择2010-2012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资料,对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平均日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中销售金额占首位的是注射剂,以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氟罗沙星注射液列居前3位,用药频度高的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左氧氟沙星片用药频度排名基本靠后.2010-2012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注射剂所占比重较大,片剂较小.结论 2010-2012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基本合理,符合抗生素的应用原则,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把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以大限度保证用药合理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在检测血小板抗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77例,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和传统方法分别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到56例(72.7%)PAIgG阳性,39例(50.6%)血浆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总阳性率91.6%;传统方法检测到46例(59.7%)PAIgG阳性,25例(32.5%)血浆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总阳性率75.1%.利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时,随着血小板减低程度的增加,血小板相关IgG及PAIgM的荧光强度也显著增加,利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阳性率高于传统方法检测.结论 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在检测血小板抗体中极具优势,需血量少、检测结果准确、可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对医生提出有效地治疗方案有指导性意义,可作为临床检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魏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重症监护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延迟肠内营养),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治疗14、28d血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判定,及观察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治疗14、28d,试验组血糖低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并发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评定预后(出院)较好试验组20例高于对照组14例(P<0.05).结论 重症监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法可使患者出现败血症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降到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经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及护理后,有效5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2%.结论 对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不仅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刘明珠;侯春凤;刘宝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7月-2013年12月接诊的4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支原体肺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0mg·kg-1·d-1加入250ml 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患儿(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肝功能都很正常,治疗后两组少数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轻度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一段时间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较好,治疗期限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其临床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徐子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有晚期癌痛的结直肠患者的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7月本院有晚期癌痛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晚期癌痛组和晚期肠癌组,每组41例.对晚期肠癌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晚期癌痛组进行中西一体式护理.对比晚期肠癌组和晚期癌痛组的疼痛度、生活质量.结果 进院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判定值晚期癌痛组比晚期肠癌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癌痛组出院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都低于晚期肠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晚期癌痛组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的情况比晚期肠癌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一体式的护理能使有晚期癌痛状况的结肠癌者的痛楚度得以降低,并使之身心收益,终优化生活质量.
作者:陈万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重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4月来本院治疗的64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在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之后,64例患者中,55例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并出院,9例患者死亡,好转率为85.9%.结论 重型肝炎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使得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丹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