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燕
目的:贝伐单抗在结肠癌化学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OO9年3月-2O12年1O 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8例,对应用化学药物贝伐单抗治疗结肠癌的患者进行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应用分析,实施心理护理、贝伐单抗毒副作用的护理。结果应用化学药物贝伐单抗治疗结肠癌的患者68例经过贝伐单抗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应用分析,合并心理护理、贝伐单抗毒副作用的护理,有效6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结论应用化学药物贝伐单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通过对贝伐单抗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应用分析,且合并心理护理、贝伐单抗毒副作用的护理,不仅有效降低了结肠癌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且恢复了患者对生活的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刘明珠;张秀丽;刘宝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借助静脉配置中心平台对医院外科病房开展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统计外科病房2O1O-2O12年PIVAS输液处方1147752份,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点评及统计分析。结果2O1O-2O12年 PIVAS输液处方分别为324212份、387271份、436269份,其中不合理用药医嘱分别为6O26份(占1.86%)、5343份(占1.38%)、4433份(占 O.97%),不合理用药医嘱逐年下降,其中干预效果为明显的是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率也逐年下降,分别为97.1%,63.9%,31. O%。结论临床药师借助 PIVAS 平台对静脉医嘱进行审核,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彭金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O11年7月-2O12年7月本院急诊科及妇产科诊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O 例,均接受经阴道及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共检查异位妊娠46例,急性盆腔炎25例,不全流产21例,黄体囊肿破裂1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联合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6%、1OO. O%、95.2%、93.3%、87.5%和1OO. O%,总体诊断符合率达95.8%。联合超声对妇科急腹症诊断符合率达95.8%,高于经腹部超声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联合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春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癫痫强直性阵挛发作患者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拉莫三嗪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O1O 年3月-2O13年3月本院收治的癫痫强直性阵挛发作患者12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一用药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是治疗癫痫强直性阵挛发作的有效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国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早期预测的价值。方法2OO8年5月-2O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O 例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按其是否发展为 MODS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体温、WBC 计数、C 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入院24h 内血清 PCT 水平评分。结果入院24h 内观察组 PCT 评分(3. O ± O.7)分,对照组(2.2± O.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 WBC 计数、CRP、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 PCT 水平较传统炎症递质在 MODS 患者早期诊断中更有价值。
作者:肖安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左金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OO9-2O11年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O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O 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O 例,采用左金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24h 胆汁反流总时间及反流次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 O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胆汁反流总时间和胆汁反流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左金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胆汁反流程度。
作者:林金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便降低新生儿惊厥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本院儿科2O1O 年5月-2O13年4月收治的98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其常见的病因、急救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98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惊厥的首位原因缺氧缺血性脑病为39例,占39.8O%,其次为颅内出血18例,占18.37%,破伤风11例,占11.22%;化脓性脑膜炎9例,占9.18%;低血钙和低血糖各为7例,占7.14%;原因不明7例,占7.14%。结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是缺血缺氧性脑病、感染、低血钙和低血糖,在及时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新生儿惊厥及后遗症的发生减少。
作者:苏长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O1O 年1月-2O1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即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分别从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鲍世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O11-2O12年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56例正常人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从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功能和血小板(PLT)计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GGT、TBA 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时间延长,PLT 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患者血清 CHE、FIB 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针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可有效的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以及预后,较为全面的掌握患者疾病的发展趋势,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微微;冯实;焦冠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干扰素与肌肉注射干扰素两种给药途径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O13年1-1O 月收治的1O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6O 例,两组患儿均采用α-2b 干扰素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α-2b 干扰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给予常规退热处理至体温为38℃左右时采用α-2b 干扰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凋谢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给药方法治疗手足口病较肌肉注射给药的临床效果更为可靠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彩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危早孕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的科学性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O1O-2O12年接收的高危早孕药物流产6O 例患者作为 A 组,选取同期通过正常药流的6O 例患者作为 B 组进行系统性对比。A 组选择正常药物,B 组选择高危药物。结果与 A 组患者比较,B 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高、胚囊的排出时间短、阴道出血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盆腔感染以及转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住院时间、患者总满意率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高危早孕药流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在一般的药物流产护理的基础上,应该针对高危药物流的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同时在高危早孕药物流产前要做好准备,对患者地用药情况必须进行科学指导,观察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
作者:金绍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左旋肉碱既非基本营养素又非维生素,但却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因子。本文从左旋肉碱在脂肪酸代谢的角色、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左旋肉碱作为外源性给药时的药理作用。
作者:徐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区别,评价两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OO8年6月-2O12年6月收治的18O 例 T2DM,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与格列齐特组。瑞格列奈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三餐前服用;格列齐特组每天早餐给予1次格列齐特,两药均依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糖水平调整用量。疗程12周,监测 BMI、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 血糖(OGTT 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记录不良反应及低血糖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 BMI、FPG、OGTT 2hPG 及 HbA1c 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瑞格列奈组轻度胃肠道反应17列(18.89%);餐前低血糖有11例(12.22%)。格列齐特组轻度胃肠道反应29例(32.22%);餐前低血糖有17例(18.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孙幼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眼睛护理程序在眼睑闭合不全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O11-2O13年本院收治的9O 例运用眼睛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的患有眼睑闭合不全的危重患者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期同病症患者9O 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措施对眼睛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病率(5.5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3O. O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眼睛护理程序对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有效降低了危重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简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O11年3月-2O13年7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对照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出院时间及术后骨痂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优13例,良好9例,差1例,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95.7%;对照组患者中优9例,良好6例,差8例,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2±3.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5±3.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观察组患者骨痂愈合时间为(1O5.5±8.5)d,对照组患者骨痂愈合时间为(13O.2±7.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使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项炳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领域。血液透析技术在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血液透析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和治疗风险,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广泛重视。本文全面叙述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和指导。
作者:邵海萍;刘雪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O1O 年4月-2O12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系统重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PaO2、PaC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护理后观察组的 PaO2高于对照组,PaCO2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刘荣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甲硝唑缓释药膜与碘甘油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O12年1月-2O13年1月就诊的6O 例牙周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O 例)和试验组(3O 例)。对照组使用碘甘油治疗,试验组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O. O%)低于试验组(9O. 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在牙周炎临床治疗中使用甲硝唑缓释药膜能有效抑制和杀死细菌,创造稳定的口腔环境,终起到治愈患病的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新版指南推荐使用更为全面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计算器 CHA2DS2- VASc 评分取代 CHADS2评分来评估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卒中风险。CHA2DS2- VASc 评分系统,即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些指标来评估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这些指标分别是 C:充血性心力衰竭;H:高血压;A2:年龄≥75岁(双倍计分);D:糖尿病;S2:卒中、一过性缺血发作或血栓栓塞(双倍计分);V:血管性疾病;A:年龄65~74岁;Sc:性别分类,即女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O11年1-6月即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前和2O12年1-6月即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后本院住院、门诊抗生素的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生素预防使用率进行分析,观察变化情况。结果实行抗生素分级管理后,住院、门诊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及Ⅰ类切口手术抗生素药物的预防使用率均比前一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结论抗生素分级管理应用于医院用药系统中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上进行普遍的推广使用。
作者:任长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