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保;王笑峰;马忠兵;罗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的视网膜病变治疗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20例(189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行散瞳眼底检查,45例(79只眼)因严重白内障眼底窥不清.65例(90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其中60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1~2期;30只眼属于3~5期,白内障手术前对其可见区域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102例(157只眼)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白内障手术后有112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包括术前曾行此检查的90只眼),对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期病人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4~5期病人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 白内障术后眼底造影检查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期40只眼,3期45只眼,4~5期共27只眼.10只眼放弃治疗,62只眼单纯行激光治疗.光凝治疗后随诊6~12个月,4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1只眼注入硅油.其他病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网膜病变未见明显进展.26只眼发现黄斑水肿明显,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 mg.结论 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及时检查眼底,积极治疗,可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
作者:梁敏;纪惠谦;李宇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于Ⅲ、Ⅳ度内痔或混合痔,常需要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治疗并发症多.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的方法治疗此病,与传统的手术相比,RPH减轻了术后疼痛,减少了术后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降至极低水平.2007年10月~2008年4月,我院共完成RPH手术116例,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徐惠霞;纪恒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肿瘤是不受机体生理调节的新生物,由于肿瘤生长以及由此产生的机体代谢变化,使得肿瘤病人的能量代谢具有特殊性.利用静息能量测定仪测量肿瘤病人治疗前后的静息能量,对于探讨肿瘤病人代谢特点,指导临床营养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肿瘤病人静息能量代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沈丽;陈栋;周岩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医院医疗信息的现代化管理也日益成熟.医院医疗信息多且分散,医疗质控指标手工处理,信息反馈监控不及时,都迫切需要信息管理工作确切、实时、快捷、清晰.
作者:辛莉莉;崔琳;陈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腰椎置管外引流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疾病的手段之一,可改善病人的头痛、高热以及脑膜刺激征,并可减少继发的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引起的严重的继发性脑损害.但是腰椎外引流管使用时易出现引流管脱落、打折堵塞,甚至由于接头处漏液继发颅内感染和导致气颅.2004~2007年,我科对46例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人采用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梅花;刘学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诊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配合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20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术中给予相应的配合及护理.结果 206例病人有200例明确诊断,189例内镜下止血成功.结论 急诊内镜是诊断和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护士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诊断和治疗中的配合与护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光兰;王淑春;纪华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病变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对结肠腺瘤和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病变组织匀浆中PGE2含量.将结肠腺瘤及结肠癌术后病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及谷维素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2组复发率.结果 术前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病变组织中的PGE2含量分别为(143.40±18.32)、(184.52±21.21)、(242.43±23.40)ng/g,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52,q=13.79~33.22,P<0.05).术后6个月,阿司匹林治疗组复发率与谷维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PGE2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阿司匹林有一定预防结肠腺瘤及结肠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作者:常增民;孙兆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在妇科不孕不育治疗中,促排卵被广泛应用,而且随着促性腺激素药物的快速发展,促排卵的方法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甚至有滥用的趋向.随着促排卵的广泛应用,有关促排卵副作用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从促排卵对黄体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胚胎质量的影响三个方面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石磊;尹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Rab27A在4种人乳癌细胞中的定位、表达情况,初步研究Rab27A表达对乳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Rab27A mRNA在4种人乳癌细胞MCF-7、MDA-MB-231、MDA-MB-435和MDA-MB-435HM中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Rab27A mRNA在人乳癌细胞MDA-MB-231、MDA-MB-435及MDA-MB-435HM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MCF-7中的2.1、3.4和6.9倍,差异有显著意义(F=17.74~136.23,P<0.05、0.01);Rab27A蛋白在人乳癌细胞MDA-MB-231、MDA-MB-435及MDA-MB-435HM中的表达分别是MCF-7中的2.8、4.9和9.2倍,差异有显著性(F=37.74~154.29,P<0.05、 0.01). Rab27A蛋白弥散性分布于MCF-7、MDA-MB-231和MDA-MB-435细胞浆中,MDA-MB-231和MDA-MB-435中又可见Rab27A蛋白在核周凝聚.结论 Rab27A表达可能与乳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有关.
作者:徐鹏;刘松岭;孙国锋;曹明智;马学真;王劲松;李文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和多层螺旋CT(MSCT)对鼻区骨折诊断价值.方法 42例鼻外伤病人均行侧位CR和横轴位MSCT检查,每个MSCT图像被拆薄,并行二维和三维重建,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CR和MSCT对鼻骨骨折和鼻区非鼻骨骨折的诊断,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χ2=14.06、42.80,P<0.01).结论 MSCT对鼻骨骨折,尤其是鼻区非鼻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CR,是目前诊断鼻区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姜传武;刘学军;徐英宝;李文华;隋庆兰;许波;石祥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72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儿及50例正常儿童分别作为病儿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液中锌、铁、钙、IgA、IgG、IgM、C3、C4含量及T细胞亚群,调查有无基础疾病、母孕期情况、出生喂养史、生活环境、有无过敏体质、有无治疗不规范记录,记录相关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锌、钙、铁缺乏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存在、早产、母亲生育年龄偏大、居住环境及过敏体质相关.结论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有基础疾病者应尽早治疗.
作者:王业军;顾华丽;阿爽;王丽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一种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选择雄性大鼠46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23只大鼠在左侧T6~11椎间关节处,手术置入特制的硅胶片,制作胰腺自主神经刺激大鼠模型;对照组23只大鼠仅行左侧T6~11椎间关节处切开手术.普通饲养28~45 d,期间分别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实验结束腹腔麻醉取大鼠胰腺作β细胞内颗粒病理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变慢,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69~16.66,P<0.05).模型组大鼠胰腺β细胞内颗粒减少.结论 脊神经刺激可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为中医推拿整脊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科学实验模型.
作者:于兆华;陈福香;于尉杰;宫丽莉;王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30例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30例体检者血清CRP、Fbg的含量,同时测定其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COPD 病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CRP及Fbg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51.61、70.45,q=7.12~22.40,P<0.05、0.01). 急性发作期病人治疗后处于缓解期时CRP及Fbg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20.06、9.61,P<0.05、0.01).血清CRP及Fbg水平与FEV1%及PaO2均呈负相关(r=-0.82~-0.68,P<0.01).结论 检测血清CRP、Fbg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病情和疗效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罗向军;郭彩宏;李芳芳;刘同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有其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结构特点,同一病例不同区域之间差别很大,肿瘤主要由呈无结构性增生的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形成交替分布的半富细胞区和疏松细胞区,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肿瘤细胞间血管丰富,管壁胶原纤维化.免疫组化显示CD34(+)、CD99(+).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于胸膜外其他部位,多数病例临床上呈良性经过,约10%~15%出现不典型性和恶性变.
作者:杨爱清;赵斋川;邓双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早期需行大量液体复苏治疗,而液体量的控制是临床治疗工作的难点之一.2002年9月~2006年9月,我科采用大量液体复苏治疗SAP 23例,治疗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广;姜英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A组,n=20)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n=20).A组于丙泊酚给药前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0.6 μg/kg,B组于丙泊酚给药前缓慢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中丙泊酚用量、病人意识消失和定向力恢复(用药结束至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发生宫缩痛的例数.结果 B组用药后MAP、HR、RR高于A组,丙泊酚用量少于 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2.043~7.430,P<0.05). A组5例病人术后发生宫缩痛,B组0例.两组病人SpO2和意识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t=2.626,P<0.05).两组病人术中均无呼吸抑制.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都是安全有效的,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侯希芳;孙晓燕;于文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对不同程度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角膜碱烧伤病人17例(17眼),Ⅱ度7眼,Ⅲ度8眼,Ⅳ度2眼.均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覆盖角膜、结膜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病人的视力、角膜、结膜、睑球粘连、角膜新生血管等情况.结果 Ⅱ度7例(7眼)术后角膜透明,视力较术前均提高0.2~0.4;Ⅲ度8例(8眼)术后角膜见云翳和斑翳,视力较术前均提高0.1~0.3.上述15例均无睑球粘连及角膜新生血管长入.Ⅳ度2例(2眼)术后角膜溃疡面瘢痕化,有新生血管长入,视力无提高.结论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早期眼碱烧伤效果显著,术后视力恢复佳,可以减少瘢痕及新生血管发生,能很好地预防睑球粘连.
作者:李宇航;陈尧;张国文;李思珍;曹景;唐艳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对32例行EECP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做HRV检验,并与正常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 反搏后7 d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邻近的两个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率(PNN50)、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与反搏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10~3.850,P<0.05);反搏后SDNNind、rMSSD、PNN50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杨泰生;张新利;于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39例(43眼) 白内障手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病人给予前房注气或粘弹剂顶压复位等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角膜恢复情况.结果 角膜后弹力层复位后,39例病人43眼角膜均恢复透明,未出现视力功能障碍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手术中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及视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国文;曹景;唐艳辉;李宇航;李思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性质肠神经活性物质在淤血性肠炎反应中的变化,为临床诊治肠功能紊乱提供依据.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工夹闭实验组兔门静脉1 h,造成肠淤血炎症反应.12 h后处死动物,距幽门15 cm 处切取小肠标本,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脑啡肽(ENK)、神经降压素 (NT)、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ENK、N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8.067、4.174,P<0.01),而实验组VIP、NPY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960、1.976,P>0.05).结论 在淤血性肠炎反应中,兴奋性神经递质ENK、NT的表达明显升高,而抑制性神经递质VIP、NPY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表明该过程中肠神经系统以兴奋性作用为主.
作者:李伟华;夏玉军;朱延朋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