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处方分析

冯菲

关键词:门诊处方, 处方分析, 规范
摘要:门诊处方的书写用药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及医院合理用药的发展,我院对2013年12月门诊处方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胸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及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3%,对照组复发率为4.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比开胸手术用时短、微创、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2种方法均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因此电视胸腔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临床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患者在原有高血压导致的脑动脉异常的基础上,由于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的疾病。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的一种,也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是在第1次出血后,再次或者多次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病,再出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预后效果较差,多数患者术后不能自理。所以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也是目前临床高血压脑出血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我院2010-2013年共收治脑出血患者98例,其中有24例再出血,笔者结合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秦本炅;王英;邓玉冉;房德永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69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行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34例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强度、术后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和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疼痛、并发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且不易复发。

    作者:罗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宜都市药品不良反应224例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宜都市3年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24例 ADR 报告,对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ADR 报告中,以≥3种药物联合使用发生 ADR 的比例高,占60.3%;静脉滴注易导致 ADR,占总例数85.3%;抗感染药的 ADR 居首位,占43.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1.5%。结论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患者过敏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 ADR 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戈复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 Hp 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三联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p 根除率分别为97.7%、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 Hp 阳性十二指肠溃疡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埃索美拉唑三联起效更快。

    作者:张咏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9例临床分析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骨科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由于老年患者肌力减退、骨质疏松、稳定性较差,易发生跌倒,外力直接冲击股骨颈,易引起骨折,若治疗不当可出现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予早期手术治疗。为减轻患者伤后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我院对2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增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断奶期婴儿喂养

    随着年龄增长婴儿逐渐长大,母乳的质和量渐渐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同时婴儿消化吸收功能逐渐完善,乳牙萌出,已能适应流质并过渡到半固体和固体膳食。因此,应借此训练婴儿的咀嚼和吞咽功能,同时为断离母乳做好准备。断离母乳是一个过程,对婴儿和母亲都是一件大事,双方都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断奶能够适应,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

    作者:刘金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诊断明确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先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盐酸吉西他滨1000mg/ m2,奈达铂50mg/ m2;1周后复查血常规,指标正常即开始行三维适形放疗 DT:46GY/23f ~50GY/25f;1个月后行第2次 BAI,方案同前;后再次行 CT 定位,根据肿瘤缩小情况,调整放疗计划,给予缩野后肿瘤局部二程加量放疗20GY/10f ~24GY/12f。2次计划放疗均按照单次计量2GY,每周5次进行。放疗总剂量至60~70Gy/30~35f/6~7周。结果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疗效,CR13例(21.6%),PR37例(61.6%),SD 7例(11.6%),PD3例(5%)。总有效率 CR + PR 为83.3%,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4/57)、26.3%(15/57)。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二程加量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明显提高生存率,未增加放疗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波;李晓敏;李二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桡动脉血采集进针方法的对比分析

    临床经常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缺 O2和 CO2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士接触到动脉血采集也相应增加。临床采集动脉血气分析血标本主要从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而桡动脉为体表暴露部位,位置表浅故进针角度小,贴近桡骨而易压迫止血及观察出血情况,采血方便,因其对患者的损失较小,适于反复多次采,故而桡动脉采血在工作中较为常见。我科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采用40度角进针采集动脉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晚期肿瘤患者对同室病友死亡的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

    晚期肿瘤患者并发症多,心理十分脆弱,并且拥有绝望矛盾复杂的心理变化,承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1]。每当病区中有病情突变者进行抢救或特护时,同病区或同病室的特别是与其同病的其他患者,往往会表现出紧张、恐惧、绝望的心理状况,致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死亡。医护人员应重视此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田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52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的诊治体会和临床认识。方法新生儿衣原体肺炎患儿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且程度较轻。对照组胃肠道反应较重,且针头处局部刺激症状重。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姣珍;宋红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GSK 启动复方药 Relvar 里程碑Ⅲ期 SUMMIT 研究

    葛兰素史克(GSK)与合作伙伴 Theravance 公司3月13日联合宣布,有关新复方药 Relvar Ellipta(fluticasone furoate/ vilanterol, FF/ VI,美国商品名为 Breo Ellipta)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Ⅲ期研究 SUMMIT 已完成患者招募工作。该项研究现已招募约1.6万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研究的目的是调查 Relvar/ Breo Ellipta 用于伴有心血管疾病(CVD)或 CVD 风险升高的中度COPD 群体时,对全因病死率(all cause mortality)的影响。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按其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给予2组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处理,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FMA、MBI、生活质量及 Lind-mark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少致残率,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时开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属一种人体全身进行性的代谢性病症,此症通常起病较为隐匿,且早期无明显的病症表现,通常只在身体检查及出现明显身体症状时才被发现。但此病因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且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危险性疾病之一[1]。而就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率都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肿瘤的几率升高,而肿瘤的发生又导致糖尿病的恶化[2]。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增多,患者死亡率远比单纯的肿瘤患者高。对该类患者进行合理优质的临床护理意义巨大,是降低患者死亡率,保证患者顺利手术和痊愈的重中之重[3]。笔者将我院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进行总结,以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彭兴梅;李爱国;杨爱红;彭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ICU 患者抗感染药物用药调查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发挥的作用,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以1例 ICU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重症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针对医师药品品种的选择、剂量调整、使用方法等实行全程药学监护,为患者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议。结果药师提出的合理化治疗方案虽然几遭医师异议,但终采纳,效果良好。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实行全程药学监护,能有效减少药物滥用,对合理、安全用药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张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90例 CHD伴高 Hcy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天3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5mg/ d、维生素 B12500μg/ d。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心电图和血清 Hcy 水平改善情况。结果2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心电图改善率和血清 Hcy 水平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高Hcy 血症,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和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孙伟青;邢丛丛;王芳;黄丽琴;王英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农村利用中药渣在消毒等方面研究初探

    目的:探讨中药渣在农村消毒方面利用的价值。方法从5个村庄中抽取100户养鸡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户。试验组从粮田、牲畜圈、养花盆、厕所、泡脚、粮食作物仓等6个方面利用中药渣进行消毒和施肥。对照组不用中药渣。观察1年,对比粮田亩产量和粮食作物仓的耗粮率,牲畜圈、养花盆、厕所、泡脚等项目利用“平均评价分数”计分评价。结果试验组的粮食生产量,粮库耗粮率,养花施肥、厕所环境、牲畜圈环境、泡脚平均评价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渣在农村作为消毒应用简便易取,又能节省能源。

    作者:孟庆平;张玉芹;张永红;王英华;韩秀华;苏海飞;李换素;刘建忠;武京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肘静脉留置针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肘静脉留置针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前臂肘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7.14%(61/70),对照组的为85.71%(60/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10/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7%(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留置时间、舒适度及置管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前臂肘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输液通道畅通良好、液体流速快、导管不易脱出、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优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锦霞;曹胡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脂及血小板参数异常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小板参数异常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60例,分为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与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各180例,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糖(GLU)等水平,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 TC、TG、LDL-C、ApoB、MPV、PDW 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ApoA1、PCT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血脂及血小板参数异常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月敏;何丽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各组患者血清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 TC、TG 及 LDL-C 均明显降低,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炳堂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