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影响

刘兆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中医干预, 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干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干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内分泌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PBL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内分泌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索适合内分泌科护理的教学方法。方法将2011-2012年内分泌科实习的护生23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012-2013年内分泌科实习的护生21名作为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结合学生管床的方法。比较2组学生实习结束时考试成绩与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和综合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PBL教学法结合学生管床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查阅资料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的问题能力。

    作者:林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134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孕妇为 HBsAg 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孕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对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产前检查、分娩并定期随访的 HBsAg 阳性孕产妇382例进行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82例的孕妇在孕7、8、9月注射了 HBIG,胎儿出生后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新生儿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失败率为2%,其余375例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均为阴性,阻断率达98%。结论孕妇 HBIG 注射和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是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故应对母亲为 HBsAg 阳性的婴儿加强出生后的联合免疫,对合并 HBeAg 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儿应加强系统管理。

    作者:王维;温凯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骨科术前准备要点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骨科患者因交通事故及建筑工地事故而有所增多,多表现为身体各处的骨折,如何使患者尽快手术、挽救生命、矫正畸形、减轻痛苦、尽快康复,手术前的充分准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骨科手术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禁食、服用有关药物、剃除毛发、皮肤清洁等。充分的术前准备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2011-2012年我院骨科手术近1000例,无1例因术前准备影响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素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门诊分诊工作实践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集中的场所。混乱、嘈杂的环境给分诊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分诊是患者来院的第一站,是护理服务的前沿,分诊及时与否,不仅涉及患者能否得到快速的诊治,也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水平与面貌。如果分诊失误,可增加患者的诊治时间及痛苦,导致医患纠纷,甚至延误患者佳抢救时间,危及生命。笔者总结门诊分诊工作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心理社会因素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和社会因素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骨科卧床患者500例,根据心理与社会因素评分分为高分组97例和低分组403例,采用自制心理与社会因素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压疮发生率。结果高分组和低分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卧床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期间高分组压疮发生率为3.09%(3/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8%(37/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负性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社区开展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问题探析

    近年来,伴随我国人口增长看病难问题日益突出。要改善我国医疗部门服务压力大的困境,保证我国公民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就需要从社区医疗服务做起。社区开展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就是使社区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全科医师且每个家庭都可以每时每刻享有医疗保障及优质医疗服务。

    作者:游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双源 CT 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MB-MCA )双源 CT 的检出率及其形态特征。方法2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有胸闷不适、心悸、胸痛等症状,行双源 CT 冠状动脉(CTA)检查,共检出 MB-MCA 患者为66例。测量MB 的长度、厚度及 MCA 的压缩程度。结果 MB-MCA 的检出率为28.1%,MB 平均长度(20.9±9.1)mm,平均厚度平均(2.3±1.0)mm;MCA 平均压缩程度为(37.9±16.7)%;MCA 压缩程度与 MB 的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 =0.61,P =0.001),与 MB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r =0.22,P =0.551);MB 的厚度与 MCA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 r =0.19,P =0.121)。结论双源 CT 下冠脉造影可用于 MB-MCA 的诊断,可清楚显示发生 MB 的部位及长度、MCA 压缩程度,是一种可靠的诊断辅助手段。

    作者:李萍;张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在细菌性结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用药7d 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7d 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作者:刘吉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抗 T 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2年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2例,应用抗 T 细胞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对患者进行了5~12个月的随访,总有效率为80.77%(42/52)。结论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来说,应用抗 T 细胞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而且副作用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海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医改政策下高校校医院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校医院的发展环境也发生着转变。本文就当前高校校医院发展的环境改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高校校医院只有发展、维护好现有的保障基本医疗、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尽快建立起与国家医疗改革同步发展的高校医疗体系,才能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万玲玲;黄友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老年妇女骨性膝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中老年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急剧下降与缺乏,体内钙、磷代谢严重失衡,极易发生骨性膝关节疾病。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构成膝关节面,半月板等软骨以及前后交叉韧带,关节囊组成非骨性关节面。由于膝关节是人体负重大的关节,容易引起关节面粗糙不平,关节腔变窄,韧带松弛,这些都是造成骨性膝关节炎的重要病因,体质量增加,加上中老年女性在绝经后大都发胖,更加重膝关节的负担。因此,膝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且发病年龄比男性早。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肝肾同源,筋骨相连。肾精盛,骨髓充,可供骨营养使骨坚实;肝藏血,供给筋骨活动所需血液使之屈伸灵活。女子中年以后肝肾精血逐渐虚弱,绝经以后肝肾功能更衰,筋骨失养[1]。我科采用中医治疗并加强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意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术式选择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青光眼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3例(87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Ⅰ组42例(44眼)和Ⅱ组41例(43眼),Ⅰ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Ⅱ组采用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水平、角膜内皮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2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Ⅰ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3.64%,Ⅱ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0.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出现眼压过高症状4眼,Ⅱ组术后出现眼压过高6眼,经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2组患者经治疗后角膜内皮计数指标均得到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和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均为临床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式,应根据患者眼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妙贞;陈丽婵;甄淑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肝胆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胆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肝胆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指胆汁通过胆道系统的异常破口漏出胆道的病理过程,其发生率为0.5~2.4%[1]。胆漏出现后,往往造成医师、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慌。胆漏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处理不当也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我院在2005年7月-2012年7月共施行肝胆手术5890例,发生术后胆漏42例,发生率为0.71%。现就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吉瑞更;赵东娜;曹立瀛;刘四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90例 CHD伴高 Hcy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天3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5mg/ d、维生素 B12500μg/ d。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心电图和血清 Hcy 水平改善情况。结果2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心电图改善率和血清 Hcy 水平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高Hcy 血症,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和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孙伟青;邢丛丛;王芳;黄丽琴;王英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3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给予系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入院后预防甲亢危象发生。比较2组妊娠并发症和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子痫前期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8%、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41.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早产发生率、引产率、流产率、小于胎龄儿比例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情控制者母儿结局良好。

    作者:秦亦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中药内服和外敷以及针灸穴位治疗),疗程7~14d。2组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2组间治疗14d 后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显著,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梁惠球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克霉唑泡沫剂中克霉唑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克霉唑泡沫剂中克霉唑的含量。方法采用岛津 VP-ODS 柱(250mm ×4.6mm,5μm),以甲醇及0.05mol/ L 磷酸氢二钾溶(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 min,检测波长为215nm,柱温35℃。结果克霉唑进浓度在0.01025~0.1025mg/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1),高中低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100.8%和97.8%(n =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复方克霉唑泡沫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蓉;罗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动态测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

    目的:讨论血浆 NT-proBNP 的动态变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收集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 NT-proBNP 指标纳入研究。入选患者于入住重症监护室第0、1、3天测定血浆 NT-proBNP 水平。△NT-proBNP1以及△NT-proBNP3、△NT-proBNP3-1被定义为第1天、第3天分别与第0天比较血浆 NT-proBNP 水平变化值以及第3天与第1天比较血浆 NT-proBNP 水平的变化值。根据住院28d 死亡情况在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比较。ROC 曲线下面积比较评价△NT-proBNP1、△NT-proBNP3、△NT-proBNP3-1、NT-proBNP0、NT-proBNP1、NT-proBNP3及 APACHEⅡ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ROC 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3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预测的可靠指标。结论血浆 NT-proBNP 动态测定可能成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更有效的手段。

    作者:尹祥;汪首振;汤展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疏血通对冠脉支架介入后凝血功能及血黏滞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冠脉支架介入后(PCI)后血液凝血功能、纤溶活性、血液黏度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9-2012年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患者2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立即应用疏血通静点,对照组术后立即应用替罗非斑静脉泵入,术后第2天、第6天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介入治疗后均未出现早期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血管事件,但治疗组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黏度降低,其他各项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疏血通后通过对其凝血功能、血液粘滞度的检测,其在 PCI 术后可有效改善内皮功能和纤溶活性,从而可预防冠脉 PCI 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避免 PCI 术后心脏时间的发生。

    作者:乔福斌;和清林;张成军;何艳丽;陈娟;张会云;卢峰;徐炯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方式,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损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0.87%和91.30%高于对照组的39.13%和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周震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