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上皮内瘤变环形电切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王晓敏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宫颈上皮内瘤变, 环形电切术, 癌变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环形电切术(LEEP)后随访中联合检测鳞状上皮癌抗原(SCC)、组织多肽抗原(TP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K-19)对预测 CIN 癌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0例 LEEP 患者于术后随访中联合检测 SCC、TPA、CA-125和 CK-19,并行阴道镜或直视下取宫颈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癌变的金标准,计算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70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癌变27例。SCC、TPA、CA-125和 CK-19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即检出率)、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病理学检查检出率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CC、TPA、CA-125和 CK-19联合检测可较为敏感地预测 CIN 患者 LEEP 术后癌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方式,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损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0.87%和91.30%高于对照组的39.13%和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周震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门诊药学服务尝试

    随着医药体制的深化改革,医疗保障事业得以进一步完善与发展。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需要直接与病患进行交流沟通,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门诊药房不能只满足于单一的处方调剂工作,应开展全面的药学服务工作来促进和保障临床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门诊药学服务主要是处方药品调剂、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这3个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是降低用药风险、规避用药差错的前提。我院门诊药房以这3个方面为出发点进行了一些尝试,提高了一定的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茜;李涛;苏秀霞;赵聪格;王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心理社会因素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和社会因素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骨科卧床患者500例,根据心理与社会因素评分分为高分组97例和低分组403例,采用自制心理与社会因素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压疮发生率。结果高分组和低分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卧床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期间高分组压疮发生率为3.09%(3/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8%(37/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负性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硫酸吗啡缓释片在癌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硫酸吗啡和盐酸吗啡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第1、3、7天的 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 P ﹤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平均维持剂量、大剂量、作用维持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尤以恶心呕吐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种药物在缓解癌痛治疗中效果均较显著,其中硫酸吗啡不良反应较盐酸吗啡轻,安全有效,值得推荐。

    作者:闫绍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肘静脉留置针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肘静脉留置针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前臂肘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7.14%(61/70),对照组的为85.71%(60/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10/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7%(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留置时间、舒适度及置管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前臂肘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输液通道畅通良好、液体流速快、导管不易脱出、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优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锦霞;曹胡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双源 CT 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MB-MCA )双源 CT 的检出率及其形态特征。方法2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有胸闷不适、心悸、胸痛等症状,行双源 CT 冠状动脉(CTA)检查,共检出 MB-MCA 患者为66例。测量MB 的长度、厚度及 MCA 的压缩程度。结果 MB-MCA 的检出率为28.1%,MB 平均长度(20.9±9.1)mm,平均厚度平均(2.3±1.0)mm;MCA 平均压缩程度为(37.9±16.7)%;MCA 压缩程度与 MB 的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 =0.61,P =0.001),与 MB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r =0.22,P =0.551);MB 的厚度与 MCA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 r =0.19,P =0.121)。结论双源 CT 下冠脉造影可用于 MB-MCA 的诊断,可清楚显示发生 MB 的部位及长度、MCA 压缩程度,是一种可靠的诊断辅助手段。

    作者:李萍;张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干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干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兆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止骨增生丸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止骨增生丸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新止骨增生丸治疗,对照组予美洛昔康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止骨增生丸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皓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农村利用中药渣在消毒等方面研究初探

    目的:探讨中药渣在农村消毒方面利用的价值。方法从5个村庄中抽取100户养鸡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户。试验组从粮田、牲畜圈、养花盆、厕所、泡脚、粮食作物仓等6个方面利用中药渣进行消毒和施肥。对照组不用中药渣。观察1年,对比粮田亩产量和粮食作物仓的耗粮率,牲畜圈、养花盆、厕所、泡脚等项目利用“平均评价分数”计分评价。结果试验组的粮食生产量,粮库耗粮率,养花施肥、厕所环境、牲畜圈环境、泡脚平均评价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渣在农村作为消毒应用简便易取,又能节省能源。

    作者:孟庆平;张玉芹;张永红;王英华;韩秀华;苏海飞;李换素;刘建忠;武京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切口微创拇外翻截骨矫形患者术后护理

    拇外翻是由关节神经、关节肌肉出现病变所造成的,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1],另外穿鞋不适也会对骨形态造成影响,从而引发拇外翻[2]。我院对49例拇外翻患者采用了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并进行了相关的康复指导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鲁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间歇性导尿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仅2013年6~11月本院就有约50%的产妇接受了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术术前需常规禁食、禁饮、备皮、留置导尿管等。其中很多产妇对留置导尿管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尿道口存在异物感,且易引起尿路感染等。针对该情况,我们采用间歇性导尿以为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导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华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好发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钼靶 X 线检查是目前使用广泛且技术较为成熟的乳腺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经手术病例证实的4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乳腺癌患者钼靶 X线片特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京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术式选择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青光眼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3例(87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Ⅰ组42例(44眼)和Ⅱ组41例(43眼),Ⅰ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Ⅱ组采用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水平、角膜内皮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2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Ⅰ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3.64%,Ⅱ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0.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出现眼压过高症状4眼,Ⅱ组术后出现眼压过高6眼,经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2组患者经治疗后角膜内皮计数指标均得到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和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均为临床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式,应根据患者眼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妙贞;陈丽婵;甄淑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耳内镜下鼓膜穿刺鼓室冲洗治疗鼓室积血26例效果观察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外伤所致颞骨骨折合并鼓室积血的患者越来越多,以往多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或不显著,并有遗留中耳炎或鼓室粘连可能。对2008年10月-2012年8月我科共收治的颞骨骨折合并鼓室积血患者26例,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冲洗的新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波;范永强;刘伟;张艳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52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的诊治体会和临床认识。方法新生儿衣原体肺炎患儿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且程度较轻。对照组胃肠道反应较重,且针头处局部刺激症状重。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姣珍;宋红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低血钾合并原发性长 Q-T 综合征致晕厥1例

    患者,男,27岁,主因四肢无力8h 入院。患者因发热、咳嗽在当地输液治疗(予青霉素及解热镇痛药),连续输4d 后发热、咳嗽症状好转,8h 前突然出现四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急诊入院。既往曾有晕厥病史,每年2~3次,长时间﹤5min,怀疑低血糖反应,未曾诊治。否认其他病史。吸烟史10年余,每天20支左右。家族中其父亲也曾有过晕厥病史,4年前因心脏病猝死。来院后查体:T 37.1℃,P 62次/ min,R 20次/min,BP 120/60次/ min。咽部稍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2次/ min,律齐,心音有力,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双上肢肌力2级,双下肢肌力1级,无神经系统其它阳性体征。入院后急查电解质示血钾2.12mmol/ 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TC 间期0.56s,S-T 段压低,T 波低平时限延长,U 波与 T 波形成双峰波。根据上述初步诊断低钾血症,给予心电监护以40mmol/ L 浓度,以40mmol/ L 速度静脉滴注10%氯化钾,口服氯化钾注射液,在治疗3h 后,患者突感胸部憋闷、心悸,随即出现晕厥,此时心电监护呈尖端扭转型室速,立即给予吸氧、利多卡因75mg 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滴注,中心静脉置管,以60mmol/ L 的速度静脉滴注氯化钾,补镁,查血糖4.8mmol/ L,血钾2.86mmol/ L 经抢救10余 min,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意识转清,继续治疗24h 后病情基本稳定,复查血钾3.84mmol/ 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Q-TC 间期0.54s,T 波低平时限延长,U 波消失。分析病例根据患者家族史、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补充诊断患有原发性长 Q-T 综合征[1]。治疗上给予心得安10mg 口服每天3次,氯化钾餐后服。住院4d 后病情稳定复查心电图:心律64次/ min,Q-T 间期0.50s,血钾4.26mmol/ L,出院时嘱其戒烟,多吃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坚持口服心得安,定期复诊,患者半年内无晕厥发作。

    作者:张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中药内服和外敷以及针灸穴位治疗),疗程7~14d。2组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2组间治疗14d 后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显著,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梁惠球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

    患者,男,66岁,农民,主因意识不清1h 于2013年1月22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昨晚宿于有煤炉且通风不良的室内,于1h 前被他人发现意识不清,伴小便失禁,未治疗,急来我院。查体:T 36.7℃,P 90次/ min,R 18次/ min,BP 150/95mm Hg (1mm Hg =0.133kPa),SpO296%,去皮质状态,呼吸平稳,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2.5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樱桃红色,颈抵抗,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高,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跟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血碳氧血红蛋白测定阳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头颅 CT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度)。入院后给予高压氧舱、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抗自由基及对症处理,患者住院3h 后转为意识模糊,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口鼻中出现大量粉红色泡沫,查体:P 110次/ min,R 33次/ min, BP 160/100mm Hg,SpO288%,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啰音,心率110次/ min,急诊床旁 X 线检查示: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血气分析:pH 7.28,PaO26.6kPa,PaCO28.8kPa。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8L/ min)、40%乙醇加湿化瓶吸入,限制液体入量,降颅压、激素静注、强心利尿等治疗,病情无缓解,指脉氧降至60%~80%,紧急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SIMV + PEEP,潮气量420ml,呼吸频率12次/ min,吸呼比1:1.5,PEEP 10cmH2 O,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入院后第2天撤呼吸机,住院8d,出院后继续高压氧治疗1月,随访体健。

    作者:戴肖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促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317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疗效观察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2013年各年度临床科室提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疗效观察表数量逐年递减;提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疗效观察表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血液科、肿瘤科及呼吸科。结论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制度及规定严格监管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姝;李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在细菌性结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用药7d 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7d 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作者:刘吉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