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细胞介素-1β与牙周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马卫剑;彭伟

关键词:牙周炎, IL-1β, 进展
摘要:牙周炎是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破坏性疾病。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主要通过:(1)牙周致病菌及其产物的直接破坏;(2)过度的宿主反应造成的间接破坏。在宿主的反应过程中,一系列的炎性介质,特别是细胞因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胎盘滞留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指在胎儿娩出后30min,而胎盘尚未娩出者。但如胎盘全部未从子宫壁剥离,虽然胎盘滞留,在一段时间内可无出血。因此,正确地分析与处理产后胎盘滞留,能够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且可以降低产妇的死亡率。近几年来,流产及子宫内膜感染等一些外在有害因素的增加,使产妇在产后发生胎盘滞留的机会也呈逐年增加趋势。笔者对2006年1月-2013年6月份我院发生的30例产后发生胎盘滞留的原因、预防和处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梦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对临床疑似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5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 DSA、mRA 及 CTA 等检查。结果156例患者中阳性结果15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4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正常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结构,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和血栓,鉴别稳定和不稳定斑块(包块溃疡斑块),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是一种无创、实时、敏感、准确、可重复的诊断方法。

    作者:蔡晓菡;黄宁结;吴瑞明;钟嵘;沈浩霖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体会

    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病机为肝郁气滞,痰湿困脾,以至肝脾两伤,痰瘀互结,瘀滞成块。以乳房胀痛、结块,经前或经期加重为主要临床特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其临床症状,按中医辨证分型,配以自制中药粉剂外敷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解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胃肠减压的临床体会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病例120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胃肠减压在临床护理中,熟练的掌握插管的技术,做胃肠减压前后以及减压期间的护理工作,有效的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提高了胃肠道疾病的治愈率。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操作。

    作者:刘桂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下颌骨肉瘤误诊为面部感染1例

    患者,男,52岁,汉族,农民。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常感右面部肿胀,疼痛未予治疗。一个半月前,感面部肿痛加剧,常伴前额部阵发性放射样剧痛,难以忍受,遂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县医院以面部感染、冠周炎收住院。入院后予以抗炎止痛,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患者诉切开后无脓,但有较多的血样液体流出)效果不佳,疼痛加剧。2d 后又拔除右下第三磨牙,拔牙后告之此牙无牙根。疼痛无缓解,拔牙3d 后面部肿胀加剧,伴张口困难,阵发性颌部疼痛间歇时间明显缩短,持续时间长,放射样疼痛更为剧烈,县医院继续予以抗炎止痛治疗,无效,遂来本院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好,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以下颌角为中心肿胀明显,局部轻度充血,体温较高,未触及乒乓感及波动感,肿胀区中央扪及一(5×3)cm2的硬块,质硬,界不清,压痛(++),右髁状突动度减弱,右外耳道冲击感减弱,右耳屏前压痛(++),张口度2cm。右下磨牙区龈颊沟膨隆,无波动感,右下第三磨牙拔牙窝内充满了结节状,暗紫色的新生物。右下第一、二磨牙松动(++)。下颌曲面断层片示右髁状突,喙突及右下颌角及升枝处骨质呈弥漫性破坏,边缘不清,骨膜反应重,无新骨形成。术后病理诊断为:颌骨骨肉瘤。

    作者:仙扎根;房倩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心血管系统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主要与妊娠期胎儿周围环境、遗传及其他因素有关,如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发生可能与缺氧有关。有些先心病有性别倾向性。症状主要有心力衰竭、紫绀、蹲踞、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发育障碍,晕厥、胸痛等。其中60%于﹤1岁死亡。它是危害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预期寿命的重要疾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指在 X 线的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导管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介入器械不断改进,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介入室护士通过总结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探讨介入治疗中护理的内容及作用。

    作者:崔陵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010-2012年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耐药趋势。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Vitek 32细菌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 wHONET5软件。结果3年内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36株,其对12种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是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7.16%、19.96%、27.99%、29.85%;耐药率较高的是氨曲南61.19%、头孢噻肟76.31%、头孢曲松84.51%。其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从2010年55.71%升至2012年66.97%,同期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从71.42%升至81.45%,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从78.57%升至97.74%,升幅分别为11.26%、10.03%、19.17%。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从2010年43.57%下降至2012年16.74%。结论监测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对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差,还需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计划地连续监测。

    作者:彭伟;祁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技术进展

    在病理研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致病机制尚未被确定。中医诊疗认为与肝肾的亏虚以及风寒湿痰瘀有密切关系;西医诊疗认为与患者个体的状况以及过度运动等有密切关系。当前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60岁人群中约一半具有KOA 症状,75岁人群中80%表现有 KOA 症状[1]。本文就KOA 的治疗技术进行了综述,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黄献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整体化护理。观察记录2组的患者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马亭亭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致高钾血症1例

    ACEI/ ARB 类药物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引起高钾血症,合用螺内酯和补钾药时,应密切监测血钾值变化。出现高钾血症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作者:靳晓琴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E)。DVT 和 PE 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DVT 如在急性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 PTS)。DVT 是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采用介入技术治疗本病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常用治疗手段。

    作者:姚雪;潘晓琳;朱伟;王婷婷;陈丽艳;刘伟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便秘5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老年便秘患者56例,辨证分型:气虚、血虚、阳虚以及阴虚4种,药方为通舟方,10d 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4个疗程。对治愈情况进行探讨。结果56例患者中,治愈28例(50.00%),显效17例(30.36%),好转8例(14.29%),无效3例(5.36%),总有效率为94.64%。结论通舟方治疗是从根本上对患者进行医治,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15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给予甲氧氯普胺针剂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格拉司琼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程度。结果观察组0、Ⅰ级所占比例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提示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可明显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程度,经济方便,值得应用。

    作者:闫绍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儿急性阑尾炎43例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5岁儿童多见,小儿阑尾腔细壁薄,肌层组织少,一旦发生梗阻或血运障碍,极易发生坏死穿孔。因此,虽然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由于小儿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体征,且大网膜发育不全,对炎性病变的局限能力弱,一旦发生穿孔即迅速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此外小儿腹膜吸收能力强,短期内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可威胁其生命,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对持续腹痛和发热的患儿进行反复检查,以免漏诊误诊。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志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据统计,我国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患者≥400万,﹥65岁的 DHF 患者病死率每年约为15%。可见, DHF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

    作者:石吉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的出血,多由高血压引起,是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病。其起病急骤、突然,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失语和大小便失禁及去脑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并可伴有消化道出血[1]。现将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春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县级医院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误诊情况分析

    低血糖症状临床十分常见,通常容易处理;但当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一定极限时会导致复杂的的临床综合征,甚至出现昏迷,其次是表现特殊,容易误诊;同时严重而长时间的低血糖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使脑组织细胞的损害不可逆,一旦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干预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发生临床死亡。现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低血糖昏迷患者误诊情况进行和分析。

    作者:吕鸣;周观彦;范红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利福平辅助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将110例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利福平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X 线、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和消失、胸片或肺 CT 阴影减轻或消失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对缩短发热时间、减轻咳嗽等症状、促进啰音消失、降低平均住院日,有明显疗效,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小,患儿及家长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秀玲;崔占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后护理

    梗阻性黄疸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常出现的症状,由于在疾病的晚期肿瘤浸润、压迫其周围的胆管引起堵塞,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患者可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1]。临床上针对恶性胆道梗阻多采取姑息治疗,而经皮肝胆管引流( PTCD)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因此是姑息治疗的主要措施。PTCD 术后的护理是其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2]。我院对4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了 PTCD 术,术后加强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护理体会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病率大约为1%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输卵管妊娠常见[1]。化学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输卵管妊娠,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常用甲氨蝶呤( mTX)[2],近年来,我院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58例异位妊娠,并给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烁;何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