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焕月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EA)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本科择期行骨科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组(观察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及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采用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以及术后 EA 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作为麻醉诱导用药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可以减少对心血管的影响,可使老年骨科患者较快苏醒,且对于术后 EA 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作者:高振意;虞雪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68例急诊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评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娩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史庆绮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对产后血压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围生期进行全程干预,包括围生期护理干预和药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产后40d 血压恢复正常情况、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以及半年后高血压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40d 高血压恢复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半年后观察组高血压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围生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护干预,可促进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减少产后并发症以及高血压复发,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冯秀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及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5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早期(≤3d)进行显微手术者30例,晚期(﹥3d)进行显微手术者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致残率、植物生存状态和病死率与晚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较入院时增加,且早期手术组大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交通破裂动脉瘤及早进行显微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应该得到临床重视。
作者:李冠军;陈亚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加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并加用加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1%(20/27),高于对照组的33.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作者:范晋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院内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15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院内护理)65例和对照组(家庭护理)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患者置管后接受院内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接受家庭护理,护理措施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院内 PICC 置管护理较家庭护理引发置管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罗泳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筋骨草皮肤抑菌液对痹症患者抗炎镇痛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痹症患者,使用筋骨草皮肤抑菌液治疗,通过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并观察用药前后疼痛强度来评价其镇痛作用。结果与用药前相比,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疼痛强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筋骨草皮肤抑菌液对痹症的抗炎、止痛效果显著。
作者:王小林;李政鑫;宋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3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9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纠酸、补充清蛋白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通过每天动态观察新生儿的胆红素下降情况以及胆红素降至参考水平所需要的时间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46.2±5.1)μmol/ L、胆红素降至参考值所需时间(4.1±0.8)d,均低于对照组(31.5±3.8)μmol/ L、(6.0±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能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缩短治疗时间、避免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赵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77.09%(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复发率为12.50%,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治愈率较高,病情恢复时间短。
作者:肖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巨大儿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3年本院78例分娩巨大儿产妇分成两组,其中经产妇分娩巨大儿为观察组;初产妇分娩巨大儿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娩巨大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孕次、年龄、身高、孕检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应当加强孕期保健和分娩期的监护护理,注重产妇的营养指导,从根本上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及母婴并发症。
作者:谢红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变化与甲状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2年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糖尿病发病程度,可划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血糖、血脂水平及甲状腺癌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症组、重症组血糖、血脂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症组、重症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随血糖、血脂水平异常程度升高,但对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礼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9月本院接诊的35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就诊的35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遗传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以大片梗死、腔隙性梗死、多变性梗死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较多,预后相对较差。严格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合理的选择抗凝治疗,对防治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珂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用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 COPD 患者46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和单独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情况,并应用 St George's 呼吸问卷(SGRQ)对 COPD 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用噻托溴铵较单独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对 COPD 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不同针灸取穴方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取穴方式的基础上加取太冲和合谷两穴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针灸治疗实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常规取穴方式基础上增加针刺太冲和合谷两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黄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丁钙片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本院门诊就诊的144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丁钙片10mg 组和20mg 组,均为每晚服药1次,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的第7、14、21周空腹指尖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升高的幅度和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第7周后,TC 和 LDL - C 水平较用药前降低,HDL - C 水平较用药前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G 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第14周和21周后,TC、LDL - C 水平较用药前均降低,且20mg 组低于10m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血脂患者在用药后第14周,20mg 组的 TC 和LDL - C达标率高于10m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第21周,20mg 组的 TC、LDL - C 和 TG 均高于10m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丁钙片20mg 能够安全且更有效地降低血清 TC、LDL - C 和TG 水平,并升高 HDL - C 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夏平凤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镇痛在全麻应用的效果、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2011年入院的即将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用药组。在手术全程中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血压、麻醉时间、心率和苏醒时间和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在麻醉诱导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均优于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瑞芬太尼组患者在手术后拔管时和离开时的疼痛评分高于联合用药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中瑞芬太尼组手术后拔管时间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15min 的呼吸频率联合用药组优于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联合镇痛,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平稳,能有效避免单独使用舒芬太尼时出现的苏醒困难和呼吸过缓,患者能快速恢复自主呼吸,且避免了瑞芬太尼苏醒后追加镇痛药,避免了患者由于疼痛而产生躁动。
作者:何盛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下的特点,总结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手术后比例切片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良性淋巴结肿大患者85例为良性组,恶性淋巴结肿大患者65例为恶性组。结果两组患者 L/ S 值、皮质厚度、回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良性结节髓质结构清楚、血流不丰富、淋巴结中心性成像患者数均高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比二维 B 超更加灵敏,对淋巴结内血流及增生坏死观察更为准确,对鉴别良、恶性腋窝淋巴结肿大具有重大的意义,能为判断腋窝淋巴结的性质提供方法和依据。
作者:郭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月来本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焦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不良情绪。
作者:肖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肠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取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联合抗生素阿莫西林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6.54%(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 WBC 和大便中 WBC 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胸闷、皮疹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无变化。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显著,患儿各临床指标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傅碧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于本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4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麻醉前给予咪达唑仑0.15mg/ kg,肌肉注射,30min 后行麻醉。对照组在麻醉前给予安慰剂0.15mg/ kg,肌肉注射,30min 后行麻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前使用咪达唑仑可以有效起到镇静效果,且产生不同程度的遗忘。
作者:温焕月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