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霞;孙贝贝;刘秀秀;刘龙飞;单勇;黄君君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运用放射性131碘(131 I)治疗,探讨与分析临床应用优势和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104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均先纠正心力衰竭或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在患者知情同意选择的基础上,近半年未服用抗甲状腺药物(ATD)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7例给予放射性131 I 治疗(A 组)、56例给予 ATD 治疗(B 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随访2年,去除失访,A 组、B 组均52例纳入研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以及心律失常等缓解情况。结果在治疗24个月后,A 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B 组总有效率为69.2%(36/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治疗24个月后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灵敏度促甲状腺激素(sTSH)和 TR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改善幅度要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来说,运用放射性131 I 进行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心律失常,有着较高的治愈率。
作者:何建华;黄昌成;白雪;蔡亮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三种清洗液清洗血型微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采集到的374例无溶血的患者血液样本,将其分为三组,分别用科华、万泰、摩尔清洗液对其血型微板清洗后测其血型测定正确率。结果第一组共125份,其中检验正确91份,错误34份,正确率为72.8%;第二组123份,其中检测正确92份,错误31份,正确率为74.8%;第三组126份,其中检测正确118份,错误8份,正确率为93.7%。第一组与第二组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三组分别于第一组、第二组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科华清洗液和万泰清洗液洗涤的血型微板,其测出的血型正确率与用摩尔清洗液洗涤的血型微板测出的血型正确率有着显著差异,摩尔清洗液的正确率要高于其余两种清洗液。
作者:李永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3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9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纠酸、补充清蛋白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通过每天动态观察新生儿的胆红素下降情况以及胆红素降至参考水平所需要的时间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46.2±5.1)μmol/ L、胆红素降至参考值所需时间(4.1±0.8)d,均低于对照组(31.5±3.8)μmol/ L、(6.0±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能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缩短治疗时间、避免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赵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复发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目前关于 SLE 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情况的报道和研究几乎没有,SLE 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也未明确。针对这一情况,JP Vinicki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分析 SLE 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和未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从而确定 SLE 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在线发布在2013年7月的《狼疮》(Lupus)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新型隐球菌是常见的病原体,是这一研究队列死亡的主要因素,且硫唑嘌呤是感染发生发展的惟一风险因素。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PCEA)联合肛门塞双氯芬酸钠栓剂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 PCEA 方式;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剂肛门塞药。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痛觉视觉模拟评分( VAS)、下床活动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 VAS 在剖宫产术后1d 及术后2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8h、出院前1d VA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镇痛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EA 联合肛门塞双氯芬酸钠栓剂镇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产妇下床活动早、满意度高。
作者:彭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措施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本院住院治疗的6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服药依从性、门诊随访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家属负担。
作者:邵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应用复方黄柏液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寻常痤疮患者23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1例),治疗组应用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外涂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夫西地酸乳膏外涂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14/120),高于对照组的79.3%(8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复方黄柏液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安全高效。
作者:罗习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及伊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及伊托必利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20),高于对照组的8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及伊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未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已对批准阿哌沙班(百时美施贵宝/辉瑞)新适应证采纳了一项积极的意见,新增适应证包括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以及预防这些病症在成人患者中的复发。对该推荐做出终决定之前,欧盟委员会已对该推荐进行了审查。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缓解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到本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4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4h 和72h,试验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姜鲜娥;侯开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筋骨草皮肤抑菌液对痹症患者抗炎镇痛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痹症患者,使用筋骨草皮肤抑菌液治疗,通过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并观察用药前后疼痛强度来评价其镇痛作用。结果与用药前相比,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疼痛强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筋骨草皮肤抑菌液对痹症的抗炎、止痛效果显著。
作者:王小林;李政鑫;宋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脐静脉置管术(UVC)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50例行 UVC 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50例行 PIV 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研究组行 UVC,对照组行常规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对两组患儿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出现13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VC 的静脉穿刺次数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在 NICU 中推广。
作者:谢润华;潘健儿;赵永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双水平机械通气(BIPAP)用于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本院 ICU 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采用BIPAP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认知护理、舒适护理以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9.8±2.4)d,对照组为(14.8±4.2)d。观察组26例治疗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在常规护理配合治疗后,11例治疗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3.83%(31/33),对照组为78.35%(26/33)。两组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加快疾病的康复。
作者:王英;董媛媛;王黎黎;商全梅;王曙霞;王纪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福州眼科医院2013年1-6月收治的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眼干眼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双眼自身对照比较,每例随机选取一眼入治疗组40眼,另一眼入对照组,对照组40眼给予抗眼疲劳滴眼液,观察组40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1滴/次,5~6次/ d,两组均治疗14d,记录治疗前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 I)、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荧光素染色,询问主观症状改善情况,使用 DICON - CT200角膜地形图仪检测角膜地形图参数( SRI、SAI、PVA)。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BUT 较治疗前升高,SRI、SAI 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BUT 高于对照组,SRI、SAI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眼表荧光素染色及主观症状改善比较观察组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及主观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是治疗干眼症安全可靠的方法,能够修复角膜上皮,延缓泪膜破裂时间,改善角膜表面光滑度,改善眼睛刺激症状,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胥亚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后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熟知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综合治疗及专职的护理教育工作,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以及家长对病情的相关知识与护理工作的了解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熟悉程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护理知识、康复知识、注意事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采取健康教育方式有助于促进患儿及家属对病情的了解,协助护理工作与治疗,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程利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探讨硫酸镁针对妊高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妊高征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妊高征患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静脉滴注,用药后记录患者的疗效、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显效48例(60.0%),有效30例(37.5%),无效2例(2.5%),总有效率为97.5%。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头昏、头痛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75%,无新生儿窒息现象发生。结论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妊高征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鲍维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镇痛在全麻应用的效果、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2011年入院的即将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用药组。在手术全程中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血压、麻醉时间、心率和苏醒时间和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在麻醉诱导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均优于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瑞芬太尼组患者在手术后拔管时和离开时的疼痛评分高于联合用药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中瑞芬太尼组手术后拔管时间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15min 的呼吸频率联合用药组优于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联合镇痛,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平稳,能有效避免单独使用舒芬太尼时出现的苏醒困难和呼吸过缓,患者能快速恢复自主呼吸,且避免了瑞芬太尼苏醒后追加镇痛药,避免了患者由于疼痛而产生躁动。
作者:何盛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并子宫肌瘤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妊娠期无子宫肌瘤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妊娠情况与分娩结果给予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阴道分娩率为18.63%,低于观察组的55.00%;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在2500g以下、早产、宫内生长迟缓(IUGR)及 Apgar 分值≤7分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处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首要问题在于有效减少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强化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是提升母婴健康的重要保障。
作者:韩玲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3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变化。结果治疗组辅助呼吸肌动作减轻27例(84.34%),对照组辅助呼吸肌动作减轻12例(38.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IPPV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可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郑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赵保良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