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依心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并子宫肌瘤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妊娠期无子宫肌瘤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妊娠情况与分娩结果给予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阴道分娩率为18.63%,低于观察组的55.00%;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在2500g以下、早产、宫内生长迟缓(IUGR)及 Apgar 分值≤7分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处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首要问题在于有效减少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强化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是提升母婴健康的重要保障。
作者:韩玲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高龄急性消化道穿孔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保守及早期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方法治疗。结果25例治疗成功,死亡8例,5例自动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高龄患者消化道穿孔手术、常规保守治疗病死率较高。采用常规保守及早期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方法治疗疗效确切,且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黄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洗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首月1次/周,随后次数逐月递减,连续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复发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膀胱癌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能够较好的改善预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春仙;杨永安;李锴;黄晶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到本院进行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治疗的患者35例,对其中20例采取保守治疗,其余15例采取手术治疗,然后进行随访调查。结果随访发现,采取保守治疗的20例患者中,疗效优9例,疗效良7例,疗效可3例,疗效差1例,优良率为80.0%。采取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中,疗效优7例,疗效良4例,疗效可3例,疗效差1例,优良率为73.3%。结论对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的治疗,应该根据其发病特点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高俊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FCS)患者进行早期观察及相关护理措施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403例,其中12例并发 OFCS 作为研究对象,对疼痛、患肢肿胀、生命体征等方面进行早期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疗效结果12例并发 OFCS 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肢经治疗及护理后基本恢复正常,未出现截肢及肢体坏死情况,患者经护理后疼痛感及焦虑/抑郁程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合并 OFCS 患者进行早期观察,能够根据病情予以实施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伍娉娉;黄淑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脐静脉置管术(UVC)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50例行 UVC 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50例行 PIV 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研究组行 UVC,对照组行常规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对两组患儿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出现13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VC 的静脉穿刺次数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在 NICU 中推广。
作者:谢润华;潘健儿;赵永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3年收治并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血管超声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影检测。观察两组的确诊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超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结果准确等优势,可作为临床诊断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嘉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胸痛缓解情况以及心电图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自觉症状改善、胸痛缓解以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安全、高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邰秀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临床使用广泛的抗生素,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抗菌谱广泛等优势,因此受到临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已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及胃肠动力障碍等疾病中广泛使用,上述作用的探索及发现,不仅使得药物应用范围被拓宽,同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及契机。
作者:陈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丁钙片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本院门诊就诊的144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丁钙片10mg 组和20mg 组,均为每晚服药1次,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的第7、14、21周空腹指尖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升高的幅度和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第7周后,TC 和 LDL - C 水平较用药前降低,HDL - C 水平较用药前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G 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第14周和21周后,TC、LDL - C 水平较用药前均降低,且20mg 组低于10m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血脂患者在用药后第14周,20mg 组的 TC 和LDL - C达标率高于10m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第21周,20mg 组的 TC、LDL - C 和 TG 均高于10m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丁钙片20mg 能够安全且更有效地降低血清 TC、LDL - C 和TG 水平,并升高 HDL - C 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夏平凤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济南 QL8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方法随机抽取某一来本院就诊的患者静脉全血5ml 于肝素抗凝管中,混匀,按照济南 QL8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样品处理方法制备50个(Zn、Fe、Ca、Mg)全血平行样以及50个(Pb、Cu)全血平行样,编号 A 组。按照质控品的配置要求分别配制50个(Zn、Fe、Ca、Mg)及(Pb、Cu)质控品样本,编号 B 组。测试 A、B 组中各个微量元素的数值并记录。结果 A、B 组间各微量元素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济南 QL8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稳定性较好。
作者:张春霞;管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筋骨草皮肤抑菌液对痹症患者抗炎镇痛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痹症患者,使用筋骨草皮肤抑菌液治疗,通过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并观察用药前后疼痛强度来评价其镇痛作用。结果与用药前相比,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疼痛强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筋骨草皮肤抑菌液对痹症的抗炎、止痛效果显著。
作者:王小林;李政鑫;宋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颅内压增高患者126例,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包括环境和心理护理、体位、饮食护理、吸氧降温护理、静脉滴注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结果在治疗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护理,126例患者痊愈80例,症状好转30例,患者出现病情恶化10例,死亡6例;病情的好转率为87.3%,病死率为4.8%。结论给予颅内压增高患者全面护理,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还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冯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肠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取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联合抗生素阿莫西林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6.54%(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 WBC 和大便中 WBC 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胸闷、皮疹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无变化。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显著,患儿各临床指标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傅碧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止咳平喘、抗感染、预防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咳嗽、发热和肺部症状的消失时间,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3.0±1.5)d 低于对照组(19.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作者:杨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资料,对患者化疗与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82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显效48例(58.54%),有效26例(31.70%),无效8例(9.76%),总有效率90.24%。结论护理措施合理、有效、对症可减轻患者化疗的毒副作用,有利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左佳;朱博;李学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已对批准阿哌沙班(百时美施贵宝/辉瑞)新适应证采纳了一项积极的意见,新增适应证包括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以及预防这些病症在成人患者中的复发。对该推荐做出终决定之前,欧盟委员会已对该推荐进行了审查。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住院部收治的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疾病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的优势,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作为本病的临床基础治疗方案。
作者:黎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地佐辛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3-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25例,A 组患者在术前采用地佐辛肌肉注射镇痛,B 组采用地佐辛静脉注射镇痛,对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手术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术后 A 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短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中,在注射0h、2h 时,两组 AS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h、6h 时AS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B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肉注射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中,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苏醒迅速、平稳,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
作者:曹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究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以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1周、2周、4周、8周后,两组患者的 PAN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依次为95.83%(69/72)、95.31%(6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94%(23/72),低于观察组的32.81%(2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立哌唑及奥氮平均是治疗首发神经分裂的有效治疗药物,临床不良反应轻微且有效率较高。
作者:刘健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