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急性肺栓塞诊断的比较

王明春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影像学方法,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医院进行诊治的肺栓塞患者22例,经 X 胸片检查22例,采取 CTPA 检查15例,采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6例,采取肺动脉造影进行检查4例。结果22例肺栓塞患者,均采取积极的治疗21例,由于其他原因放弃治疗1例。经过治疗,患者治愈出院17例(77.3%),由于并发脑血栓而转院治疗1例(4.5%),死亡3例(13.6%)。结论 CTPA 联合下肢静脉多普勒检查是诊断肺栓塞的佳选择,能够实现小死亡率和大效价比的临床诊断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液港穿刺针眼处外渗的护理及原因分析1例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于皮下可供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适用于长期间断需要输液的患者,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化疗的永久性通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性[1~2]。我科自2008年12月引进了输液港技术以来,在临床应用和护理过程中发现输液港存在各种并发症,如回抽无血、导管堵塞、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药液外渗等。现我科1例经静脉港输液患者出现静脉港座蝶翼针穿刺针眼处液体外渗病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苏金娜;焦俊琴;王建新;王伟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优势

    我院于2011年1月正式实施手术器械供应室集中管理,通过近3年的运作,深感手术器械供应室集中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清洗和包装方面的优势突显而出。

    作者:傅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67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优良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未来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楼俞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系统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吸氧、抗感染、雾化吸入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同时配合匹多莫德予以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停药后的感染次数、感染持续时长等。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停药半年内的平均感染次数和平均感染时长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匹多莫德在治疗由病毒引起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上有明显优势,配以抗感染、吸氧、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疗效卓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07-2013年度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07-2013年度收集上报的138例抗菌药物 ADR 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8例 ADR 中,41~59岁患者占比高(28.26%),其次≤6岁儿童(23.91%),ADR 为一般反应的占92.03%,静脉滴注给药 ADR 的发生率高(94.20%),首次给药过程出现 ADR 的占42.03%;头孢菌素类的 ADR 发生率居于首位(39.87%)。结论抗菌药物致 ADR 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抗菌药使用管理,重视 ADR 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抗菌药 ADR 的发生。

    作者:兰方宇;黄小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褥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产褥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产褥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褥感染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方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用复方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各症状总积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复方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刘长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PDCA 循环理论在降低 PICC 置管患者并发血栓性静脉炎中的应用

    PDCA 循环理论管理法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PICC 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后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等中心静脉的方法[1],因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血栓性静脉炎是 PICC 置管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除了给患者造成上臂肿胀、疼痛等痛苦外,还有并发肺静脉栓塞的风险。我科将 PDCA 循环理论运用到 PICC 置管预防血栓性静脉炎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华;闫绍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控制工作是世界范围内一个日益严重的临床难题。在护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对待多重耐药菌零宽容的态度,取得患者的配合是很重要的。

    作者:李兴云;闫红卫;曲秀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调查

    目的:调查该院门诊处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相关药品说明书内容,对该院2013年1~3月的34526份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部分进行讨论。结果共有2837份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处方,发生率为8.2%,主要为超适应证(2.6%)和超用量(2.2%)用药;合理用药的比例中超适应证项(79.0%)高,超禁忌证项(35.0%)低。结论临床医师应严谨对待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象,任何医疗决定都应建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

    作者:朱建东;孔飞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研究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将社区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健康教育及相关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管理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以及坚持运动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城镇社区中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使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服药、进行日常锻炼的自觉性,有利于疾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周志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临床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临床盆腔炎治疗中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科室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治疗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药房药品调配差错分析与控制措施

    目的:通过对医院近几年药房药品调配的差错分析,降低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控制临床用药风险。方法对医院住院药房2010年6月-2013年6月3年差错登记本记载的药品调配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药师如何在药品调配过程预防或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药师调剂质量和药学服务水平。结果3年内共发生调配差错108例,差错未造成患者伤害;出门差错与药房内部差错比例为1:4,其中药物数量差错30例,药物品种差错20例,药物剂量与剂型差错13例,包装相似差错12例,生产厂家差错12例,划价差错7例,退药差错5例,医师处方差错4例,发错科室3例,位置相近取错药2例。分析表明:药师自身问题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逐步规范了药房药师调配工作各个环节操作过程,并对药师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交流经验,增强调配药品中的风险意识与防范措施,并在实践中总结实际有效的控制措施,争取大化减少因药品调配错误所造成的损失与用药安全隐患。

    作者:王佳;侯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治疗的效果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白天组和夜晚组各50例,白天组在早上8时许服用替米沙坦,而夜晚组在18时许服用替米沙坦,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白天组与夜晚组将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且恢复昼夜节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过研究表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夜晚18时许服用替米沙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有效的恢复昼夜节律,改善血压类型,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水平和质量。

    作者:吴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对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索药学服务对推动特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门诊收治的500例患者建立档案,开展药学服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师亲自了解患者的特点,与医师共同制定合理化给药。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可以全面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改善医疗质量。

    作者:袁湘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 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1],因此,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严密关系着产妇的生命,只有做好预防和护理,才可能大限度地保障产妇安全,现将我院20例产后出血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烁;何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2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降糖总有效率为8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治疗组体质量下降总有效率为7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及体质量指数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运涛;吴晓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同时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实际负担。

    作者:蔡静;刘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急诊医疗纠纷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候接诊患者的一线科室,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接诊患者多,病种杂,人际关系复杂,且患者就诊时间无规律,病情紧急,发展变化快,以及风险性高,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繁重等特点,使其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地。我院急诊2008-2012年共接诊急救患者32955例,发生医疗纠纷35例,占接诊人数0.106%。其中医师因素占0.034%,护士因素占0.033%,患者因素0.011%,120工作人员因素0.003%,环境因素占0.025%,后果严重的为6起,医院直接经济损失89.5万元。

    作者:王艳霞;张聪辉;崔占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5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平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临床症状。结果试验组患者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以及疾病发作频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值得我们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新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