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在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

刘春阁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并发症
摘要: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中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方法。本院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1例和对照组135例。治疗组给予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仅予妇科千金片治疗。治疗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炎性反应吸收和宫颈表面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保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 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1],因此,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严密关系着产妇的生命,只有做好预防和护理,才可能大限度地保障产妇安全,现将我院20例产后出血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烁;何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远程缺血预适应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IPC)治疗仪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采用远程 IPC 治疗仪,同时按照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 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对照组单纯按照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 TIA 二级预防指南用药。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发病率。结果治疗组 TIA 再发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治疗组脑卒中发病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远程 IPC 治疗仪对 TIA 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杨永刚;钱玉中;赵会颖;张建平;李贵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专家首次为大肠杆菌植入人工碱基对

    英国《自然》杂志7日公布的一项合成生物学研究显示,科学家首次将人工合成碱基对插入大肠杆菌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中,且并未影响其生长和复制过程。这一成果向利用合成技术“订制”特定生物组织迈进一步。遗传物质 DNA 由两条很长的糖链结构形成骨架,通过碱基对的结合形成稳定的螺旋结构。自然界的生命多姿多彩,基本的碱基对却只有两种:腺嘌呤-胸腺嘧啶(A-T)和胞嘧啶-鸟嘌呤(C-G)。但美国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体,它稳定包含一种代号为“ X-Y”的人工碱基对。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介绍说,将人工合成碱基对植入活体生物细胞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比如人工碱基对需要与天然碱基对融合以保持 DNA 结构稳定。此外,DNA 在自我复制及转录为 RNA 的过程中,人工碱基对必须能在拉链样结构的 DNA 链中成功地“分分合合”,还要避免被 DNA 修复机制当作“外来者”而清除掉。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分娩镇痛的麻醉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又无痛的分娩已成为每个产妇的渴望和要求。分娩产生的疼痛主要是由子宫收缩引起的,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压迫盆底及扩张宫颈使产痛加剧。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产妇疼痛呻吟声的不良刺激,均会导致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的增加,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终出现产程的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良后果。因此,分娩镇痛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我院近年已开展100余例分娩镇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红;赵运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四肢电烧伤临床治疗20例

    电烧伤以四肢多见,对深部组织破坏性大,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负担。其治疗较一般热烧伤难度大,往往需手术甚至需多次手术才能治愈。我院于2005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四肢电烧伤患者20例,均经1次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国;李庆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便秘的辨证施护

    便秘是一种可见于多种疾病的症状群,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肛门坠胀,排便不完或者手助排便等;大多数便秘者不进行合理的辨证施护,而是随意选择泻药,其结果只能治标不治本,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和痛苦。中医通常将便秘按虚秘、冷秘,热秘、气秘4种类型辨证论治,笔者对习惯性便秘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护理,按其分型辨证施护如下。

    作者:贾小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留置导尿管患者尿道口护理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对清水与稀碘伏消毒留置导尿管患者尿道口对尿路感染的影响研究与分析。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取清水消毒尿道口,对照组采取0.05%碘伏消毒尿道口,分别对留置导尿管的尿路感染发病进行研究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尿路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以遵循各种预防尿道感染的各项措施的前提下,通过研究发现选择凉开水进行尿道口护理比消毒剂进行尿道口护理更佳,因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作者:刘春兰;李华;赵晓瑞;夏云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喹诺酮类药物致发热的护理

    喹诺酮类药物本是一种广谱抗菌消炎药,加之不良反应少见被临床上广泛运用。在2013年6月我院运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治疗1例泌尿系统感染者,在使用过程中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条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对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索药学服务对推动特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门诊收治的500例患者建立档案,开展药学服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师亲自了解患者的特点,与医师共同制定合理化给药。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可以全面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改善医疗质量。

    作者:袁湘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原因与预防

    导尿及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基本的诊疗技术,是辅助和配合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的护理措施,但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也极常见,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中所占比例较大,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为降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现对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泌尿系感染监测及对感染现状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曹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可接受氯吡格雷和 PPI 联用

    氯吡格雷被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抗栓药物剂量的增加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PPI 通过抑制胃壁细胞H +-K +-ATP 酶直接抑制胃酸形成。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大且持久,应用广泛。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及早干预可防艾滋病毒感染者骨折

    传染病学科带头人卢洪洲教授指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常见并发症,如不及时干预,会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骨折的合理策略。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进食调节及吞咽功能训练等指导。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及疗效判定。结果干预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60.3%、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岚;李巧薇;林新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液透析中动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中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方法,提高透析护士对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技术,减少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意外渗血事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 A、B、C 组各40例,在血液透析时分别运用 A、B、C 3种方案的固定方法对动静脉穿刺针进行固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 C 组透析时发生“滑针”率和拔针过程中发生“滑针”率为0,与 A 组、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 方案即“Ω”固定胶布法既能预防穿刺针脱出致意外失血的事情发生,又能方便护士的操作。

    作者:韩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心功能及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的影响,以评价该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常规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B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 LVEDD、cTnI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而 LVEF 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LVEDD、LVEF 改善更明显,cTnI 水平下降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够降低 cTnI 水平,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明显。

    作者:陈欣华;孙琪;梁建英;孟文格;刘金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国学者解析肝癌与 miRNA

    来自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称作为 miR-331-3p 的小分子 RNA 通过靶向 PHLPP 促进了肝癌的增殖和转移。这一重要研究发现已被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 Hepatology 接受并在线发布。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诊断宫外孕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的方法诊断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疑似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患者均采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此方法在病灶发现率、病灶内部回声分辨率及病灶全貌探查等方面的优劣。结果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诊断,诊断宫外孕46例,手术确诊宫外孕42例,确诊准确率为91.3%。结论临床中采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的方法诊断宫外孕,有效快速,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体会

    麝香保心丸是由麝香、苏合香、蟾酥、牛黄、冰片和人参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芳香开窍、宽胸理气及温通的功效[1]。笔者临床应用近30年,实践证明:麝香保心丸作为心血管内科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石吉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中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方法。本院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