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疗效比较

孙燕兵;马一瀛;刘宗泽;徐海杰;张广良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术, 腹腔镜, 经腹腔途径, 经腹膜外途径
摘要:目的:探讨经2种路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8例,其中54例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TLRP)作为 TLRP 组;44例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作为 ELRP 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LRP 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长于 ELRP 组,术中出血量大于 ELR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LRP 较 TLRP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尿管留置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离子交换法测定复方枸橼酸钠合剂中枸橼酸钠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枸橼酸钠合剂中枸橼酸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法测定复方枸橼酸钠含剂中枸橼酸钠的含量。结果枸橼酸钠在5.68~21.3mg(r =0.9996)范围内与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 =0.86%,n =9)。结论离子交换法测定复方枸橼酸钠合剂中枸橼酸钠的含量简便、准确、结果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成西霞;李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右上肺叶切除术中纵隔气肿1例

    患者,男,64岁,因干咳2月半入院。患者干咳为主,痰少量,无胸闷气促,无咯血。10d 前查胸部 CT 示:提示右下肺占位变化不明显,为进一步进行手术治疗入院。既往有高血压8年,自服珍菊降压片控制,效果不详。拟于全麻+硬膜外麻醉下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右肺上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活检术。术前肺功能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弥散功能正常,气道阻力增高;超声心动图示:轻度肺动脉高压;心电图及实验室各项检查均正常。患者入室吸氧心电监护、开放右颈内静脉、行硬膜外穿刺及左桡动脉穿刺。心电监测示:HR 80次/ min, BP 163/82mm Hg,SpO298%,RR 16次/ min,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罗音。丙泊酚 TCI 4μg/ ml、瑞芬太尼 TCI 3ng/ ml、芬太尼0.15mg 和罗库溴胺50mg 麻醉诱导。诱导后HR 67次/ min,BP 121/65mm Hg,SpO2100%,插入37号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后固定导管,听诊左右肺单肺通气效果好,后行左侧卧位,再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位置较好,行左侧单肺通气,设置呼吸参数:VT 420ml,RR 12次/ min,I/ E 1/2,PEEP 5mm Hg,此时气道峰压( Ppeak)22 mm Hg,平台压(Pplat)13mm Hg。术者先经右胸行右上肺肿块切除并送冰冻,历时30min,期间一直行左侧单肺通气,HR 60~70次/ min,ART 110~130/60~70mm Hg,SpO2从100%降至98%,PET CO2从36mm Hg 升至42mm Hg。后因等病理报告改行双肺通气,调整呼吸参数:VT 560ml,RR 10次/ min,I/ E 1/2,此时 Ppeak 16mm Hg,Pplat 9mm Hg。20min 后,出病理报告为右上肺腺癌,拟再行右上肺腺癌根治术,此时 HR 64次/ min,BP 115/63mm Hg,SpO2100%,PET CO238mm Hg,Ppeak 15mm Hg,Pplat 9mm Hg。后再改行单肺通气参数设置同前,开始手术,15min 后,突发 SpO2迅速下降至90%,BP 下降至92/48 mm Hg,心率上升至95次/ min,此时 Ppeak 27mm Hg,Pplat 15mm Hg,立即停止手术,行双肺通气,并对双肺行肺复张,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后 SpO2上升至96%,BP 上升至120/65 mm Hg,听诊左侧呼吸音清,右侧呼吸音粗,此时术者发现有一巨大纵隔气肿突向右侧胸腔,但颈部未及皮下气肿,立即予纵隔胸膜切开引流,引流后患者情况有所好转,HR 72次/ min,BP 110/60mm Hg,SpO299%。后于单肺通气下完成手术,期间SpO2维持在96%左右,术毕清醒拔管,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观察30min,生命体征平稳,动脉血气:pH 7.33,PCO244 mm Hg,PO2227mm Hg,HCO3-23.2 mmol/ L,BE -2.7 mmol/ L,SpO2100%,Hct 42%,送往重症监护室(ICU)。

    作者:刘清仁;孙兴兵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急性骨折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术后1周内即开始服用阿仑膦酸盐35mg,每周1次;同时口服骨化三醇0.25μg,每天1次,持续3个月;对照组未服用阿仑膦酸盐。2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每月复查腕关节 X 线检查,并检查了解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存在骨折处压痛、握力情况,填写快速 DASH 量表。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 DASH 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服用阿仑膦酸盐未发现对骨折愈合产生影响,与骨化三醇联合应用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明珠;张录青;陆建海;张锁欣;林枫;宋子英;岳国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维生素E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斑秃(Alopecia areata),俗称鬼剃头,是一种以头部突然发生局限性斑状脱发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精神紧张以及头部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目前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案[1]。我科于2009年1月-2013年11月,采用维生素 E 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斑秃患者25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英;张志辉;冯勇;郝慧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产科门诊护理指导对妊娠中期孕妇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科门诊护理指导对中期孕妇焦虑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产科门诊收治的中期孕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孕妇不接受任何护理干预,根据 S-AZ 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观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孕妇焦虑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干预后 S-AZ 评分及 SAS 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 S-AZ 评分及 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中期孕妇优质产科门诊护理指导有助于缓解孕妇心理焦虑情绪,对于其安全度过妊娠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待产妇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为轻度焦虑和重度焦虑,2组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统计分析2组产妇的疼痛分级、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2组同等焦虑程度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2h 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内不同焦虑程度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 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控硬膜外罗哌卡因1mg/ ml 联合芬太尼3μg/ ml 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更好,是分娩镇痛较为合适的浓度,同时对产妇的焦虑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分娩镇痛效果。

    作者:韩专叶;郭洁;冉彩红;李玉红;李晨霞;朱立艳;靳红娥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针刀疗法为主综合治疗肌紧张型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以针刀疗法为主综合治疗肌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肌紧张型头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综合治疗,治疗组以针刀为主综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刀疗法为主综合治疗肌紧张型头痛安全可靠,优于传统的保守疗法。

    作者:庞然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针对性健康教育联合规范化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规范化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 CVA 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联合孟鲁斯特钠进行规范化治疗,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积极地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采用丙卡特罗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并归纳总结。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睡眠质量良好率、学习成绩优秀率、生长发育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规范化治疗能提高 CVA 患儿的治愈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影响。

    作者:赵敬霞;张丽玲;吕永川;罗晓雷;谢彩霞;胡民;赵丽娜;冯景见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该院待产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剖宫产55例作为研究组,阴道分娩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和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新生儿第一胎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第二胎 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胎妊娠采用剖宫产分娩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是双胎妊娠首选的分娩方式。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腰硬和导乐分别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硬和导乐分别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足月孕妇300例,随机分为试验 A 组、试验 B 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 A 组孕妇采用导乐联合无痛分娩;试验 B 组仅采用腰硬联合无痛分娩;对照组孕妇不给予特殊处理,等待自然分娩。比较各组孕妇自然分娩率和产程。结果试验 A 组、试验 B 组、对照组3组孕妇产程依次增高,3组孕妇自然顺产比例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乐联合无痛分娩和单纯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均较正常分娩的自然分娩率高,且导乐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比单纯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更为显著。

    作者:李霞;田序华;李金英;葛凤兰;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我院一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调查该院2013年1-6月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1-6月一类切口病例1224例,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69%,无指征预防用药率为0.69%,品种选择合理率为94.48%,术前给药合理率为100%,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4.83%。结论该院的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已达卫生部的规定(﹤30%),但仍有品种选择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的情况。

    作者:池明建;张养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小剂量甲硝唑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硝唑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甲硝唑1.0g 联合壬苯聚醇-9(N-9)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2.0g 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甲硝唑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许爱华;张堃;霍顺璞;赵奕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盐酸氨溴索辅治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治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脑卒中后并发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治疗7d 后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氧合指数(PaO2/ FiO2)等。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d 后,观察组 PaO2、SaO2以及 PaO2/ FiO2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辅治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庆高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血液标本留置时间对化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留置时间对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该院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测试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分类(GRAN)、淋巴细胞分类(LYM)、单个核嗜酸嗜碱细胞分类(MONO)、血糖(G1u)、无机磷(Pho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比较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化验(0h)以及留置3h、6h 后化验结果的差异。结果随着血液标本留置时间的延长,WBC、RBC、GRAN 均有所下降,而 PLT、LYM、MONO 逐渐上升,且0h 与留置6h 后检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Glu、ALT、TBIL 检测值逐渐下降,Phos、Alb 和 TP 逐渐上升,且0h 与留置6h 后检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液标本留置时间过久会对化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在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检验室检查处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刘平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罗红霉素致不典型固定性药疹1例

    患者,女性,56岁。因双侧腹股沟及股内侧突发大片水肿性紫红斑10h 余于2013年7月来本院就诊。患者10h 前自觉患处有灼痛及微痒,后发现皮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自诉20d 前因类似皮损发作而入院治疗,症状、皮损均与此次相似,当时诊断为“丹毒”待排,予以抗感染数天后皮损逐渐消退,遗留有色素沉着。追问病史,发疹前1d 因眼病服用罗红霉素,且上次皮疹发作前3d 亦有因眼病服用罗红霉素2d 的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双侧腹股沟及股内侧可见约15cm ×20cm、20cm ×25cm 水肿性紫红斑,边界清楚,中央无紫癜及坏死,局部皮温稍高,压痛不明显,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正常。诊断为不典型固定性药诊。处理:停用罗红霉素,予以氯雷他定10mg/ d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2d 后皮损明显好转。

    作者:刘贵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养血清脑颗粒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6例 V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长谷川智力量表(HDS)评分,肝、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 MMSE、ADL 和 H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MMSE、ADL 和 HD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 VD 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鹏;高菊芳;董赛晓;张瑞科;王彦莉;李换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Bio-Merieux 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 菌株,结果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ICU 分离454株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180株(占39.6%),鲍曼不动杆菌78株(占17.2%),阴沟肠杆菌59株(13.0%),铜绿假单胞菌51株(占11.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6株(占10.1%)为主。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分别达54.5%和39.0%。且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高度耐药或多重耐药。结论该院 ICU 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高,临床耐药严重。

    作者:曹弟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法及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老年糖尿病是指65岁以上的患者,文献显示糖尿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大于65岁以下的人群[1]。由于年龄因素,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退化,使老年糖尿病在病情上、治疗上更加复杂多变,应更重视运动疗法和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运动疗法不仅可有效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还是有糖尿病倾向的老年人早期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刘雅玲;钱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手足口病患儿182例的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和肠道病毒71型常见。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健康带菌者和轻微散发病例是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而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与患者接触时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通过被污染的玩具、食物、衣物、手、水源等间接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主要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临床特征,多发学龄前儿童,重症患儿可合并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发展快,可致死。由于重症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首次就诊不易引起医师重视,使病情进展迅猛,及时识别重症病例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尤为重要[1]。我院收治的182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重症8例,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书秀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6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患儿给予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3±1.8)d短于对照组的(9.2±2.3)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明显,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惠;刘振旭;王风光;王扎根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