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力;张雪娟;金锐
①目的总结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麻醉管理经验.②方法总结我院87例行UPPP病人的麻醉方法、术中及术后处理情况,其中24例采用局部麻醉,62例采用慢诱导半清醒经鼻盲探或明视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1例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静吸复合全麻.③结果24例局麻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大.63例全麻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尚稳定,芬太尼控制高血压和心动过速较满意.④结论慢诱导半清醒经鼻盲探或明视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为UPPP首选,芬太尼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较满意.
作者:李淑虹;宋建防;刘传圣;王学智;于文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马尾圆锥肿瘤的临床及手术特点.②方法56例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马尾圆锥全部切除41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6例.手术标本均行病理检查.③结果术后恢复良好者46例(占82.1%).病理诊断以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皮样囊肿和脂肪瘤多见.④结论马尾圆锥肿瘤多为良性,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对各种不同的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吕成昱;何嫱;王湘达;张金华;陈晓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钛网融合器在胸腰椎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②方法20例病人应用钛网融合器加肋骨支撑移植治疗.所有病人手术中彻底切除向椎管内挤压的碎骨片,完全减压.③结果无病人在减压和稳定治疗后神经症状加重,无病人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无病人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骨移植失败现象.④结论前路手术加钛网融合器在椎管清除率、术后载荷效果、降低骨移植失败方面疗效明显,对神经恢复能创造适宜的条件.
作者:陈德喜;邢立峰;胡义敏;李巍;郎继孝;闫作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性传播疾病(性病)是当前社会上流行极为广泛的一类传染性疾病.性病,特别是艾滋病的出现与迅速传播,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性病不仅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较高,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
作者:闵祥菊;王青红;王云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②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2003年2月我院急救医学中心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③结果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Ⅰ级18例,Ⅱ级12例,全部行非手术治疗,26例痊愈,1例中途放弃,3例死亡.④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中药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
作者:李建国;王其新;徐松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自身抗体产生的关系.②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了41例SLE病人和43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EBV DNA,用免疫印迹法对SLE病人血清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进行测定.③结果SLE组E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955,P<0.05),抗Sm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率与EBV DNA阳性率无关(χ2=0.071、1.563,P>0.05).④结论SLE病人自身抗体的产生与E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慧;刘蓬蓬;孙秀芳;罗兵;梁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观察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②方法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 32例,3周为1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③结果30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NC)7例,进展(PD)11例,有效率(CR+PR)为40%.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④结论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近期效果较好,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吕静;王秀美;匡弢;刘克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1973年Breazelton的新生儿行为评价评分问世以来,新生儿行为检查已得到长足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鲍秀兰等根据国外使用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立了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量表(NBNA),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将NBNA的一般简况及我们近10年来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资料介绍如下.
作者:李琳章;张萍;丛金松;张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造影剂注射流量与不良反应及肝实质强化(CT值)效果的关系.②方法将27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人,按注射流量不同分为5组,3.5 mL/s组32例,3.0 mL/s组40例,2.5 mL/s组77例,2.0 mL/s组68例,1.5 mL/s组59例.再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两组,使用离子型造影剂119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57例.观察各组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③结果随造影剂注射流量的增加,肝实质CT值逐渐升高,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01,q=2.91~4.01,P<0.05);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25,P<0.05).④结论注射流量越大,肝实质强化效果越好;离子型造影剂较非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多.
作者:崔琳;鲁灵;王爱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效果.②方法对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的56例冠心病病人的胸痛缓解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及病人耐受性等进行分析,并与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的57例病人的效果进行对比.③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方面有显著疗效,与硝酸异山梨酯比较无明显差异(t=0.65,χ2=0.003,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④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有效.由于副作用小,特别适用于对硝酸盐等血管扩张剂反应强烈的病人.
作者:马先福;徐万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2年8月,我们遇到1例用普罗帕酮转心房颤动(房颤)的病人,在用药期间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方胜;祁学文;康宁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人工流产是终止早期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虽简单,但它常常给病人带来紧张、疼痛及其他不适,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解决上述不良反应的常用方法是丙泊酚静脉麻醉,而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清醒镇静及镇痛法的应用少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后一种方法在人工流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作者:徐凤和;杨晓菊;王世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弥漫型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②方法观察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③结果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大,轮廓尚清晰,病变呈弥漫分布,可累及甲状腺大部,病变内回声呈弥漫增强,伴多发砂粒状钙化,部分病变内见斑片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低回声区内血流较丰富,其余部分血流无明显增多.④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弥漫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孙咏梅;房世保;赵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临床上对糖尿病并发严重的顽固性褥疮病人,在常规全身及局部治疗的同时,尽早结合加压氧(HBO)治疗,可缩短愈合时间.我科采用HBO综合治愈顽固性褥疮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珍;余云云;董萍;王培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老年人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性.②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名健康老年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60 mg尼莫地平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并用GP-303血流动力学测定仪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量(SV)、体循环阻力(TPR).③结果服药后51.36 min血药浓度达到高峰,60.00min药效达到高峰.平均药动学参数Ka、K、T1/2k、Tmax、Cmax、AUC分别为(0.046±0.019)min-1、(0.010±0.004)min1、(80.88±44.75)min、(51.36±16.47)min、(29.05±20.62)μg@L、(4 291.36士2 377.18)μg@min@L-1,以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分别对MAP、HR、SV、TPR进行回归分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746、0.635、0.465.④结论尼莫地平血药浓度与药效相关,临床应用尼莫地平应重点观察MAP、HR二指标.
作者:宋力;张雪娟;金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表现常不典型,极易发生误诊.我院肾内科自 1989~1 996年共收治95例,发现院外误诊46例,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刘金萍;栾敏;刘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哌拉西林钠(PIPC)属酰脲基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活性高,但是随着细菌耐药问题的日趋严重,PIPC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1,2].
作者:于国英;朱莉;李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②方法回顾23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MRI等诊断依据,总结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③结果所有病人MRI均显示有不同的病理改变,以前纵韧带断裂、椎间盘水平撕裂、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及水肿为突出特点.④结论MRI是颈椎过伸性损伤早期检查的重要手段,保守和手术治疗均有助于损伤的恢复.
作者:夏长所;邹云雯;叶发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尿毒症病人并发急性胰腺炎临床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往往病情凶险,预后不良.我院1 998年6月~2002年6月收治4 22例尿毒症病人,其中8例病人并发胰腺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丽敏;陈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②方法采用OpusTM全自动急诊干式免疫分析仪定量法,检测了80例AMI病人的动态血清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③结果80例AMI病人cTnI总阳性率为97.50%,阳性率在发病后4 h内达45.O0%,7 d时仍高达33.75%.AMI病人发病24 h后心肌cTnI较CK-MB的阳性率明显增高(χ2=9.014~47.619,P<0.01).④结论AMI病人心肌cTnI检测阳性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一种高度灵敏、特异的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赵会元;初开秋;于维林;田润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