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型夹线钳在小儿斜疝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张燕良;张菊;李小茜;余新平;郑敏;熊斌;曾淑娟

关键词:疝,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结扎术
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夹线钳在小儿斜疝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1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自制的钩针、自制的带线雪橇针或自制克式针进行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操作,试验组采用微型夹线钳完成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57)〕低于对照组〔10.9%(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型夹线钳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简化,手术并发症少,且不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多君治疗症状性直立性低血压和复发性反射性晕厥有效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其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与观察组6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用药的基础上开展社区综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 血糖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可明显提高其遵医行为,进而获得更显著的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张学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这4种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B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C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治疗,D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比较这4种药物在治疗相关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生物利用度、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治疗3个月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的生物利用度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4种质子泵抑制剂虽然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作用特点上存在差异,但减少胃酸分泌,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类安全性和疗效均较高的抗酸药。

    作者:徐亦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儿科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11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士操作技能满意度、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士操作技能的满意度为94.8%(55/58),高于对照组的81.0%(4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6.5%(56/58),高于对照组的84.5%(4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为100.0%(58/58),高于对照组的82.8%(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可显著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满意度、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淼金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特征的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特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898例子宫肌瘤患者和898例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进行观察,总结子宫肌瘤患者血流灌注特征。结果肌壁间肌瘤血供较浆膜下、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肌瘤血供丰富,随着肌瘤的不断增大其血流供应也逐渐丰富,且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血供贫乏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子宫肌瘤患者中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发现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的肌瘤血液供应情况不同,其中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血供贫乏者,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也高于健康者。

    作者:王巧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酒精性肝病住院患者1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 TBi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49/56),高于对照组的69.6%(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及GG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 ALT、AST、TBil及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可显著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章丽;张开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120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疾病分型给予中药治疗,统计分析患者面部表情量表( FPS-R)疼痛评分及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80例患者FPS-R疼痛评分下降,Harris评分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本组80例(120髋)患者股骨头坏死率为5.0%(6/120)。结论按照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型给予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盛飞;施明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患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实施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92例,将其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治疗组46例。采用临床常规用药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治疗;在常规用药方案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急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快速性心律失常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治疗(21.9±3.3) h后心律恢复正常,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13.8±2.4) h后心律恢复正常,两组心律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期间,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42/46),高于对照组的71.8%(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对患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实施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梁海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含兰索拉唑或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含兰索拉唑或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37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含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顾新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一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1例72岁老年男性,因呼吸困难8年,加重伴发热、咳嗽、咳痰半月余入院,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注射剂治疗。针对具体病例,药师及时评估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用药期间所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2013-10-22患者静脉滴注伊曲康唑结束后,出现睡眠不佳及幻觉,24日将伏立康唑更换为口服伏立康唑后患者幻觉消失。2013-11-25接受抗真菌治疗35 d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作者:赵虹霞;侯继秋;李玉云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疗程为28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 IgG)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8d后,两组患者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IgG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高血压合并肾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曹国强;许晓辉;韩荣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冬晓;蒙光义;韦银;王缉义;朱玉清;刘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年无复发生存期( RFS)、总生存期( OS)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2年,两组患者R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

    作者:王鑫;吉亚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浅谈药房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

    药房管理是医院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具有复杂、繁琐的特点。面对众多的药品信息,人工管理已无法满足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需要。因此,引进和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了医院药房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杨青青;刘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老年大肠癌梗阻穿孔的手术治疗经验总结

    目的:总结老年大肠癌梗阻穿孔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老年大肠癌梗阻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39例行肿瘤及穿孔处肠段切除术,远端肠管关闭,近端肠管造瘘;11例患者采取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手术。结果经手术治疗后,46例治愈,4例因感染、中毒性休克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6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切口裂开,行二次缝合。住院时间1~48d,平均22d。术后随访中仅4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关闭瘘口。结论老年大肠癌梗阻穿孔的病情较为严重,在治疗时选用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黄铁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利尿剂、洋地黄类制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常规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6/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QT间期及静息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3/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11/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安全性高。

    作者:赵志坤;夏云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7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B组37例。A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B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实施透析治疗,对比分析透析前以及透析后5个月相关指标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清蛋白( ALB)、三酰甘油( TG)、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磷(P)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郑长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到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3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试验组采取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采取杜冷丁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哺乳情况和术后伤口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术后6h疼痛,24h疼痛,48h疼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在试验组产妇中,24h内泌乳开始的产妇有11例,未开始产妇5例,对照组中,24h内泌乳开始的产妇有6例,未开始产妇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在试验组产妇中,24h内产妇正常开奶15例,未开始产妇1例,对照组中,24h产妇正常开奶7例,未开始产妇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可以有效减轻产妇乳腺切口的疼痛,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效果。

    作者:闫慧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开展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骨科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骨科收治住院的患者156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其中护理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6.3±2.5)d,短于对照组的(31.6±2.1)d,满意度评分为(84.7±5.1)分,高于对照组的(61.8±3.1)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彩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为倡导合理用药为主体的药学服务和进一步开展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应用“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表”,对2013年5-7月本单位所属社区部分老年慢性疾病多重用药患者做相关调查分析。结果纳入调查对象300例,其中男154例(51.3%),女146例(48.7%),年龄(69.2±8.5)岁。患3种以上疾病25例(85.7%),罹患疾病以心脑血管、呼吸、代谢等系统为主。用药种数有6~11种,其中用药6种(35.0%)和7种(24.0%)比例较高。持续用药时间多见于3年左右。用药后发现药物不良反应285例(91.7%)。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较突出,且具有相当程度的用药风险和隐患,加强社区以合理用药为主导的药学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杨容;方宗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