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兆芳;李丽敏;时风英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未行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住院未行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10d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未行灌注AMI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杨小东;高云芬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心内科急性病症临床预防保健在医院经济效益中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0例心内科急性病症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家庭收入情况,并采取特殊方式进行跟踪观察,及时记录在案。结果190例患者中有158例患者住院期间医疗总费用>3.5万元,而药费和治疗费所占比例高,分别为48%和21%。结论做好心血管内科急性病症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是关键,并不断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工作,有助于减少患者不安情绪和不良状态,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作者:闫小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硫酸镁分别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21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初发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C组和D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A组和C组给予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B组和D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A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治疗效果与D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C组和D组治疗前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A、B两组患者治疗后N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降低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陈旧性脑梗死C、D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虽然C组NDS评分降低幅度略大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较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效果显著,但在陈旧性脑梗死中,两者均具有疗效,并且疗效相近。
作者:周兆宾;王黎;刘文进;李小奕;王宗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个性化心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即将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围产期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传统干预措施,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 VAS)评分变化。结果2组干预后SA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干预后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产期个性化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妇的焦虑程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对产妇正常分娩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王京贤;杜秀芳;陈炜;崔京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另选取身体健康的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A组采取胰岛素治疗结合饮食及运动疗法;B组采取饮食及运动疗法,检测对照组及A、B 2组治疗前后血清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 2组治疗前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A、B 2组治疗后血清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A组治疗后血清HbA1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血清HbA1c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血清HbA1c水平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能够监测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与治疗进展情况。
作者:郑玉卿;于永波;李要京;侯晓明;李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116例,行腰硬联合无痛分娩的54例足月、单胎、正常临产产妇为镇痛组,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临产产妇6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的第一产程比对照组稍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三产程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产妇的阴道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比较,宫口开4cm后,镇痛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无影响,会延长第二产程,应在镇痛的全程予以密切监护。
作者:李霞;田序华;李金英;孙睿;葛凤兰;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将20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治疗联合运动及饮食疗法,对2组产妇妊娠结局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以及围产儿结局即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妊高征、羊水过多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期并发糖尿病对母婴危害较大,临床上需加以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从而使孕妇血糖控制于正常水平。
作者:李英;刘国芳;史志萍;张红梅;鹿翠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排尿、泌乳功能以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2例产妇根据其是否同意采用麻醉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接受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尿潴留、排尿困难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后30、60min时吸吮反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然而出生后120min时2组吸吮反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麻醉分娩镇痛缓解了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不会造成产妇尿潴留、排尿困难,不会提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影响Apgar评分,即使会造成出生时吮吸反射评分下降,但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吮吸反射即可恢复正常,除此还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作者:成林树;袁蕾;高素英;赵志英;赵月芝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清脂联素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饮食指导、运动锻炼和二级护理,试验组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及HbA1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脂联素和HbA1c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升高,而HbA1c水平均降低,但试验组患者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岛素和格列美脲均具有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但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血清脂联素及HbA1c水平的影响较格列美脲显著。
作者:张素英;赵益增;吴建章;陈永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者其体内血清β-羟丁酸及尿酮体的水平变化。方法将10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治疗,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泵输注普通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恢复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后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结果试验组血糖恢复时间和血pH值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5d后,试验组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DKA疗效显著,对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改善明显。
作者:赵云芳;苗阳;付印;赵茹云;胡增祥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方法20名普外科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名。试验组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予以积极处理并采取对策和技能培训,而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于1个月、3个月比较2组护患满意度。结果1个月、3个月后试验组护患满意度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知识、技能不扎实,护理热情度不足及缺乏护患沟通等,而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及加强沟通等护理干预后,护理失误明显减少,且护患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杨明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对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的影响差异。方法将104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密切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处理,对照组给予全麻处理,麻醉充分后行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比较2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 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小,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VAS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郑红丽;南新丰;路连海;刘建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米力农与左西孟旦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在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比较2组患者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后24h和治疗后7d 检测患者血清 NT-proBNP 水平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23%高于对照组的5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后7d所测水平均低于治疗后24h,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较米力农有效,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龚雪;刘润青;王兰芬;李印升;唐英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鞍结节脑膜肿瘤是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肿瘤的5%~10%[1]。因其毗邻垂体、垂体柄、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并且肿瘤所处位置较深,致手术难度加大,并且还会出现较多的术后并发症。目前,鞍结节脑膜肿瘤的显微手术路径主要分为经鼻和经颅两大类,而经颅又可发展出额外侧入路、纵裂入路、眶上锁孔入路、额底入路、翼点入路等5种不同手术路径。本文选取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64例,对其不同的手术路径选择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天喜;刘风先;郑子钊;焦广端;赵英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近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报告逐渐增多,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合理用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临床上药品不仅要能治疗疾病,还应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1/7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广大的医药工作者,均以解除人类之病痛为宗旨,服务患者为中心,在满足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科学合理的用药。而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1]。为减少或避免用药事故的发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关于中成药合理用药问题。
作者:黄建琼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可视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早孕患者72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4例,观察组采用可视无痛人工流产,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流产。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出子宫次数、月经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效果满意,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韦思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8.3%,复发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6.7%,病死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8.3%,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抑郁及焦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OPD患者在临床中由于多种原因会导致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时兆芳;李丽敏;时风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进一步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选取了该防疫区内100名工人,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对实施前后职业病基础知识知晓度、操作规范合格率、职业病发生率进行对比,探究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结果实施职业健康教育后,基础知识知晓度显著提高,规范操作合格率显著提高,职业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重视职业健康教育,不断改善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意义重大。
作者:孙秀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00例设为试验组,并同时选择该院体检中心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hs-CRP、IL-18及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IL-18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r=0.714, P<0.05),hs-CRP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14,P<0.05),IL-18水平与TNF-α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r=0.599,P<0.05)。结论血清中hs-CRP、IL-18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三者水平呈正相关,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诊断。
作者:刘霞;侯宝松;张丽花;王海峰;孔繁华;胡慧英;张晓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产妇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9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产妇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进行动态评估,根据产妇的自理能力级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照组给予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妇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内容直观,方法简单,护理措施全面、有效,具有针对性,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产妇的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拉文;李占军;张英;张丽芳;张会云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