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敏;邢淑芳;董新生;张彦芳;申翠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药物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80例。甲组给予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药物治疗,乙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NIH-CPS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NIH-CPSI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及总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甲组显著低于乙组,甲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乙组的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症状上,利用盆底肌肉锻炼配合药物治疗能起到显著的效果,简单易行,并能够协调与松弛外括约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东;庒其辉;宋琳衍;龚红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 cTnT)、同型半胱氨酸( Hcy)、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患者组),收集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健康组)。患者组均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氯吡格雷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清cTnT、Hcy和hs-CRP水平。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cTnT、Hcy、hs-CRP水平远高于治疗后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患者检测值趋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期间血清cTnT、Hcy、hs-CRP水平显著升高,经治疗后有所下降,趋于正常水平,但略高于正常水平。
作者:李荷英;赵建波;孙少华;贾炜;朱金环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无痛分娩对母婴良好预后的佳浓度和剂量。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正常妊娠待分娩孕妇106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21例及E组22例,产前给予所有孕妇正常分娩指导、药物处置和密切监护及护理,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A组给予0.05%罗哌卡因10mg, B组给予0.1%罗哌卡因12mg,C组给予0.15%罗哌卡因12mg,D组给予0.20%罗哌卡因20mg,E组不给予罗哌卡因。观察各组VAS评分、分娩产程时长、缩宫素应用例数、产后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等。结果胎儿娩出后VAS评分随罗哌卡因剂量增加而降低,但C、D组评分相近,E组高。A~C组产程时长随剂量增加依次递减,但D组产程长于C组,E组短,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各组缩宫素应用例数逐次增加,E组应用少。A~C组产后出血量随剂量增加而降低,但D组和E组出血量均大于C组。C组新生儿评分高,E组低,A、B、D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阴道分娩率高,分别与A、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分娩孕妇应用0.15%罗哌卡因12mg对产妇及婴儿预后具有佳疗效。
作者:郭培英;王继红;杨芳;安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在一代和二代无菌连接装置上使用国产熔接片完成PVC导管的无菌连接过程,使得连接后的导管无菌要求。方法在一代和二代无菌连接装置上使用国产熔接片替代进口融接片完成PVC导管的无菌连接操作过程。结果导管连接效果满意,达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国产熔接片可达到与进口融接片相同的效果。
作者:时卉丽;李建民;沈莉;陈红霞;何路军;刘战地;贾萱;李玉秋;孙守强;江宏;朱小珊;朱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频率为2~3次/周,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EPO治疗,疗程为16周。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比容( HCT)、血清白蛋白( ALB)、三酰甘油( TG)、体质量指数( BMI)、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 TSF),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HCT、ALB、TG、BMI及TSF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rhEPO能改善贫血,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沈丽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4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E1,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O2和S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三个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列腺素E1的使用,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白红彦;杜丽惠;徐雪阳;张晓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丽君;郑鸿伟;王坤红;周顺林;周梦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愈合的影响。方法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110例和非早期组48例。早期组在术后1周内即开始服用阿仑膦酸钠35mg,每周1次,持续6个月;非早期组在术后4个月开始服用阿仑膦酸钠,直到术后6个月。每月复查腕关节X线检查,并检查了解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存在骨折处压痛、握力情况。结果2组患者骨折均愈合,2组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服用阿仑膦酸钠不会延长骨折愈合时间也不会影响临床效果。
作者:徐明珠;张录青;陆建海;张锁欣;林枫;宋子英;岳国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胆碱能通路损害程度与血管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并伴有MRI胆碱能通路信号异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取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磁共振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 CHIPS),并在入院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CHIPS评分与MMP-9和hs-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HIPS评分为(74.63±12.59)高于对照组的(11.28±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IPS与MMP-9正相关(r=4.184,P<0.05);CHIPS与hs-CRP正相关(r=6.842,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CHIPS与MMP-9及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玲;崔素敏;郭威;王东凌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净化指标和尿素透析充分性指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时间平均尿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透析效果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商国君;苗雪英;郑秀清;线丽华;刘风先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择期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日晨进行术前准备及护理。试验组拟定手术后,手术室护士提前2~3d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和“自我训练”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每天至少1h。术后观察2组恐惧、紧张、焦虑、心率加快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试验组紧张、焦虑、恐惧、心率加快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的护理,改善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为手术与麻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陈红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米力农与左西孟旦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在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比较2组患者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后24h和治疗后7d 检测患者血清 NT-proBNP 水平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23%高于对照组的5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后7d所测水平均低于治疗后24h,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较米力农有效,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龚雪;刘润青;王兰芬;李印升;唐英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前臂双骨折患者分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14例、克氏针内固定组13例和尺桡骨钢板内固定组15例,并观察3组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尺桡骨钢板内固定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短于尺桡骨钢板内固定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应用于前臂双骨折手术治疗中具有创伤小,优良率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愈合时间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医院消毒供应室主要用于储存发放无菌物品,同时对污染物品进行回收,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既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危科室[1]。因此,供应室的管理和工作质量在医院感染防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心脏指数、心电图恢复情况、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P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48.2%(P<0.01)。用药治疗后,2组患者较用药前的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降低,尿量增加,心脏指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治疗后血清CPK和CK-MB的含量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兰春英;刘雪丽;张惠荣;张志平;李永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炯强;张文;牛冬静;陈娟;林荣;周如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降钙素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缓解程度和治疗前后骨密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骨密度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历宝国;齐秀杰;闫立娜;王友凤;张艳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心脏黏液瘤是心脏的常见良性肿瘤,属心腔肿瘤,可发生于心腔的任何部位,95%发生于心房,常见于左房,约占75%;其次为右房,约占15%~50%;发生于左、右心室,各占4%;男性患者约占2/3。瘤体易破裂,脱落后引起周围动脉栓塞及脏器梗死,心房黏液瘤虽属良性,但若切除不彻底,局部可复发,可破坏血管壁[1]。少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病变,成为黏液肉瘤。本文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左房黏液瘤中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刘喆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4例,对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50例,占40.3%;肿瘤直径大、P53阳性表达及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发生乳腺癌转移的比例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与40岁患者乳腺癌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大、P53阳性表达及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发生乳腺癌转移的比例是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因素,而雌激素受体阳性可能对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
作者:谢春庄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初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且在第一时间给予降纤酶治疗,A组给予常规降纤酶治疗剂量及疗程, B组治疗剂量较A组剂量稍大,比较2组治疗效果差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在出血反应、动脉栓塞、心脏表现方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增加降纤酶剂量,较常规剂量不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会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刘燚隆;王香芝;侯芳素;周文芝;焦书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