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梁桂杰;高伟;庞国香;孙爱东;代建新;刘万军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冠心病心绞痛, ICAM-1, 炎性因子,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鲁南欣康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分析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TNF-α、IL-6和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和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鲁南欣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明显,且具有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水平的作用,因此依照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给予鲁南欣康药物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意义重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2组产后2h、24h出血量并记录宫缩恢复时间和子宫全切除例数。同时对2组患者的寒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宫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由于缩宫素治疗无效而实施子宫全切除手术3例(7.5%);观察组无子宫全切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罗哌卡因无痛分娩对母婴预后的佳浓度和剂量探究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无痛分娩对母婴良好预后的佳浓度和剂量。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正常妊娠待分娩孕妇106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21例及E组22例,产前给予所有孕妇正常分娩指导、药物处置和密切监护及护理,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A组给予0.05%罗哌卡因10mg, B组给予0.1%罗哌卡因12mg,C组给予0.15%罗哌卡因12mg,D组给予0.20%罗哌卡因20mg,E组不给予罗哌卡因。观察各组VAS评分、分娩产程时长、缩宫素应用例数、产后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等。结果胎儿娩出后VAS评分随罗哌卡因剂量增加而降低,但C、D组评分相近,E组高。A~C组产程时长随剂量增加依次递减,但D组产程长于C组,E组短,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各组缩宫素应用例数逐次增加,E组应用少。A~C组产后出血量随剂量增加而降低,但D组和E组出血量均大于C组。C组新生儿评分高,E组低,A、B、D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阴道分娩率高,分别与A、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分娩孕妇应用0.15%罗哌卡因12mg对产妇及婴儿预后具有佳疗效。

    作者:郭培英;王继红;杨芳;安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以及术前、气腹后、术毕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拔管后5min和10min清醒/镇静状态分级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镇痛效果较好,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苏晓娜;刘刚;张国辉;白丽华;郭伟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净化指标和尿素透析充分性指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时间平均尿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透析效果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商国君;苗雪英;郑秀清;线丽华;刘风先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快速康复外科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6例急性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在手术治疗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对照组常规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4、7天晨起测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血皮质醇和C反应蛋白( CRP)。结果术后观察组第1、4天血糖水平和第7天胰岛素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第4天血皮质醇和第4、7天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古林;蔡红民;张福生;李春久;孟庆民;张海合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初探

    目的:对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期间发生的西药不良反应患者150例。对用药的类型、方式等进行分析,并对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用药类型方面神经系列药物、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用药方式方面静脉注射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诱发老年人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身体药动学和药理作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结论老年人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应在临床上加强用药指导,加强对联合用药的监督,有效地降低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邵云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通腑逐瘀辅治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腑逐瘀辅治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联用通腑逐瘀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联用常规治疗,4周为一疗程。应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2( IL-2)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内毒素、TNF-α和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血浆内毒素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腑逐瘀辅治法可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α水平,升高IL-2水平,改善患者内毒素血症,减轻肝脏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阿司匹林与硫酸镁分别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硫酸镁分别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21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初发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C组和D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A组和C组给予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B组和D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A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治疗效果与D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C组和D组治疗前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A、B两组患者治疗后N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降低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陈旧性脑梗死C、D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虽然C组NDS评分降低幅度略大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较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效果显著,但在陈旧性脑梗死中,两者均具有疗效,并且疗效相近。

    作者:周兆宾;王黎;刘文进;李小奕;王宗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单独及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单独及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9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A组、B组及C组各33例。A组采用头孢克肟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C组采用头孢克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分析3组患儿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及B组,住院时长显著短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住院时长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克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显著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惠;刘振旭;王风光;王扎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妊娠期糖尿病20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将20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治疗联合运动及饮食疗法,对2组产妇妊娠结局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以及围产儿结局即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妊高征、羊水过多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期并发糖尿病对母婴危害较大,临床上需加以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从而使孕妇血糖控制于正常水平。

    作者:李英;刘国芳;史志萍;张红梅;鹿翠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文圣;杜国亮;李永涛;李淼;吴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妊娠期并发卵巢肿瘤处理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并发卵巢肿瘤处理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期并发卵巢肿瘤患者124例,分析卵巢肿瘤处理方式与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晚孕期采取手术治疗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中孕期采取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术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佳手术时间是早、中孕期,晚孕期手术治疗会加大早产风险,非手术治疗会增加妊娠期间并发症。

    作者:李文娟;岳桂红;苏国娟;孔玲芳;张素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干燥综合征合并低钾性麻痹3例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低钾性麻痹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均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是神经科常见病。继发性低钾性麻痹的常见病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时补钾治疗,病情可在48h内恢复正常。干燥综合征是低钾性麻痹的少见病因,其临床表现与普通的低钾血症难以在临床表现上进行鉴别,容易被忽视,难以根治,导致病情反复发作[1]。本文探讨3例以低钾性麻痹为首发症状而于神经内科就诊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并分析其诊断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齐亚超;于织波;张立涛;孙彦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对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更昔洛韦和维生素B1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2组CD3+、CD4+和CD4+ /CD8+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下降的趋势,氦氖激光治疗对于恢复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张苏瑞;牛莉娅;毛俊涛;徐丽梅;郭玉卿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天1次,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天1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CRP、IL-6、ET-1、INF-α水平变化。比较治疗A、B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A组和B组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B组降低幅度大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A、B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汀钙可以明显降低COPD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吴立平;梁富彬;王海青;张红卫;张金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50例,利用16排螺旋CT进行胸部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对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CT结果显示有明显的病变43例(86%),大多数为复合损伤。其中胸椎压缩骨折8例,胸骨骨折2例,气胸10例,肺挫伤26例,纵隔气肿3例,肋骨骨折22例,皮下气肿4例,膈肌损伤2例,创伤性湿肺5例。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及时且快速地对胸部外伤患者病灶进行准确诊断,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罗自锋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规范药房管理制度提高药房服务质量

    药房是对药品进行有效管理的地方,也是药剂师工作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任务。但在我国还未真正的发挥医药药房的作用,多数医院仅把药房作为药品的中转站,药房提供专业服务少,管理成本高,工作量大,窗口式药品发放形式,阻碍药师与患者的交流,引起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导致患者伤亡。药师作为治疗团队的一员在药物治疗系统中肩负重要责任,在公众和社会中的认知度不高。在新形势下需对药房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药学工作应逐步由“以药品供应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精细化药学技术服务转变[1]。

    作者:刘文慧;杨素芹;韩明明;乔素伟;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频率为2~3次/周,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EPO治疗,疗程为16周。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比容( HCT)、血清白蛋白( ALB)、三酰甘油( TG)、体质量指数( BMI)、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 TSF),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HCT、ALB、TG、BMI及TSF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rhEPO能改善贫血,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沈丽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磷酸肌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未行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未行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住院未行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10d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未行灌注AMI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杨小东;高云芬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超声心动图对左房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心脏黏液瘤是心脏的常见良性肿瘤,属心腔肿瘤,可发生于心腔的任何部位,95%发生于心房,常见于左房,约占75%;其次为右房,约占15%~50%;发生于左、右心室,各占4%;男性患者约占2/3。瘤体易破裂,脱落后引起周围动脉栓塞及脏器梗死,心房黏液瘤虽属良性,但若切除不彻底,局部可复发,可破坏血管壁[1]。少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病变,成为黏液肉瘤。本文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左房黏液瘤中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刘喆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