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慧;杨素芹;韩明明;乔素伟;陈静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 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CC联合HMG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共治疗225个周期,排卵率为89.33%,成功妊娠率为60.44%;对照组患者共治疗221个周期,排卵率为73.76%,成功妊娠率为47.06%。试验组患者的排卵率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CC联合HMG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能显著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红欣;张松菲;任雪璞;肖永静;杨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导致的后果;慢性支气管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慢性支气管炎在变化、理化因素刺激、感染等情况下,病情可加重,即所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反复急性发作可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损害,逐步导致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1]。我院对3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未行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住院未行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10d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未行灌注AMI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杨小东;高云芬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以及术前、气腹后、术毕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拔管后5min和10min清醒/镇静状态分级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镇痛效果较好,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苏晓娜;刘刚;张国辉;白丽华;郭伟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心脏指数、心电图恢复情况、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P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48.2%(P<0.01)。用药治疗后,2组患者较用药前的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降低,尿量增加,心脏指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治疗后血清CPK和CK-MB的含量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兰春英;刘雪丽;张惠荣;张志平;李永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措施。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症患,重建髋关节功能常见的手段之一,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1]。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复杂,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的成功与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2例,辅以围术期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吴贵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鞍结节脑膜肿瘤是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肿瘤的5%~10%[1]。因其毗邻垂体、垂体柄、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并且肿瘤所处位置较深,致手术难度加大,并且还会出现较多的术后并发症。目前,鞍结节脑膜肿瘤的显微手术路径主要分为经鼻和经颅两大类,而经颅又可发展出额外侧入路、纵裂入路、眶上锁孔入路、额底入路、翼点入路等5种不同手术路径。本文选取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64例,对其不同的手术路径选择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天喜;刘风先;郑子钊;焦广端;赵英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预防指导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市某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所有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和分级护理,试验组患者结合患者具体个人特点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并指导护士给予预防性护理。治疗半年后,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结果试验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为1.67%(2/120)远低于对照组的21.67%(26/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预防指导对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富志南;魏广成;马合金;韩立平;何世玲;张玉坤 刊期: 2014年第31期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老年人常因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管壁缺乏弹性而出现鼻出血,一旦出血,出血多而凶猛,且反复,老年人多数患有高血压,还有部分老年人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更使鼻出血的患病率增加[1]。我科对收治的鼻出血老年患者结合患者个人实际情况给予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瑞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尿液检查在临床疾病确诊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年3月-2012年12月因不同原因进行尿液检查患者341例,对其检验报告单和疾病确诊治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1例患者均为蛋白尿,尿液检查沉渣镜检为多细胞171例,少细胞153例和特殊类型117例;分别确诊为肾小球增殖病变133例,非增殖性肾小球病变113例,肾小管病变17例,对应确诊准确率为77.8%、73.9%和14.5%。结论尿液检查在诊断肾病中指示肾病类型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为肾病的进一步确诊提供简便可靠的依据,对无症状尿液检查提高可靠的依据,也可运用于健康体检中对肾脏疾病的筛查。
作者:何槐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为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技术,是将荧光素钠注入静脉内随血流进入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利用眼底照相机多点拍摄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在眼部血流循环时所发出的荧光的记录过程。可动态地观察和记录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生理病理性改变,对眼底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尤其是在视网膜血管和黄斑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此项检查在暗室进行,注药时身体可能会出现不适,均会使患者产生紧张及恐惧心理,因此,在进行该项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1]。我科对182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萍;邱业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在一代和二代无菌连接装置上使用国产熔接片完成PVC导管的无菌连接过程,使得连接后的导管无菌要求。方法在一代和二代无菌连接装置上使用国产熔接片替代进口融接片完成PVC导管的无菌连接操作过程。结果导管连接效果满意,达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国产熔接片可达到与进口融接片相同的效果。
作者:时卉丽;李建民;沈莉;陈红霞;何路军;刘战地;贾萱;李玉秋;孙守强;江宏;朱小珊;朱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妇血清AFP、β-hCG水平的差异,为双胎妊娠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进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并产后随访确认胎儿正常的正常单胎妊娠100例和正常双胎妊娠孕妇100例。比较双胎妊娠组与单胎妊娠组孕妇孕15、20周血清AFP、β-hCG水平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组15周、20周的血清AFP、β-hCG水平明显高于同孕周的单胎妊娠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血清AFP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增高,血清β-hCG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降低,双胎妊娠组血清AFP、β-hCG水平与单胎妊娠组变化趋势一致。双胎妊娠组孕妇孕15周、20周血清AFP、孕15周β-hCG水平与单胎妊娠组水平的2倍有明显差异(P<0.05),孕20周双胎妊娠组孕妇血清β-hCG水平与单胎妊娠组水平的2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AFP、β-hCG水平可应用于双胎妊娠产前筛查,但单胎妊娠的参考值及其2倍不应用于双胎妊娠。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后静脉血栓栓塞( VTE)的安全性。方法将96例初次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均一致。利伐沙班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口服利伐沙班10mg,共14d;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口服安慰剂。于术前及术后第2天行血常规检查,根据公式计算失血总量和血红蛋白( HGB)下降量;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拔管后伤口渗液量,计算显性失血量;记录术后35d内的出血事件。结果利伐沙班组失血总量及HGB下降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术后显性失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TKA术后出血有一定影响,但与安慰剂比较无显著差异。
作者:解皓;李海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 cTnT)、同型半胱氨酸( Hcy)、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患者组),收集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健康组)。患者组均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氯吡格雷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清cTnT、Hcy和hs-CRP水平。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cTnT、Hcy、hs-CRP水平远高于治疗后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患者检测值趋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期间血清cTnT、Hcy、hs-CRP水平显著升高,经治疗后有所下降,趋于正常水平,但略高于正常水平。
作者:李荷英;赵建波;孙少华;贾炜;朱金环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将116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2组患者均采用药学监护措施,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后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变化,以及治疗后呛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R和MAP的波动小于对照组,呛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显著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另配合药学监护,对神经外科手术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丁;魏雪;薛秀峰;赵运法;李志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 的癌性抑制因子( CIP2A)、骨桥蛋白( 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 ( VEGF-C)表达联合诊断膀胱癌及病情发展的意义。方法收集膀胱癌患者84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CIP2A、OPN与VEGF-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膀胱癌各期组织中CIP2A、OPN与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在Ⅰ、Ⅱ、Ⅲ、Ⅳ期组织中依次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膀胱组织中CIP2A、OPN与VEGF-C的表达可诊断膀胱癌,并且三者的表达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对诊断膀胱癌和确定其癌症发展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高志光;赵海霞;郝成伟;李静;朱晓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文圣;杜国亮;李永涛;李淼;吴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腹胀新生儿因腹胀、呕吐而导致脱水,外周血液循环差,静脉塌陷,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2010年1月我科开展腹胀新生儿经腹壁静脉行留置针穿刺的尝试。通过操作经验与实际效果的观察,认为静脉留置针在严重腹胀的新生儿中建立静脉通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春梅;贲国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对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通过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术后子宫肌瘤消融缩小体积和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判断疗效。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ER和PR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患者经量增加、经期延长、痛经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3%、69.1%、60.0%。治疗后肌瘤体积为(44.6±10.2)cm3低于治疗前的(130.8±26.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子宫肌瘤组织ER、PR在治疗后强阳性(+++)所占比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治疗后弱阳性(+)、阳性(+ +)所占的比例与正常肌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子宫肌瘤组织ER、PR表达水平。
作者:石改萍;贾卫静;南风艳;郝伟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