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春英;刘雪丽;张惠荣;张志平;李永亮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疼痛、肿胀、局部青紫、浅静脉怒张等[1]。脊柱手术是DVT的危险因素。目前脊柱术后有较多的预防措施,包括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可较好地预防脊柱术后DVT和肺栓塞的发生。但脊柱术后使用药物预防DVT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有些学者认为使用抗血栓药物易导致术后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的增加。目前脊柱术后的DVT预防尚无统一的意见。本文评估术前及术后DVT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探讨脊柱手术围术期物理预防 DVT策略的有效性。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李渊深;王振兴;张英民;薛伟;庞海艳;孔永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丽君;郑鸿伟;王坤红;周顺林;周梦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和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80例,其中妊娠高血压70例,轻度子痫前期70例,重度子痫前期70例,子痫70例,分别作为A、B、C、D组。同期收集正常妊娠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于分娩当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ml,测定各组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3、FT4和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均从对照组、A组到D组依次降低,TSH从对照组、A组到D组依次升高,且A、B、C、D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从A组到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A、B、C、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及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并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的加重降低;TSH水平高于健康孕妇,并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的加重而升高。
作者:张雪玲;任彦铭;郭会敏;赵云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以及术前、气腹后、术毕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拔管后5min和10min清醒/镇静状态分级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镇痛效果较好,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苏晓娜;刘刚;张国辉;白丽华;郭伟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下阑尾炎切除术围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8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和护理,试验组行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选择常规开腹手术切除术。同期收集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阑尾炎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天以及正常组血清IAP、CRP水平,比较各组间动态变化差异。结果术前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AP、CRP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第1、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逐次递增,之后下降,术后第5天检测值小于术后第3天。相同时期试验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血清IAP、CRP水平术后短期内逐次显著升高,而后出现下降,但升高幅度均小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刘彬;杨守臣;宋伟;杨乐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降钙素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缓解程度和治疗前后骨密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骨密度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历宝国;齐秀杰;闫立娜;王友凤;张艳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初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且在第一时间给予降纤酶治疗,A组给予常规降纤酶治疗剂量及疗程, B组治疗剂量较A组剂量稍大,比较2组治疗效果差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在出血反应、动脉栓塞、心脏表现方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增加降纤酶剂量,较常规剂量不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会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刘燚隆;王香芝;侯芳素;周文芝;焦书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者其体内血清β-羟丁酸及尿酮体的水平变化。方法将10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治疗,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泵输注普通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恢复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后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结果试验组血糖恢复时间和血pH值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5d后,试验组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DKA疗效显著,对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改善明显。
作者:赵云芳;苗阳;付印;赵茹云;胡增祥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米力农、硝普钠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的差异,为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各30例。观察3组疗效,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以及跟踪随访3月的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左西孟旦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左西孟旦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的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明显优于米力农和硝普钠,且3个月内的不良事件率较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静;康琳;刘勇;赵晓彦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天1次,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天1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CRP、IL-6、ET-1、INF-α水平变化。比较治疗A、B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A组和B组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B组降低幅度大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A、B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汀钙可以明显降低COPD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吴立平;梁富彬;王海青;张红卫;张金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学者研究发现[1],肺隐球菌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部组织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影像学检查,由于肺隐球菌感染肺部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2]。因此,如磁共振诊断失误,很容易导致临床误诊或误治的不良后果[3]。笔者通过总结近三年来我院经明确诊断的2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的磁共振表现,为今后影像学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允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酸二醛( MDA)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SOD、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OD、MDA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鹏;高菊芳;董赛晓;张瑞科;王彦莉;李换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不同根尖诱导成形剂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行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患者76例(患牙90颗),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患牙46颗)和对照组38例(患牙44颗)。对照组利用CH展开根尖诱导成形术,观察组利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 MTA)展开根尖诱导成形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行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MTA比CH应用效果更加优越,是恒牙根尖诱导中理想的材料。
作者:武张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6例急性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在手术治疗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对照组常规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4、7天晨起测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血皮质醇和C反应蛋白( CRP)。结果术后观察组第1、4天血糖水平和第7天胰岛素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第4天血皮质醇和第4、7天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古林;蔡红民;张福生;李春久;孟庆民;张海合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收治的15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宫切除术组各50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经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经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感染、排尿排便异常、腰腹部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感染、排尿排便异常、腰腹部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方便,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郁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采取广谱抗生素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治疗期间需明确病情,采取有效治疗,先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药物,以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鲁南欣康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分析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TNF-α、IL-6和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和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鲁南欣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明显,且具有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水平的作用,因此依照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给予鲁南欣康药物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梁桂杰;高伟;庞国香;孙爱东;代建新;刘万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1月-2013年7月行无菌手术患者638例,其中感染者21例设定为研究组,其余未感染者617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基本资料差异性,感染者手术位置差异性,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年龄大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抗菌药物应用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患者中腰髋部及下肢处切口感染率为4.03%高于颈肩及上肢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主要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了解易感因素,关注患者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减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董保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药物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80例。甲组给予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药物治疗,乙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NIH-CPS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NIH-CPSI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及总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甲组显著低于乙组,甲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乙组的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症状上,利用盆底肌肉锻炼配合药物治疗能起到显著的效果,简单易行,并能够协调与松弛外括约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东;庒其辉;宋琳衍;龚红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30例,根据骨密度检测值,将110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20例糖尿病无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情况,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股骨颈、股骨粗隆、前臂及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深荣;陈频;段洪涛;徐明珠;张录青;岳国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