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e-Ne激光刺络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董刚;田丽芹;朱书芳;何爱敏;徐贵芳

关键词:He-Ne激光刺络, 带状疱疹
摘要: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He-Ne激光刺络治疗带状疱疹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经皮肤专科诊断,男22例,女8例;年龄19~71岁;病程1d~1个月。病变发生颜面、胸、腰肋部,面部疼痛剧烈。西医采用抗病毒,中医采用清泄风火、清热利湿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长,皮肤发热灼痛,严重时出血点、血泡。患者自愿要求He-Ne激光刺络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与脑卒中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与脑卒中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体检身体健康的志愿者35例作为正常组,测定2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另外比较研究组治疗3d、7d、14d后各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前与正常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患者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卒中病情发展与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具有负相关性(r =-0.72,-0.58,-0.61,P <0.05)。结论血浆 Hcy、D-二聚体、hs-CRP水平与脑卒中及病情发展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脑卒中病情的诊断评定指标。

    作者:盖红兵;张爱芬;李晨霞;邹春晓;赵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血浆TIMP-1、MMP-9的影响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奥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IMP-1、MMP-9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TIMP-1、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MMP-9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显著,有效调节血浆TIMP-1、MMP-9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彦敏;邢淑芳;董新生;张彦芳;申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合理治疗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有效利用甘露醇进行合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A组25例、B组27例、C组26例。A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常规剂量(250ml)进行治疗;B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半常规剂量(125ml)进行治疗;C组在24h内未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颅压降低效果、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肾功能。结果 A、B组降颅压总有效率显著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降颅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B组降低幅度大,A组其次,C组降低幅度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A、B组的的血肌酐(BUN)、血尿素氮(Cr)均较治疗前升高,B组BUN及Cr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合理的应用甘露醇可以降低颅内压,使用半常规剂量的甘露醇与常规剂量相比,更能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对肾脏的损害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祥;郭丽霞;王坤红;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冬季腹泻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冬季腹泻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腹泻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满意度高。

    作者:郭新荣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的不良反应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的不良反应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2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各75例。A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和辛伐他汀40mg/d, B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仅给予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12周,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7%、14.67%和56.00%,试验A组、试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无影响,结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且显著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彦;刘国华;时风英;王占肖;闫瑞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新形势下社区全科医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则是关键。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全科医学是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较理想的医疗服务形式。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主体,全科医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存在体系不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全科医师人力资源配置总量不足、社区卫生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1]。全科医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两方面,现笔者就如何提高社区全科医师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进行了讨论,报道如下。

    作者:董琦;刘洪英;潘新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3、FT4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和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80例,其中妊娠高血压70例,轻度子痫前期70例,重度子痫前期70例,子痫70例,分别作为A、B、C、D组。同期收集正常妊娠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于分娩当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ml,测定各组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3、FT4和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均从对照组、A组到D组依次降低,TSH从对照组、A组到D组依次升高,且A、B、C、D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从A组到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A、B、C、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及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并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的加重降低;TSH水平高于健康孕妇,并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的加重而升高。

    作者:张雪玲;任彦铭;郭会敏;赵云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B型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度分析

    美国人Greggory于1982年首先提出采用B型超声( B超)检测胎儿心动图的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1],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已成为了国内外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操作人员有限等各种因素,此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局限。普通黑白B超用于检查可较大范围地检出先天性心脏病,尽早进行干预,为优生优育提供医学技术上的支持。本文对 B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度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时彦丽;张夕彦;刘凤秀;洛丽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1月-2013年7月行无菌手术患者638例,其中感染者21例设定为研究组,其余未感染者617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基本资料差异性,感染者手术位置差异性,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年龄大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抗菌药物应用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患者中腰髋部及下肢处切口感染率为4.03%高于颈肩及上肢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主要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了解易感因素,关注患者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减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董保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孕妇8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产妇104例作为对照组,对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35岁、体质量指数( BMI)≥25kg/m2、流产次数≥2和有高血压家族史是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5岁、BMI≥28kg/m2和有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妇应当积极控制体质量,注重早期检查,关注重点人群,对于预防妊娠高血压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淑丽;杨晓英;封志琴;崔晨迪;齐月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叶酸、维生素B12介导血清Hcy水平辅助治疗老年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调控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对治疗老年性骨折时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老年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A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服用叶酸及维生素B12,测量2组血清Hcy水平,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无明显变化。A组骨折愈合率高于B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新增骨折数A组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12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提高老年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血清Hcy水平与老年性骨折的发生和愈合相关。

    作者:徐彦霞;郭会敏;任彦铭;任国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乳腺癌转移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4例,对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50例,占40.3%;肿瘤直径大、P53阳性表达及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发生乳腺癌转移的比例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与40岁患者乳腺癌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大、P53阳性表达及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发生乳腺癌转移的比例是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因素,而雌激素受体阳性可能对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

    作者:谢春庄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高频单药自拟方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高频单药方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肾衰竭确诊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均采用低盐、低脂、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给予降血压、降血脂,纠正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一般对症治疗措施和密切护理观察,试验组患者根据文献统计高频单药方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衰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肾功能变化,如血清尿素氮( BUN)、血肌酐( Cr)、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等,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UN、C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cr均有所上升,但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高于对照组的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频单药自拟方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凤忠;刘军友;张秋红;杨建荣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进一步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选取了该防疫区内100名工人,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对实施前后职业病基础知识知晓度、操作规范合格率、职业病发生率进行对比,探究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结果实施职业健康教育后,基础知识知晓度显著提高,规范操作合格率显著提高,职业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重视职业健康教育,不断改善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意义重大。

    作者:孙秀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酸二醛( MDA)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SOD、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OD、MDA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鹏;高菊芳;董赛晓;张瑞科;王彦莉;李换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氟铃脲、毒死蜱中毒患者1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氟铃脲是新型酰基脲类杀虫剂,杀虫谱较广,尤其对棉铃虫属的害虫有特效。毒死蜱是一种有机磷杀虫螨剂。这些农药如存放和管理不善,可引起急性中毒,我院于2013年6月29日19时收治1例氟铃脲、毒死蜱中毒的患者,现将抢救与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闫凌云;牛佩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对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更昔洛韦和维生素B1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2组CD3+、CD4+和CD4+ /CD8+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下降的趋势,氦氖激光治疗对于恢复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张苏瑞;牛莉娅;毛俊涛;徐丽梅;郭玉卿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措施。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症患,重建髋关节功能常见的手段之一,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1]。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复杂,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的成功与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2例,辅以围术期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吴贵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CIP2 A、OPN与VEGF-C表达联合诊断膀胱癌及病情发展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 的癌性抑制因子( CIP2A)、骨桥蛋白( 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 ( VEGF-C)表达联合诊断膀胱癌及病情发展的意义。方法收集膀胱癌患者84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CIP2A、OPN与VEGF-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膀胱癌各期组织中CIP2A、OPN与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在Ⅰ、Ⅱ、Ⅲ、Ⅳ期组织中依次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膀胱组织中CIP2A、OPN与VEGF-C的表达可诊断膀胱癌,并且三者的表达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对诊断膀胱癌和确定其癌症发展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高志光;赵海霞;郝成伟;李静;朱晓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药物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药物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80例。甲组给予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药物治疗,乙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NIH-CPS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NIH-CPSI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及总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甲组显著低于乙组,甲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乙组的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症状上,利用盆底肌肉锻炼配合药物治疗能起到显著的效果,简单易行,并能够协调与松弛外括约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东;庒其辉;宋琳衍;龚红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