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无痛分娩对母婴预后的佳浓度和剂量探究

郭培英;王继红;杨芳;安娜

关键词:罗哌卡因, 无痛分娩, 分娩镇痛, 分娩方式, Apgar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无痛分娩对母婴良好预后的佳浓度和剂量。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正常妊娠待分娩孕妇106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21例及E组22例,产前给予所有孕妇正常分娩指导、药物处置和密切监护及护理,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A组给予0.05%罗哌卡因10mg, B组给予0.1%罗哌卡因12mg,C组给予0.15%罗哌卡因12mg,D组给予0.20%罗哌卡因20mg,E组不给予罗哌卡因。观察各组VAS评分、分娩产程时长、缩宫素应用例数、产后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等。结果胎儿娩出后VAS评分随罗哌卡因剂量增加而降低,但C、D组评分相近,E组高。A~C组产程时长随剂量增加依次递减,但D组产程长于C组,E组短,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各组缩宫素应用例数逐次增加,E组应用少。A~C组产后出血量随剂量增加而降低,但D组和E组出血量均大于C组。C组新生儿评分高,E组低,A、B、D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阴道分娩率高,分别与A、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分娩孕妇应用0.15%罗哌卡因12mg对产妇及婴儿预后具有佳疗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妇孕中期血清AFP及β-hCG水平比较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妇血清AFP、β-hCG水平的差异,为双胎妊娠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进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并产后随访确认胎儿正常的正常单胎妊娠100例和正常双胎妊娠孕妇100例。比较双胎妊娠组与单胎妊娠组孕妇孕15、20周血清AFP、β-hCG水平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组15周、20周的血清AFP、β-hCG水平明显高于同孕周的单胎妊娠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血清AFP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增高,血清β-hCG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降低,双胎妊娠组血清AFP、β-hCG水平与单胎妊娠组变化趋势一致。双胎妊娠组孕妇孕15周、20周血清AFP、孕15周β-hCG水平与单胎妊娠组水平的2倍有明显差异(P<0.05),孕20周双胎妊娠组孕妇血清β-hCG水平与单胎妊娠组水平的2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AFP、β-hCG水平可应用于双胎妊娠产前筛查,但单胎妊娠的参考值及其2倍不应用于双胎妊娠。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缺乏典型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症状,而且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1]。笔者通过观察120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了全面有预见性的护理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配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CCU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CCU又称为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是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场所,是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的科室,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面对陌生封闭的环境,紧张的氛围,各种抢救和监护仪器,医务人员忙碌的脚步,均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1],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满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帮助其提高适应与应对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报道如下。

    作者:冯欣岚;刘夕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1月-2013年7月行无菌手术患者638例,其中感染者21例设定为研究组,其余未感染者617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基本资料差异性,感染者手术位置差异性,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年龄大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抗菌药物应用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患者中腰髋部及下肢处切口感染率为4.03%高于颈肩及上肢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主要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了解易感因素,关注患者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减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董保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不同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前臂双骨折患者分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14例、克氏针内固定组13例和尺桡骨钢板内固定组15例,并观察3组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尺桡骨钢板内固定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短于尺桡骨钢板内固定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应用于前臂双骨折手术治疗中具有创伤小,优良率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愈合时间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眩晕患者的辨证施护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一般表现为头晕目眩,轻者闭目即止,重者视物旋转,站立不稳,或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汗出,甚至晕倒。中医学认为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存[1]。究其原因不外风、虚、痰三个方面。《内经》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景岳全书,眩运》篇中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临床中对眩晕患者实施辨证论治的同时实施辨证施护,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君;王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的不良反应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的不良反应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2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各75例。A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和辛伐他汀40mg/d, B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仅给予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12周,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7%、14.67%和56.00%,试验A组、试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无影响,结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且显著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彦;刘国华;时风英;王占肖;闫瑞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心电图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68.9%,治疗后2组ST段及NST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有效改善心绞痛、心电图情况,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期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对其行心理护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患者进行问卷测评。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后,乳腺癌患者的SCL-90评分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家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腰硬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116例,行腰硬联合无痛分娩的54例足月、单胎、正常临产产妇为镇痛组,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临产产妇6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的第一产程比对照组稍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三产程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产妇的阴道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比较,宫口开4cm后,镇痛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无影响,会延长第二产程,应在镇痛的全程予以密切监护。

    作者:李霞;田序华;李金英;孙睿;葛凤兰;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右美托咪定对心肌梗死PCI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h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后入ICU观察24h。研究组PCI术前30min给予石美托咪定首剂负荷量推注诱导镇静,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采用Ramsay镇静分级,患者维持镇静深度2~3级。对照组行PCI期间依据患者胸痛症状及烦躁程度给予吗啡2~5mg静脉推注,效果不明显时以吗啡2~3mg静脉复推。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 T0)及用药后24h(T1)围术期检测心肌酶学指标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钠尿肽(BNP)水平,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 IL-6)变化。结果术前( T0)2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 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24h( T1)研究组 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减少心肌坏死。

    作者:王道伟;王芬梅;韩艳敏;张大海;陈丽青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2组在祛痰、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7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江丽;刘恩甫;耿东明;刘占卿;赵金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排尿、泌乳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排尿、泌乳功能以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2例产妇根据其是否同意采用麻醉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接受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尿潴留、排尿困难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后30、60min时吸吮反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然而出生后120min时2组吸吮反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麻醉分娩镇痛缓解了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不会造成产妇尿潴留、排尿困难,不会提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影响Apgar评分,即使会造成出生时吮吸反射评分下降,但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吮吸反射即可恢复正常,除此还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作者:成林树;袁蕾;高素英;赵志英;赵月芝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原( 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心衰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变化和NT-proBNP、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T-proBNP、hs-CR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试验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FEV1%预计值、FEV1/FVC(%)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试验组升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心衰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侯强;谢轩;杨丛丽;肖宁;杨会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采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为患者选取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NAFL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NAFLD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士俊;张会敏;贾爱平;周计坤;路立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呼吸道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呼吸道烧伤是指热力或烟雾引起呼吸道及肺实质的损害。临床症状为患者口鼻咽黏膜充血、水肿;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全身冷汗,发绀等。病情发展迅速,可造成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甚至发生窒息。积极的抢救治疗和优质的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保障[1]。基层医院呼吸道烧伤患者收治的较少,护理人员缺少呼吸道烧伤患者抢救与护理的经验。近年来,笔者参与救治呼吸道烧伤患者3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许志慧;黄玉;张吉银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安络化纤丸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评价安络化纤丸对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安络化纤丸、重组人IFN α-2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IFN α-2b和利巴韦林治疗。动态观察HCV RNA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清ALT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在护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方面对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影响。

    作者:杨曙辉;程德利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 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CC联合HMG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共治疗225个周期,排卵率为89.33%,成功妊娠率为60.44%;对照组患者共治疗221个周期,排卵率为73.76%,成功妊娠率为47.06%。试验组患者的排卵率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CC联合HMG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能显著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红欣;张松菲;任雪璞;肖永静;杨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规范药房管理制度提高药房服务质量

    药房是对药品进行有效管理的地方,也是药剂师工作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任务。但在我国还未真正的发挥医药药房的作用,多数医院仅把药房作为药品的中转站,药房提供专业服务少,管理成本高,工作量大,窗口式药品发放形式,阻碍药师与患者的交流,引起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导致患者伤亡。药师作为治疗团队的一员在药物治疗系统中肩负重要责任,在公众和社会中的认知度不高。在新形势下需对药房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药学工作应逐步由“以药品供应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精细化药学技术服务转变[1]。

    作者:刘文慧;杨素芹;韩明明;乔素伟;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情绪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择期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日晨进行术前准备及护理。试验组拟定手术后,手术室护士提前2~3d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和“自我训练”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每天至少1h。术后观察2组恐惧、紧张、焦虑、心率加快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试验组紧张、焦虑、恐惧、心率加快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的护理,改善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为手术与麻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陈红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