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初探

邵云侠

关键词:老年人, 西药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防治策略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期间发生的西药不良反应患者150例。对用药的类型、方式等进行分析,并对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用药类型方面神经系列药物、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用药方式方面静脉注射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诱发老年人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身体药动学和药理作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结论老年人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应在临床上加强用药指导,加强对联合用药的监督,有效地降低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鞍结节脑膜肿瘤治疗术的路径选择方法分析

    鞍结节脑膜肿瘤是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肿瘤的5%~10%[1]。因其毗邻垂体、垂体柄、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并且肿瘤所处位置较深,致手术难度加大,并且还会出现较多的术后并发症。目前,鞍结节脑膜肿瘤的显微手术路径主要分为经鼻和经颅两大类,而经颅又可发展出额外侧入路、纵裂入路、眶上锁孔入路、额底入路、翼点入路等5种不同手术路径。本文选取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64例,对其不同的手术路径选择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天喜;刘风先;郑子钊;焦广端;赵英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及社区管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肾功能衰竭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目前全国成人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60%~70%,但知晓率和治疗率仅分别为44.7%和28.2%,控制率更低至8.1%。可见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仍处于较低水平,积极防治高血压意义重大,社区管理任务艰巨。控制高血压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预防与管理,患者要长期承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自我管理任务[1]。现对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及社区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刘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聚焦超声消融对子宫肌瘤患者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对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通过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术后子宫肌瘤消融缩小体积和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判断疗效。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ER和PR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患者经量增加、经期延长、痛经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3%、69.1%、60.0%。治疗后肌瘤体积为(44.6±10.2)cm3低于治疗前的(130.8±26.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子宫肌瘤组织ER、PR在治疗后强阳性(+++)所占比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治疗后弱阳性(+)、阳性(+ +)所占的比例与正常肌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子宫肌瘤组织ER、PR表达水平。

    作者:石改萍;贾卫静;南风艳;郝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性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0%,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玉;王磊;郝景玉;马殿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左西孟旦、米力农及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米力农、硝普钠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的差异,为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各30例。观察3组疗效,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以及跟踪随访3月的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左西孟旦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左西孟旦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的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明显优于米力农和硝普钠,且3个月内的不良事件率较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静;康琳;刘勇;赵晓彦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措施。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症患,重建髋关节功能常见的手段之一,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1]。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复杂,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的成功与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2例,辅以围术期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吴贵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基于药学监护探究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差异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将116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2组患者均采用药学监护措施,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后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变化,以及治疗后呛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R和MAP的波动小于对照组,呛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显著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另配合药学监护,对神经外科手术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丁;魏雪;薛秀峰;赵运法;李志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腹胀新生儿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体会

    腹胀新生儿因腹胀、呕吐而导致脱水,外周血液循环差,静脉塌陷,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2010年1月我科开展腹胀新生儿经腹壁静脉行留置针穿刺的尝试。通过操作经验与实际效果的观察,认为静脉留置针在严重腹胀的新生儿中建立静脉通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春梅;贲国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血清肌钙蛋白I、降钙素原、白介素-6联合检测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06例(患者组),收集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3例(健康组)。给予所有患者抗生素治疗、营养心肌药和精心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取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根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cTnI、PCT和IL-6水平。结果患者组治疗前cTnI、PCT、IL-6水平高,治疗后有所降低,健康组正常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cTnI、PCT、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各指标经治疗后可下降,高水平的血清检测值及其变化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丛培学;刘金艳;韩英杰;刘宏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频率为2~3次/周,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EPO治疗,疗程为16周。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比容( HCT)、血清白蛋白( ALB)、三酰甘油( TG)、体质量指数( BMI)、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 TSF),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HCT、ALB、TG、BMI及TSF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rhEPO能改善贫血,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沈丽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采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为患者选取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NAFL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NAFLD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士俊;张会敏;贾爱平;周计坤;路立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强化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糖链抗原19-9水平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强化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大肠癌恶性肿瘤待确诊患者110例,依次进行4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所得4组检查结果设为A、B、C、D组。A组采用强化CT联合血清AFP、CA19-9水平诊断大肠恶性肿瘤,B组采用强化CT联合血清AFP水平诊断,C组采用强化CT联合CA19-9水平诊断,D组仅采用强化CT诊断。所有患者终均经大肠镜下病理组织活检后确诊,根据病理确诊结果计算各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其诊断差异。结果 A组检验灵敏度及特异度高,C组次之,D组小。A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CT联合血清AFP、CA19-9水平对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为准确,各项检查方法针对大肠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度,差异不显著,故单纯强化CT检查阴性结果可用于排除诊断。

    作者:刘福尧;刘建国;齐淑玲;石磊;郭金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的不良反应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的不良反应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2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各75例。A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和辛伐他汀40mg/d, B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仅给予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12周,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7%、14.67%和56.00%,试验A组、试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无影响,结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且显著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彦;刘国华;时风英;王占肖;闫瑞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维库溴铵静脉泵注与单次静脉注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维库溴铵静脉泵注与单次静注两种方法对全麻手术肌松维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方法将3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组)和B组(静脉泵注组),观察2组患者术毕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手术结束前30min追加镇痛药的次数。结果2组停药后TOFR 25%~75%的时间、用药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药追加次数多于B组,肌松维持时间短于B组,术毕拔管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维库溴铵静脉泵注的维持肌松效果优于单次用药,是一种科学合理且方便的麻醉给药方法。

    作者:程璠;潘志强;刘庆;高连红;赵丽囡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麻醉护士围术期疼痛管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麻醉护士协助麻醉医师对接受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对产妇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拟实施择期剖宫产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单胎活产孕产妇120例。随机分为麻醉护士协助管理组( N组)与传统的麻醉医师负责组( A组)各60例。N组产妇入院后,由麻醉护士协助医师进行疼痛学宣教,术中麻醉护理及术后随访等;而A组则仅由麻醉医师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麻醉方式为腰麻。2组患者术毕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观察2组产妇人口学资料,24h内随访时点的VAS评分及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所有产妇均完成术后镇痛治疗,未见呼吸抑制,活动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无退出病例。2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术后4h、8h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2组VAS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N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麻醉护士积极加入疼痛管理可有助于剖宫产产妇术后的疼痛治疗,产妇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更高。

    作者:严涛;李娟;汪洪;鄢璐;孟强;殷丹;方洪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国产无菌熔接片的性能介绍

    目的:在一代和二代无菌连接装置上使用国产熔接片完成PVC导管的无菌连接过程,使得连接后的导管无菌要求。方法在一代和二代无菌连接装置上使用国产熔接片替代进口融接片完成PVC导管的无菌连接操作过程。结果导管连接效果满意,达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国产熔接片可达到与进口融接片相同的效果。

    作者:时卉丽;李建民;沈莉;陈红霞;何路军;刘战地;贾萱;李玉秋;孙守强;江宏;朱小珊;朱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循证护理在临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临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2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调查,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在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方面和健康教育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临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谢素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快速康复外科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6例急性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在手术治疗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对照组常规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4、7天晨起测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血皮质醇和C反应蛋白( CRP)。结果术后观察组第1、4天血糖水平和第7天胰岛素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第4天血皮质醇和第4、7天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古林;蔡红民;张福生;李春久;孟庆民;张海合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CCU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CCU又称为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是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场所,是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的科室,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面对陌生封闭的环境,紧张的氛围,各种抢救和监护仪器,医务人员忙碌的脚步,均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1],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满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帮助其提高适应与应对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报道如下。

    作者:冯欣岚;刘夕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孕妇8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产妇104例作为对照组,对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35岁、体质量指数( BMI)≥25kg/m2、流产次数≥2和有高血压家族史是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5岁、BMI≥28kg/m2和有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妇应当积极控制体质量,注重早期检查,关注重点人群,对于预防妊娠高血压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淑丽;杨晓英;封志琴;崔晨迪;齐月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