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王慢利;蒋特成

关键词:利培酮, 丙戊酸钠, 精神分裂症
摘要:目的 观察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均为6周.6周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第2、4、6周末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4、6周末阴性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和攻击行为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医院门诊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患者退药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502例门诊患者的退药清单,按退药原因、退药类型、退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前3位为药品的不良反应(56.57%)、病情变化(13.15%)、患者拒绝治疗或检查(9.96%);退药类型分布前3位为抗肿瘤药36种(22.09%),抗肿瘤辅助治疗药36种(22.09%),抗生素类药22种(14.11%).退药金额前3位为抗肿瘤药424 479.48元,抗肿瘤辅助药166 864.62元,抗生素56 039.02元.结论 应加强医、药、患之间的沟通,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加强退药管理,规范退药程序;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总结,是减少退药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巧珍;黄雪玲;王人英;王艺;雷纬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女性生殖道肿瘤晚期直肠-膀胱瘘2例

    例1.女,45岁.因左侧卵巢癌手术后4年,术后行放疗1次,第2年及第3年间断化疗,近期出现左下腹肿块.平素小便正常,近2个月大便有时带血.2012年4月突然发现小便中混杂粪渣并渐出现尿频、尿痛,4d后入我院治疗.入院后经B型超声、CT检查,发现左下腹实质性肿块、边界不清,肛门指检约7cm处见直肠内肿块,妇科检查阴道未见粪性分泌物,行三腔气囊导尿管保留导尿后见蛋花汤样尿液,禁食、保留尿管持续冲洗4d,仍未见转清,考虑直肠-膀胱瘘,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左下腹肿块粘连一片,直肠、膀胱粘连,行直肠旷置、乙状结肠单口造瘘术,术后2d小便转清,造瘘口排便正常,10d后出院.

    作者:朱永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室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该院ICU患者标本100份,每份标本均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用VITEK-32系统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大多数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采用VITEK-32系统的GPS-SA和GNS-NT专用药敏卡测定,少数病原菌采用K-B法进行检测.结果 送检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22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58株,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阳性菌59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母鸡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真菌3株.我院ICU中,总耐药率低的是万古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7.22%).其他常用抗菌药物都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结论 该院ICU中大多数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因此ICU医师应严格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临床工作中应加强ICU病区环境微生物监测,从根本上减少院内感染的传播.

    作者:裴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及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关节和骨骼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脊柱疼痛和进行性僵硬,周围关节特别是大关节常受累.如不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合理的锻炼,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均会受到影响[1].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5例经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莲;蔡于梅;赵艳;薛彬;郑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临床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多、不规则出血.DUB是妇产科较为难治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刮宫止血、性激素调节、止血药物、中医药及手术切除子宫止血等.随着米非司酮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妇产科等临床专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1].笔者现应用米非司酮治疗DUB取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创伤性骨盆环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其中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是其主要原因,且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牵引、骨盆悬吊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但常因骨折复位不良造成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疼痛及肢体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产生较高的致残率.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月行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宏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开展婴儿抚触的益处

    婴儿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皮肤各部分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1].自然分娩即母体产道对胎儿的特殊抚触.胎儿娩出后面对陌生的环境、温度、湿度均发生了变化,使新生儿产生不安全感甚至病理症状.抚触可使婴儿感觉安全、自信,进而养成独立不依赖的个性.

    作者:孟素利;赵金荣;李金凤;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骨髓转移癌临床分析

    所有原发于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髓,均可被称为骨髓转移瘤(MCBM),疾病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1].骨髓发生MCBM后,由于骨髓被癌细胞浸润,可造成骨髓结构的破坏,进而导致造血功能紊乱.因此,临床上血液学改变常为MCBM的首发表现[2],也易与血液系统疾病相混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共收治骨髓转移癌患者20例,笔者针对该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席振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长期住院卧床患者皮肤压疮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卧床患者皮肤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 50例住院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予改善营养状况,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20d完全康复5例,30d完全康复10例,Ⅱ期压疮转为Ⅰ度压疮10例.对照组30d完全康复2例,转为Ⅰ度压疮13例,仍呈Ⅱ期压疮5例,转为Ⅲ度压疮5例.结论 试验组经改善营养状况,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后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松枝;吴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机能学实验模块在医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机能学是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教学融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产物,其教学内容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促进了相关学科在实验教学上的交叉与融合,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融合后机能学的教学内容由传统的单一学科实验转变成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虚拟实验、探索性实验及病案讨论等模块组成的学科群实验.为此,带教老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1],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各实验模块的职能,充分发挥各实验模块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杨路;曹弟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综合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较棘手,随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方法逐渐增多.我院2007年6月-2010年3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8例,均采用动脉插管灌注血管扩张药、溶栓药联合患肢股骨头钻孔减压术等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波;郭作先;彭家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威胁人类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高龄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指征也有所扩大,但其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而对围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日臻完善,护理质量也日益提高,对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关键作用.在护理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正确的评估、诊断、计划及实施将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我科2009年1月-2011年5月对老年肺癌患者59例进行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邵微洁;吴琼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也必须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向系统的心身护理转变[1].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正确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日益重要.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内科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以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背带式缝合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0例临床分析

    子宫背带式缝合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一种治疗方法,纵向机械性压迫可有效挤压子宫壁弓状血管,使血流明显减少,局部血栓形成而止血;同时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压迫血窦致其关闭从而止血.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采用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提高产后访视质量预防产后抑郁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产褥期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严重影响产妇的心身健康及新生儿的情绪、智力发育和行为发育.本文对我院500例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其中出现产后抑郁症75例,发病率为15%,现对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响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马艳书;周爱玲;赵金荣;李金凤;刘树刚;王海波;高丽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的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和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1].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师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患者亦可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我院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制定了<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患者住院后,由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介绍医师、护士及患者家属当天需做的具体检查、治疗及相应的配合工作,这不仅体现了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便于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的工作,还可从患者的角度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

    作者:任胜巧;路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合并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的护理体会

    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经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主要并发症是局部出血[2],增加了合并食道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患者出血风险.我科自2010年10月以来,成功护理了合并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中-重度曲张实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ST术患者5例,均未发生出血等并发症,且均按时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3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荧光百分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数少于对照组,血小板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荧光百分率和对照组PAIgG荧光百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PAIgA和PAIgM荧光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ITP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娟;王春秀;全松哲;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诊科护患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急诊科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制约着急诊护理实践活动的进行,护患关系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护理质量的高低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1].因此,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十分重要.笔者现探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高远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压疮的预防与上报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早称之为褥疮.常见于长期卧床患者,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1,2].

    作者:皮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