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的临床分析

于斐;程勇

关键词:即时检验血糖仪, 糖尿病, 血糖
摘要:目的 探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对比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强生血糖仪检测指尖血糖,同时使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分析静脉全血血糖,对比两者的血糖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两种方法进行3d空腹血糖检测,发现二者检测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血糖无明显区别,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但是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检验控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该活动后,很多单位都收到了很好效果.由于儿科具有专科性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量大的特点,很多人认为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难度大、困难多.我科经过近1年的创优实践与持续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对比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强生血糖仪检测指尖血糖,同时使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分析静脉全血血糖,对比两者的血糖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两种方法进行3d空腹血糖检测,发现二者检测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血糖无明显区别,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但是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检验控制.

    作者:于斐;程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诺氟沙星制剂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目的 探究诺氟沙星制剂体外抑菌实验的效果.方法 配置诺氟沙星酸性制剂、碱性制剂、长效制剂,对8种细菌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 诺碱性和长效制剂抑菌作用相似,均好于酸性制剂.结论 改变诺氟沙星制剂的酸碱度,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抗菌疗效,为此改变药物pH值,提高疗效,降低耐药性.

    作者:王晓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原则和方法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改进.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兰茹;张素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居家截瘫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国际范围内均有一种新的趋向,即重视在家里给患者通过家属的照顾来达到康复的目的.尤其是截瘫患者,病程长、恢复慢,容易产生并发症.其长期大量的护理工作必须在家里完成,因此,截瘫患者的照顾者在其社会支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很多照顾者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不知怎样给病人提供支持,如何预防并发症,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健康教育,通过交谈,发给患者及其照顾者有关疾病相关资料,出院后通过电话、短信、上门咨询等方法长期随访,给于康复指导.我们通过对本科30例截瘫患者及其照顾者的随访,动态观察患者的康复过程,指导照顾者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苏桂娣;张志英;丁美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我院2009-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 (ICU)病原菌的感染分布情况与耐药变迁,以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4116株病原菌(2009年,1137株;2010年,1413株;2011年,1566株)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检出率位居第二,后两年则稳居榜首;铜绿假单胞菌从前两年并列第二,降至2010年的第三位14.8%稍有回落;大肠杆菌检出率2009-2011年依次为6.3%、7.7%和7.8%,呈逐年上升趋势;屎肠球菌2009年的检出率为 3.3%,2010年为4.5%,2011年为4.5%.头孢派酮/舒巴坦对G-杆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0%左右;多粘菌素B有很好的敏感性,2011年未发现耐药菌株;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2009年为28.5%,2010年为23.7%,2011年为14.9%;米诺环素对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逐年下降,2009年为13.2%,2010年为12.7%,2011年为4.3%.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2009年为 89.0%、2010年为90.5%、2011年为92.3%,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那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ICU病房病原菌检出率高,且常为条件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耐抗菌药物种类广,耐药性强.临床应高度重视耐药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王磊;宋立强;徐修礼;刘玲莉;陈洁;方圆;郭晓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患者73例.按照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套扎止血法(A组)30例,硬化止血法(B组)18例,栓塞止血法(C组)25例,根据术中止血效果计算止血率.结果 A组术中止血率为100%,B组术中止血率为94.4%,C组术中止血率为92%,A组止血效果明显高于B组和C组.术中死亡2例,术后1月内因各种原因死亡11例.结论 在内镜指导下,套扎止血法对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止血效果满意.

    作者:何熙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有脾脏肿大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一系、两系减少或三系均有减少,骨髓呈增生状态,脾切除或部分栓塞后可恢复的一组综合征.我们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经随访1~3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于生;邹嵩;田云飞;谢士彪;谢可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我院诊治的33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8例,有效3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习惯性流产疾病的治疗,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庚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采用德国Siemens 16排螺旋CT机扫描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 本组7例,其中肝脏脂肪瘤6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肝脏良性脂肪类肿瘤因含有特征性脂肪成分,CT表现典型.结论 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极为罕见,充分认识本病,与其他疾病鉴别,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李永华;李彦;杨义;毛毳;刘国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有效抢救方法.方法 抢救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与出血量估计、一般处理、补充血容量、药物止血、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止血、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处理方法等.结果 4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上述措施进行临床抢救后,43例止血成功,并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3例死亡,其中2例虽经临床积极抢救,但仍因出血量过大,反复出血,且出现肝功能代谢失常等情况死亡,1例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进行正确的失血量估计,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止血方式,同时立即对其进行输血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黄庆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炎琥宁与痰热清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对比观察

    支气管肺炎是我国小儿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也是我国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尽快缓解肺炎的症状,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其病原微生物为细菌和病毒.在发达国家中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多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其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本研究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别采用炎琥宁及痰热清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服务概述

    本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门诊药物咨询服务.以指导合理用药为起点,以药物咨询台和咨询窗口为平台,分析药物咨询的现状及其作用.开展药物咨询不仅重塑药师形象,更能为广大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药学服务.门诊药房可通过完善药物咨询体系,实施有效的用药教育,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鞠玲卉;康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6氨基乙酸及止血芳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第一周输血500ml左右,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甲氰咪派1.2g.治疗组患者每天2次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剂量为40mg/次.经3d治疗,改为每天2次单独口服奥美拉唑,剂量为20mg/次,口服治疗1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家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疾病,为独立的疾病,也可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黄疸可损害新生儿神经系统、智力及听力[1-2].所以,新生儿黄疸日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新生儿黄疸可为患儿的惟一症状,得不到患儿家长的重视而延缓诊断及治疗.因此,护理干预及卫生知识宣教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我院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180例内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180份内科出院患者的病历,分析与评价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80病例中有146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11%;63例患者作过病原学检查(43.15%),病原学检出率为65.08%;使用一种抗菌药物25例(17.12%),两种以上药物的有121例(82.88%);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d的19例(13.01%)、6~10d 55例(37.67)、≥11d 72例(49.32%);预防性用药31例(21.23)、治疗性用药115例(78.77);使用频率高的是头孢塞圬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巴唑坦、阿奇霉素.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发热学生心理问题的护理体会

    发热有时会在全国高校中发生聚集性暴发,这会让许多发热学生产生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本研究对我校300例发热学生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英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手足口病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能够显著缩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的消退时间,尽快退热,阻碍进一步导致各器官衰竭或感染,且通常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作者:肖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Ⅲ度烧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浅Ⅲ度烧伤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54例浅Ⅲ度烧伤创面患者,全程规范采用坏死组织清除术和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及各环节精心护理(休克期、创面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环节的护理).结果 54例浅Ⅲ度烧伤创面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植皮.结论 浅Ⅲ度烧伤采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的治疗及护理能使残余坏死组织更容易液化清除,从而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作者:刘伟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托拉塞米注射液和呋塞米治疗脑卒中后脑水肿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特苏尼(托拉塞米注射液)与呋塞米治疗脑卒中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128例各种原因导致脑卒中后引起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与20%甘露醇125ml+特苏尼20mg.对照组给与20%甘露醇125ml+呋塞米20mg.两组均1次/6h,然后逐渐减量.脑出血患者给予止血药物(氨甲环酸);脑梗死者给予扩血管、活血化瘀药物.两组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继发颅内感染,西咪替丁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溃疡,加强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同时保持患肢功能体位,加强被动运动,重症者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吸痰等,并记录每小时及24h尿量,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相对比较安全.结论 不论从疗效还是安全性来说,特苏尼较呋塞米有更为优越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广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